分享

随笔||父 亲

 冬歌文苑 2021-02-03

父  亲

 小时候,父亲这两个字在我的脑海里只不过是个名词,一个代号,只知道别人叫我父亲为“余书记”。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每天忙于工作,四处开会、学习待在家里的日子很少,以至于我很少有机会见到他。那时候,我对父亲的全部的情感,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恨!恨他没有给予我,像别的小朋友的父亲一样太多的关爱。

上小学的时候,学校把父亲请去做报告。在同学们的一片惊呼声中我才知道,父亲是个“名人”。他曾经是湖北省人大代表,沙洋县人大代表,省劳动模范。曾经在1969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选送到北京,参加建国二十周年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期,记得无论我走到哪里,认识的人都会对别人说:“他是余书记的儿子,他爸爸见过毛主席。”

记得我家的墙上,除了堂屋的正中悬挂着一张毛主席的像外,其余的地方挂满了他的奖状,鲜艳处是他和毛主席握手的照片。小时候的玩伴,都非常羡慕我有这样优秀的父亲。其实,在我的心里,我一直认为我的父亲不喜欢我们。弟弟从出生后就疾病缠身,母亲无暇顾及年幼的姐姐和我,带着弟弟四处求医问药,父亲则一如既往的忙于工作。直到弟弟去世的那一刻,父亲跪在弟弟的床前哭着喊到:“我的儿啊,我对不起你啊!”那一刻我终于明白,父亲是爱我们的。

我上高中的时候,父亲在一次检查工作的时,正在给下面的职工布置工作。突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检查工作的船停靠的码头趸船遇到河岸崩坎,岸边的高压电杆倒在了水中击穿了趸船的底部。就在趸船即将沉没的那一刻,为了避免国家财产不受损失,父亲冒着生命危险第一个跳下了汉江,用太平斧砍断了缆绳,挽救了国家财产,父亲因此荣获特等功。

还有一次,汉江涨大水,他下去检查工作,由于水急浪高,船瞬间倾覆了(那时候的工作船很小,马力也没有现在的大。),父亲和他的同事抓着小浮鼓顺水流下。当得知消息后,我和母亲站在江边,望着滔滔的洪水,苦苦等待父亲的身影出现。那一刻,我知道,其实在我心里还是深深地爱着父亲的。

父亲不善言辞,默默地做着一些小事,他的存在似乎并不引人注意。但是在你迷茫的时候,就会看到他坚定的目光;在你困倦的时候,会摸到他那有力的大手;在你恐惧的时候,会看到他那伟岸的身躯。

如今,父亲老了,无情的岁月在他的额头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他早已经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我知道父亲不仅仅属于我,不仅仅属于我们这个小家庭,他对国家的奉献就如同儿女孝顺父母一般,他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党和国家给了他很高的荣誉和待遇。

我的父亲,一个朴实而善良的老人,他用言行,为我树立了好的榜样,他是我心中一面不到的旗帜。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渔歌本名余斌,1966年出生,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人,爱好文学,曾有散文和诗歌十几篇刊发于荆门日报,荆门晚报和诗刊。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