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峰古寺九仙山

 浣花山房 2021-02-03

       九仙山风光大约至灵鹫岩为一界线。从观景台沿情缘仙径经天池,一直到登上灵鹫岩寺对面的观景亭,沿途风景秀丽旖旎,以曲径、流泉、繁花、深林为主,静谧柔美,清幽芬芳,令人赏心悦目。而自灵鹫岩寺以上,随着海拔的增高,植被渐渐由针阔叶混交林向高山草甸变化,山头奇峰怪石也就呈现出嶙峋密布的姿态,而寺庙亭台栈道散布其间,景观变为古寺、奇峰、洞壑、险栈等奇险峻深的状态。

       九仙山不仅风光秀美,景色如画,还是闽南地区的宗教圣地。早在南北朝就有许多求道的隐士在山中炼丹修行,九仙传说遂得山名。唐开元年间,高僧无比与徒弟普惠创建了灵鹫岩寺之后,道家逐渐退出,佛教的香火却长盛不衰,在明清时期,山中曾经建有大小寺院7座,灵鹫岩寺一度成为福建省佛教活动中心之一,其18支房派的900多位僧人遍布各地,许多高僧分布于89座寺院里担任住持传教,香火远播闽台及海外。可惜灵鹫岩古寺毁于文@革其间。

       由于宗教的兴盛,山中也就拥有了丰富的古迹文物和诗章墨宝。骚人墨客赞美感怀九仙山的诗章,仅清乾隆版《德化县志》就收录了120多首,“镇山之宝”的唐代弥勒石刻造像,元代戴冠观音石刻造像,声名远播的千年古刹灵鹫岩寺,松阴径幽的永安岩,明大学士张瑞图、太仆卿丁启俊、会状学士庄际昌、进士户部主事郑沛、大学士史继偕、进士翰林院检讨赖垓、太常寺卿李懋桧、进士李为观、清进士知府李道泰等先后为九仙山灵鹫岩、永安岩亲题匾额,以及明刑部侍郎詹仰庇等人的50多处摩崖石刻等等,都是山中难得的珍贵文化遗产。

      灵鹫岩寺背后为九仙山主峰,现建有气象台,有水泥公路可直通其上,而游客大多选择从岩崖间的木栈道攀登。小柱子毕竟年幼,时值午后,精神就有些萎靡,柱子也是虎头蛇尾,带着儿子先行下山去了,剩我陪着两位美女继续游览。九仙山景区开发还是花了心思的,延绵几个山头都有步道连接,循环一圈可抵达全部景点而不走冤枉路。我们从灵鹫岩寺开始攀登,经栈道直上摩云洞,过“只有天”、风动石和气象台,转仙峰岩,下弥勒殿,绕石云亭,出净土空门牌坊,又回到仙缘饭店观景台,全程十余公里,几乎都在山峰奇石上翻越,庙宇林亭间穿插,旷放幽僻,空明肃穆,百转千回,气象万千。只可惜经过弥勒殿门口时天色忽然阴暗,我们未带雨具,担心下雨就匆匆寻着林间道路下山了,与近在咫尺的弥勒洞失之交臂,甚是遗憾。

灵鹫岩寺。古寺已毁,现存的主要建筑都是新建的。只剩下“一方净土”牌坊的横额和大殿内几块牌匾,还有就是大殿背后几根石柱是前代的遗存。

通往摩云洞的石木栈道。曲折盘旋,陡峭峻拔,沿途可回瞰四野,风光奇绝。

摩云洞之上,观景亭和只有天两边危岩耸峙,奇石嶙峋,视野开阔,为九仙山制高点,登临揽胜之佳处。

九仙山顶部的国家基本气象站,是国家气象台的重点数据来源之一,正在扩建围挡施工。周围有风动石、九仙雕塑群等景观。在闽南看多了风动石,这块就显得太逊色了,而九仙雕塑也过于呆板,提不起拍照的兴趣。

转往仙峰岩的山巅曲径,幽僻清凉,山巅亦多巨石,多摩崖石刻,“直上云霄”、“泉石烟霞”、“慈航”等都密集于此。

仙峰岩下弥勒殿。殿后巨石凸起处就是弥勒洞,洞内有弥勒造像,系以天然巨石雕凿而成。雕工线条简练,神态逼真,雍容和蔼,已有千年历史,为闽南保存较早的佛教造像,称九仙山镇山之宝。可惜当天止步弥勒殿,与弥勒洞失之交臂。

从石云亭穿越之净土空门牌坊,林深路僻,游人稀少,松石密布亦得可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