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主讲老师詹孪芳。很高兴,与大家相遇在今晚。这是爱悦慧心理第七期微课,感谢大家的守候和聆听。 在开始我们的主题讲解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有三位,一位49岁的父亲,一位42岁的母亲,还有一位是他们13岁的女儿。 故事的开始,用这位父亲的话说就是:他们三人搭载的小舟,正处于惊涛骇浪之中,几乎要被巨浪侵吞。因为13岁女儿的行为,弄得他和妻子疲于奔命,疲惫不堪。 那么这个13岁的女儿,到底做了什么呢?会让这位父亲如此痛苦。 应该说所有13岁的孩子能犯的错,她几乎都犯过了。比如:离家出走,夜不归宿、交男朋友;这是所有父母都不能接受的事情吧。而且她还拒绝上学、即便父母帮她转了校、也没有办法好好学习,经常被请进警察局、甚至还吸香蕉水那一类致迷幻的药。 我想,这样一个孩子,摊在任何父母的身上,都会非常痛苦。这对父母也不例外,甚至将孩子送去住院治疗也不能解决问题。最后他们找到了心理专家,终于得到清晰、具体的指导。 在专家的指导下,父母努力做出了改变。可是效果并没有立竿见影,孩子父亲说:孩子进步的步伐像蜗牛那样缓慢而且摇摆不定。像电影或小说描写的那样,看到了希望的孩子就会向着明天一路奔跑的场景,现实中是不会出现的。对此,父母实在太需要坚持下去的力量了。这对可怜的爸妈用了整整200天,帮助女儿重新做回一名学生。 这个故事发生在80年代的日本。最后这位父亲,将他们拯救女儿的亲身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叫《爱的奇迹》副标题是挽救失足女儿的父亲200天手记。 我讲这个故事,主要想和大家分享的两点:第一,若你的孩子目前令你很头疼,你也不需要感到特别的羞愧或者丧失希望,因为很多的家庭或许与你一样,有相同的烦恼;第二,对待孩子父母要有百分之百的耐心,孩子的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任何一种有效的方法,都需要父母的配合和坚持。 如果你是带着这样的信念来听课,或许你的收获会更多。 我们今晚探讨的主题是“孩子逃学怎么办?” 孩子逃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我也不用再解释了。逃学行为其实是孩子厌学的一种表现,而且是最强烈的行为表现。除了逃学之外,孩子厌学的其他表现形式有:上课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思维缓慢、情绪消极;作业拖拉马虎、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考试及作业错误率高;学习不主动等。如果家长们稍微细心一点,就可以观察到,孩子对学习不上心或者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由于种种原因,厌学这个问题,现在变得越来越普遍,而且越来越低龄化。在我这边咨询的最小来访者是小学一年级。当时接待她妈妈的时候,我非常惊讶,在我的理念中,小学一二年级,应该还是喜欢学习的年纪,怎么可能和厌学挂钩呢。 可是这位小朋友在进入小学半年之后,她的妈妈就发现,小孩早上不愿意上学,刚开始故意不起床,磨磨蹭蹭,总要迟到;到后来,干脆不起床,妈妈叫她起床,她便大哭大闹,妈妈实在没办法,只得打电话给孩子班主任,让她劝孩子上学。 小孩子本该是最有好奇心,学习欲望也最强;比如,孩子会说话之后,总是对刚接触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喜欢问“为什么”?爸爸妈妈们经常被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伤透脑筋。说明,孩子的求知欲天生是好的。那么,为什么,才到小学一年级,孩子就不愿意上学了呢?为什么上小学前的好奇宝宝,渐渐变得对什么事情都不关心,都无所谓,都态度冷淡呢? 接下来,咱们慢慢分析。 孩子厌学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孩子自身内部因素,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 在咨询中发现,很多孩子主观意识上不想上学,很大一部分原因都不是孩子自身出现了问题,而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作为孩子家长,我们能主动干预的部分也主要是家庭,至于其他两个方面,我们通常没有能力让其调整。但这不等于说,家长就无能为力了。