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区划调整,咸阳将出手!西咸一体化再生变数?

 萧然静客 2021-02-03

500

  文丨西部菌

  2021年开年,区划调整又有新动作。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陕西省撤销凤翔县,设立宝鸡市凤翔区。凤翔设区后,隶属关系、管辖范围不变,凤翔区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东大街39号。

  宝鸡是陕西的副中心城市,撤县设区后,市辖区范围实现扩容。就在宝鸡调整前两天,陕西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咸阳代表团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审议中提出:

  科学调剂土地指标,支持建设大西安都市圈咸阳核心区,支持兴平撤市设区、礼泉撤县设区、三原撤县设市。

  这一次,咸阳一口气提出了三大区域的调整目标。如果顺利实现,将有利于优化咸阳的内部空间结构。

  更重要的是,这几个县市靠近西安,它们的区划调整融合,给西咸一体化带来新的想象。

  01

  咸阳此次的区划调整动议,虽然涉及三个区域,但事实上,不管是兴平撤市设区、礼泉撤县设区,还是三原撤县设市,在之前就已经提出过。

  当然就内外发展环境而言,大范围的区划调整,对今天的咸阳意义更特殊。

  一方面,相对于西安的高速增长,近些年的咸阳几乎是原地踏步,经济发展的动力严重不足。

  2014年咸阳GDP突破两千亿大关,达到2077.34亿元。这一年的榆林,正好突破三千亿大关,达到3005.74亿元。

500

  来源:网络

  然而到2020年,榆林GDP已达到4089.66亿元,咸阳却只有2204.81亿元,同比增长仅为0.1%,不及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六年时间只实现了200亿元左右的增量。

  咸阳经济体量止步不前,有西咸新区被西安代管的因素。但要注意,整个西咸新区的体量2019年只有500亿出头,哪怕计入咸阳,咸阳的GDP规模增长速度也明显偏慢。

  因此,咸阳在2019年被宝鸡反超,省内掉落到第三。此外,它还被原来齐头并进的绵阳、德阳、南充、宜宾等四川城市陆续超越,全国排名不断下滑。

  对咸阳来说,找到一条新发展出路的紧迫性很强。而区划调整若能实现,可以在扩大市辖区范围的前提下,做大城市平台,提升资源集聚能力,更充分地激活自身的发展潜力。

  另一方面,相较于前几年的严格审批,撤县设区、设市等区划层面的调整,近两年的门槛其实是有所松动。如2020年的城镇化建设任务就提到,要有序推进“县改市”“县改区”“市改区”。

  去年,成都、长春、烟台等多个城市,通过区划调整实现了内涵、外延式扩容。另外,宝鸡凤翔的区划调整,也是最近三年陕西首次撤县设区。

  这意味着,咸阳过去动议已久的一些区划调整,现在提出申请,批复的概率可能高不少。

  02

  撤县(市)设区,可以让咸阳的市辖区面积增加,用地指标更充足,在城市规划上具备更加充足的统筹余地。

  改变“身份”对这些调整地区也是利好。比如在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上,能够得到更大力度的支持,甚至可以通过咸阳,搭上西安的地铁列车。

  当然更重要的是,咸阳提出的这一系列调整,对西咸一体化将会有特殊的意义。

500

  来源:网络

  摊开地图可以发现,不管是兴平市、礼泉县还是三原县,基本上都属于咸阳各区域中最靠近西安的板块了。

  其中像有着关中平原“白菜心”之称的三原县,称得上是西安的北门户,而兴平市同样和西安接壤。

  这些区域纳入咸阳市辖区的范畴,将带来一个直接结果:

  随着咸阳市辖区范围扩大,相较于原本的县一级独立规划,更大范围的城市空间统筹,其实降低了一体化的技术难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安和咸阳合并的“万年梗”中,由张宝通提出来的流传甚广的“三分咸阳”的建议,其中正好就涉及到这三个地区:

  将适合建国际化大都市的咸阳主城区和泾阳、三原、兴平、礼泉划给西安就行了;西北方向的旬邑、淳化、彬州、长武和富平划给铜川,把铜川建成渭北的中心城市;剩下的乾县、永寿、武功和扶风、周至、眉县划给杨凌……

  去年咸阳方面在回复市民提问时提到,“三分咸阳”的说法只有个别学者的一家之言,没有进入到官方正式文件中。

  不过,尤其是兴平市和三原县,和西安毗邻,它们有着融入大西安发展格局的绝佳区位条件,这一点毋庸置疑。

  像此前陕西发改委官网发布的一封《答复函》就提到,要在富阎一体化的基础上,“积极研究支持咸阳市三原县纳入富阎发展板块,推进三原与富平(渭南)、高陵、阎良(西安)一体化发展”。

  03

  众所周知,西安和咸阳的融合发展历史已相当久,从2002年两地签订一体化协议至今,已经有18年左右的时间。

  但直到今天,动议已久的西咸合并事宜,一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西咸一体化在一些具体的事务层面也面临阻碍,比如两地的出租车目前还不能跨区域运营。

  其实从时机来讲,这两年西咸合并是最具备条件的。一方面,对于优化行政区划设置,解决中心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国家层面持明显的支持态度。

500

  来源:网络

  另一方面,济南、长春等省会城市扩容的例子在先,并且西安还拿下了国家中心城市头衔,在规模体量有限的前提下,扩容有着足够的必要性。

  不过,去年咸阳方面关于西咸“行政一体化”的辟谣式回复,给不少期待西咸合并的民众泼了一盆冷水。

  而且注意,涉及西咸一体化的一些相关文件提出的时间表,已经陆续“到期”。比如2017年陕西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西咸一体化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到,“到2020年,西咸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是否意味着最佳时机已经过去呢?其实未必。

  首先,西咸一体化是大势所趋,这一点毋庸质疑。2021年的陕西工作报告就明确,“以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为重点加快建设西安都市圈”。

  其次,如前所述,咸阳此次大手笔提出三个区域的区划调整,哪怕是想通过将它们纳入自身的市辖区范围,减少“离心力”,但它依然会减轻西咸一体化的障碍。

  至少,相对于原来的管辖机制,西咸一体化涉及这几个区域时,沟通协作的难度会降低,毕竟县(市)改区之后,县(市)的独立权限不再,统筹合作起来更容易了。

500

  来源:网络

  再者,随着西安正式迈入GDP万亿俱乐部阵营,资源集聚能力和辐射引领作用的提升,会增强对周边区域的向心力,对两地民众来说,合并的心理接纳度会慢慢提高。

  当然还是那句话,对西咸合并,西部菌还是持中立态度。毕竟两地独立发展的时间已经相当悠久,不管是拆分还是合并,类似区划调整都不是一件小事。

  但不管怎么说,在当前的区域竞争中,咸阳要摆脱掉队局面,必须和西安靠得更近,而西安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样离不开咸阳的宝贵腹地。

  至于大势所趋的西咸一体化,是具体表现为行政意义上的一体化,还是像广州佛山等一体化区域那样,在保留行政界限的基础上同城化发展,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