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莫让“借调”沦为基层负担

 昵称39540346 2021-02-03

上级部门因事情多借调基层干部干活,基层干部想要通过借调实现工作调动,使得基层工作普遍存在借调现象。在上级部门看来,借调作为一种充实干部队伍的手段,既可以提高单位工作质量,又可以帮助被借干部开拓眼界,对于基层干部而言,借调是一种可帮助自身上到更高台阶的工作手段。
在笔者看来,“借调”原本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不仅可以帮助被借干部增长见识,又可以减轻单位工作压力,但若“滥用借调”“随意借调”便会催生许多问题与危害。

“借调”是一种调配人力资源的手段,本质上是好方法,但要用得“短、精、快”才能发挥其优势。

01
一是要时间“短”。
借调适用于阶段性的工作,而不适用于长期性的日常工作,因此,上级单位在借调时要注意工作周期长短,把借调的人力用在破难点、攻重点的关键时期,既锻炼被借干部能力,也能缓解基层工作压力。
02
二是要人员“精”。
若大范围的抽调人员不仅会使得单位人力资源浪费,也会引起各基层单位不满。上级部门要结合工作特征实际,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考察、借调基层干部,将其安排在合适岗位,便于更快更好地完成单位任务。
03
三是要调动“快”。
上级部门要根据单位编制情况,有意向性地摸排优秀基层干部,并根据其工作实际情况及时考虑其调动安排,避免让被借干部寒心,也可让下级单位空出编制岗位,好及时补充工作人手。

“借调”也需关进“制度”的笼子。
一方面需严格规范借调程序。将借调程序规范为考察、研判、沟通、出文四个阶段,考察期间充分调查干部工作成绩,研判期间综合分析干部能力,沟通期间确定干部借调岗位意愿,出文期间规定借调时限日期,保障被借干部与岗位相得益彰。
另一方面需加大对借调过程的监督力度。纪检部门需对借调过程层层把关,从借调的事由、借调的手续、借调的期限入手进行审核,对可办理调动的上级单位督促其办理,对频频借调的部门进行约谈分析,并根据情况返还、遣回一批长期“借而不调”的干部人员,避免因随意借调、滥用借调带来的基层负担。

稿件来源 | 人民论坛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