其实家庭因素在这三个因素当中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今天主要针对的是家长的哪些行为会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就曾经说过,学校是家庭教育的显示器,学校里的问题儿童,经常在家里是被溺爱的。所以,如果要改变孩子的厌学心理和行为,家长们可发挥的空间很大。 1 家长不肯放手,孩子学习没有责任心。 经常会听到家长这么说:“我的方法都用尽了,为什么孩子还是没有变好?”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说明家长使用的方法有问题;第二,或许孩子在慢慢变好的过程中,只是太慢,家长很难发现。 所谓的用尽方法,很可能是用了不科学的方法,导致吃力不讨好。 曾经有一个家长,孩子上初中二年级,他找到我,希望我帮助他的孩子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他说,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他就每天晚上陪孩子一起学习,陪孩子写完作业,他还帮着检查,老师教过的内容,孩子没听懂,他还要再教几遍。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初中二年级。爸爸觉得辅导孩子有些吃力了,才想着要放手,可是又不敢放手。他担心放手了,万一孩子成绩下降,考不上高中怎么办?于是,尽管辅导孩子很吃力,爸爸还是选择了继续。 应该说,这是一位非常非常负责任的爸爸了。可是结果呢,孩子在学习上面一点主动性都没有,遇到难题不肯动脑筋,只想扔给爸爸,老师上课,也不专心听,反正爸爸晚上会教。虽然爸爸用尽了百分之百的力气,孩子学习成绩依旧平平,自主学习能力更是比不上别人。 放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因为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爸爸的辅导,就像是吃奶到现在,突然断奶,肯定会不适应。如果爸爸撒手不管,学习成绩会下降是预期中的事情。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过分干涉孩子的学习,不见得是好事。就像刚学走路的孩子,如果怕他摔跤,一直在旁边扶着,那么他是很难学会走路的。过分干涉,不仅会让孩子丧失自身探索的乐趣,还让孩子养成依赖和畏难的心理;当他真的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怎么去解决问题,而是找帮手或者逃避。 对这类过于负责任的家长,我最想说的就是,早放手,孩子早独立。 2 家长“加餐”,加速孩子厌学。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倡的教育是“做中学”,他相信孩子天生的求知欲,在自我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会促使他学习。教改中一直提倡的发现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就是以这种理论为基础。 但是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还是没有办法实施这样的教育方法。填鸭式、满堂灌是最快捷的方式。学生吃下去,能不能消化,教育家们还管不了。 可是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干巴巴等着教育去改革,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往往会失望。家长只有发挥自己的能力帮助孩子。现实是,很多家长不仅不帮助孩子发挥他们求知欲的天性,而且还给孩子增加压力。 我要再一次提到那位一年级小朋友。后来,我和她妈妈沟通之后发现,这位妈妈望女成凤的心太迫切了。在孩子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妈妈就买来小学一年级的教材,自己先当了老师。 因此,刚入学的时候,孩子学得挺轻松,作业做得也挺快,早早就能自由玩耍了。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妈妈觉得大把的时间不能浪费,又买了一些课外教辅给孩子做。孩子成绩好,父母反倒又加餐,孩子没有办法拒绝,只有作业的时候拖拖拉拉,降低学习效率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时间一久,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厌恶的心理。 