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歌》国殇

 浣花山房 2021-02-03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国殇是指为国牺牲的将士。未成人夭折谓之殇。《九歌》之前的章节所祭祀的都是自然界中的神灵,唯独最后这篇国殇是祭奠人间为国牺牲的将士,可谓九歌压轴。国在这里,并非现代民族国家之意,而是诸侯有国、大夫有家的国,即周分封制之下的国,此处当然具体指楚国。但国殇一章的意义,早已突破了原有的疆域,成为中华民族面对外敌不畏牺牲的象征。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第一节先描写了战争宏大而残酷的场面。吴戈在此处未必实指吴国的兵器,但春秋时吴国擅冶刀剑,屡有记载。最熟悉的莫若吴钩,而专诸刺王僚鱼腹藏剑的故事也发生在吴国。再比如,延陵季子过徐,徐君欣赏他的佩剑,后来延陵季子归来,挂剑于徐君墓前,留下了“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带丘墓”的诗句。凡此种种,吴国兵器之先进可见一斑。


毂指战车的轮轴,车轴相交错,短兵相接,可见已是到了贴身肉搏的阶段。古人对阵原本讲究阵形,通常是列阵之后主帅先交战,之后两阵对射,最后才是战车冲杀打成一片的混战。由“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厮杀,战况惨烈。在如此宏大的战争中,人命如蝼蚁草芥般渺小。此时仍然不畏强敌、奋勇争先,是何等英勇!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敌军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扰乱了楚军的行列,指挥战车的马死的死,伤的伤。眼看敌人就要长驱直入,楚军采用“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战术,即把车轮埋进土中,把马绊住不让走,断绝退路,与敌人决一死战的战术。为了激励士气,战鼓长鸣,地动山摇。可以想见此时人仰马翻,战马长嘶,与鼓声、嘶喊声交织成一片,战争打到天怨神怒的地步,双方死伤无数,横尸遍野。这是多么气壮山河的一幕。为国牺牲的战士,把生命定格在了此刻。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这一节开始,从战争场面的描写进入了咏叹。天昏地暗的原野上横八竖八地躺着战死沙场的国士。镜头用倒叙的手法,把思绪拉回他们出征的那一刻。也许曾摔酒誓师,此刻一去便不抱生还的希望,以赴死的勇气去直面战场。即便倒下了,仍然长剑在手,良弓在侧,哪怕身首异处也不曾放开,哪怕身死疆场心犹未悔。《左传》有蹇叔哭师一文,有“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之句,都是誓师出发,与此处的“出不入兮往不反”可以相参。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最后一节是对国殇的礼赞。无论何时,这种忠诚勇毅视死如归的精神,都值得我们世世相传,代代景仰。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词,为国殇的精神做了最好的注解。

此篇在艺术表现上与其他章节有较大区别,没有其他乐歌那种想象奇特、辞采瑰丽的表现,而是通篇直赋其事,以深沉炽烈的情感、促迫紧张的节奏、开张凌厉的抒发,传达出与所反映的人事高度相符的凛然亢直之美,充满阳刚之气,在楚辞篇章中独树一帜。

往期回顾:

《九歌》:情致缥缈的祀神歌舞剧本

《九歌》 东皇太一

《九歌》 云中君

《九歌》湘君与湘夫人

《九歌》大司命

《九歌》少司命

《九歌》东君

《九歌》河伯

《九歌》山鬼

心既出尘去,尘事岂能欺 ‖ 和陶渊明饮酒诗20首

久惯淡凉知世味,何辞油腻假清欢 ‖ 近年七律选

云烟乱渡三千载,独抱襟怀太古清//风二中七绝自选(己亥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