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臭名昭著一奸臣,绝笔尚有人味词——蔡京《西江月·八十一年住世》读感

 云天智苑WuMian 2021-02-03

      北宋末年,大奸臣蔡京在被流放途中所作了一首词,即《西江月·八十一年住世》:“八十一年住世,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止因贪此恋荣华。便有如今事也。”这是蔡京人生写的最后一首词,也就是他的绝笔词。

      词中的“八十一年”是指虚岁八十一;“四千里外”是指离家乡已很遥远;“无家”是指被流放他乡有家不得归;“瑶池阙下”,是借用神话中西王母住的地方——瑶池代指帝都;“彤庭”指皇宫(汉皇宫以朱漆饰中庭);“玉殿”与“彤庭”对举,亦指皇宫;“宣麻”是指在朝廷上对将相任免的宣告。唐宋时的诏书是用黄、白麻纸写的,故宣读诏书时称为“宣麻”。

         这首词译为现代文是:自己已八十一岁,暮年流放往天涯,有家无可归。只有在梦中才能回到朝廷。自己一生曾五次被朝庭任命为宰相,深得皇帝宠幸,荣耀至极。终因贪恋荣华富贵,才落到了如今这般田地。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及积极寓意:这是北宋“祸国六贼”之首、臭名昭著大奸臣的蔡京,在被宋钦宗下令流放往海南岛途中至潭州(湖南长沙)时所作的一首悔恨词,写了此词不久一代奸臣蔡京带着千古罪名骂名结束了一生,《西江月·八十一年住世》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

        这首八句不足五十字(不含标点符号)的小词,思想内容丰富,表达了三方面的词意:一是作者对被流放的现实艰难处境的感慨;二是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的得志带有炫耀的怀恋;三是作者带着悔恨之情反省了自己落败的原因。

        也许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之故,一辈子昧着良心做人的蔡京,临死时所作的这首词,总算说了些真实的心里话,还算客观地反省了自己落得最后惨境的自身原因。只可惜悔之晚矣,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客观地说,从文学作品的角度论,蔡京此词还不失为一首好的词作,故被收入《全宋词》。

        蔡京其人:蔡京是北宋(宋徽宗时期)臭名昭著的大奸臣,北宋“祸国六贼”(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之首。一生极尽奉承拍马、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穷奢极欲之能事。1125年(宣和七年)冬,宋徽宗在金兵南侵逼近开封时,带着蔡京等一帮宠臣南逃,匆忙让帝位给宋钦宗。宋钦宗迫于开封太学生联名上书要求严惩以蔡京为首的“北宋六贼”的形势,下令把蔡京流放到海南岛。蔡京在流放途中死于潭州(湖南长沙),一代奸臣带着千古罪名骂名结束了一生。《西江月·八十一年住世》也就成了蔡京的绝命词。

      据史料记载,蔡京被流放岭南时带着满满一大船的金跟珠宝,但沿途老百姓憎恨这个大贪官大奸臣,不卖给蔡京一行“食饮之物”。因此,从开封到长沙的三千里路上,蔡京很难买到一口饭、一碟菜、一杯茶。到长沙也没人让其住宿,落得无处安歇,只能住到城南的一座破庙里,病困交加,饥寒交迫,至此,他才真正自省:“京失人心,何至于此”。最后在饿极中死去。据载,蔡京死后没有棺木,只好以布裹尸,埋进专门收葬贫病无家者的漏泽园中。真可谓:万千钱财今何在,千古留下惟骂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