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温州话”与“温普话”

 冬歌文苑 2021-02-03

“温州话”与“温普话”

平屹||浙江

温州话,是温州的地方方言,它分为:永嘉腔、乐清腔、“城底”腔、瑞安腔等。她,曾在对越反击战中,作为联络“暗语”,为该战取得最后胜利,立下了不可低估的功劳。

然而,真正标准的温州话母语,当属瑞安腔。因为瑞安腔对温州话的词字分辨率较高,读音较准,说起话来美感较强。比如“水”、“喜”、“死”三个字,在温州其它地方基本是念“SI”音(第三声),而在瑞安人的口中就可读出三个不同的标准字音,即“SV”、“XI”、“SI”(都为第三声);而且在平常语言交流中,发音语气轻重别趣,快慢相彰,刚柔兼顾,优美动听。像温州响当当的曲艺——温州鼓词,就是如此:她必须是瑞安腔,才叫“温州鼓词”;演唱中,时而轻若飞燕,时而细如柳丝,时而快似骏马,时而柔像绵羊。其故事情节用瑞安腔一唱,口齿清晰,婉转顿挫,让人听起来如临其境,跌宕起伏,声情并茂,音韵缭绕,若痴若醉,富有特殊的艺术感染力。这就是温州话的自豪与骄傲所在!

改革开放伊始,温州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楷模,大量的温州人跨出家门,风风火火闯世界。有最早的永嘉人,游走于全国各地弹棉花的;有在永嘉桥头镇全国最大的“东方纽扣市场”批发纽扣,向全国各地推销的;有在全国各地采购牛皮,形成全国最大的牛皮交易市场的;有平阳人,在全国教育系统推销学校校徽的;还有在外做各类经商的……而他们念书不多,文化普遍不高,在外基本上凭着聪颖的头脑,拼搏的精神,坚强的毅力,以传统的温州话与外界交流。记得一次,我与同村一大叔到湖南怀化做生意,晚餐时大叔点了一碗白粥(即稀饭),而服务员端来的竟是一碗“白酒”,因为温州话的“粥”与“酒”谐音,都读“JIU”,只不过“粥”是第二声、“酒”是第三声而已。还有一次记忆犹新,我与一生意伙伴去江西广昌采购牛皮,当时牛皮属国家二类统购物资,不许个体贩卖(买)。当我们将买好的牛皮挑到广昌县城时,被当地工商所人员碰到没收了。在工商所做笔录时,工商人员说:“你要实事求是……”我那伙伴回答:“我是十九岁……”将“实事求是”与“是十九岁”混为一谈。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但正是因为他们以这样令人费解的温州话,打开了改革开放之先河,富甲一方,让全国乃至世界人刮目相看!

改革开放期间,温州的家庭作坊式企业,大量兴起,遍地开花,纷至沓来的外省打工者,聚集在温州城镇的角角落落;其语言来路各异,本地人特别是老年人似懂非懂,以本地的方言加“普通话”擦边球与之交流,不知对错,随心所欲,任意发话,形成了一种不像话的“混合”语种--温州“普通话”。而80后的人,除了些欠上进心而辍学的,勉强保持原来“温州话”的语调外,一些学生味很浓的“啃书”族,竟将好好的“温州话”掺合进不很规范的“普通话”,不区别“HU”与“FU”的读音,不分翘舌音与前鼻音、后鼻音,口语不伦不类,不阴不阳,仿佛被演绎成一种“世外”语种!因而,“温州普通话”与“温州话”被人为糟蹋得千疮百孔,几乎到了“语无伦次”之境地! 

 长此以往,国语--普通话,在温州将是夹生的米饭,很难熟透;方言——温州话,将是“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地谬传再谬传,失去了温州话本真的味!

可见,传承正宗温州话与温州人学好标准普通话,任重而道远!也许其他省市也不例外。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林春国,笔名:平屹。浙江温州人,喜欢:独坐窗台下,品尝云雾茶;欣逢灵感事,拙笔自涂鸦。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