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只要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对新知识感兴趣,哪怕他的成绩不突出也没有关系,至少孩子对外面这个世界是有求知欲的,他后续学习的潜能也会很大。因此我们的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千万再别给孩子不轻松的学习生活再增加压力,以引起孩子的反感啦。 3溺爱会让孩子讨厌学校生活,成为问题孩子。 在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学期是学习儿童心理学。有一次,我们去某个幼儿园观察学习。早上8点,我们到幼儿园。没过多久,家长送来一位小男孩,等家长离开,小男孩哭得不行,老师马上抱起孩子哄,可是小男孩并不买账,反而哭得更凶。老师安抚了大概十来分钟,孩子还在哭,老师也没办法了,就把孩子放到一旁。 我们不能责怪这位老师,因为有其他的小朋友要照顾,她不可能一直安抚这位哭泣的男孩。没想到,这真是一位执拗的孩子,中午11点,大家开始吃午餐,这位孩子还在角落里哭一哭歇一歇,继续哭。老师说,这位小朋友送来快一周了,几乎每天都这样,实在比较少见。 我不知道这个孩子在家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但是很有可能,他在家里特别受到某个人的关爱,依恋某个人,那么离开那个人,他就会极度不适应。心理学家说,判断一个孩子心理是否成熟,就是将他送入一个新环境,看他能不能较快适应。那些无法很快适应的孩子,往往都是在家里得到太多关注,到学校之后,老师不会对他有特别的照顾,问题就出现了。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在学校有适应的问题,多半是孩子在家里得到的关照太多了。 而且我们期待一个被宠惯了的小孩在学校马上就能集中精神在学业上,也是不可能的。这种小孩不能够专心。他们更愿意留在家里—事实上他不会有“学校”意识。久而久之,往往造成学习成绩不好,在学习上不能获得成就感,他们也就越来越不喜欢学校。 对孩子好,就千万不要溺爱他,或许正是你的溺爱,是导致孩子不爱学校的最大原因。 4 家长的错误观念也会促使孩子厌学 有一位孩子,初中一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将孩子的家长请到学校,表示孩子不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原本班主任是希望孩子的家长配合老师,一起监督和管束孩子。可是家长的做法让班主任很失望。 家长觉得孩子不写作业,不读书没有关系。因为在家长自己的观念里,知识也没有多大用处。他自己没什么文化,白手起家,却赚了很多钱。因此,他对老师并不尊敬,也认为孩子不读书没什么重要,家里的钱足够养活他一辈子。 如家长期待,孩子的确没有好好用功读书。因为读书毕竟是一件要付出辛苦劳动的事儿,既然能摆脱这艰苦的劳动,孩子选择逃避也很正常。 后来,到了初中二年级,孩子不仅不读书,还交了很多朋友。那些朋友都已经是辍学了的社会青年,在他们的鼓动下,有一次,孩子竟然参与了街头抢劫。 无论家长让孩子参与学校学习的初衷是什么,都不能让孩子形成可以不学习这样的观念。 以上这4类,是家长们在对待孩子学习的问题上通常会犯的错误。对待孩子的学习太关心或者不关心,都不是好事,那要怎么样做,才会好一些呢?我也举个例子吧。 5 相信孩子,加油打气才是分内事。 我有一位亲戚,她的孩子从小就很优秀,年年都是班长,高考又以全县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取了国内名校。别人经常向她请教教育孩子的秘诀。她笑笑说,真是没有什么秘诀。如果非要说秘诀,就是,她总会在第一时间给孩子支持。孩子受委屈,心理难受,不开心的时候,总是愿意和妈妈说,妈妈全神贯注的倾听,只理解,不评论,然后给孩子做一顿好吃的。 她说,孩子长大了,比她当妈妈的聪明的多,有自己的主见,她不需要指导她,只需要给他支持就好了。确实,做一个谦虚、低调的笨妈妈,比做一个事事都要干预孩子的聪明妈妈要好太多。妈妈太聪明,孩子不愿意把你当朋友。 爸爸妈妈要始终相信,孩子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有他自己的处理方式。试想,如果在你的工作中,孩子的爷爷奶奶一直指手画脚,相信,你也是会愤怒的。孩子也是一样。干涉太多,她可能就会把自己分内的事情,甩给你。充分相信孩子,加油打气才是分内事儿。 说这么多,就是想讲清一个事实:要想破解孩子厌学难题,只有了解清楚孩子为什么厌学?家长本身在孩子厌学这件事上充当什么角色,是不是促进孩子厌学行为的产生者?改变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甚至改变孩子都比改变家长自己来得困难。唯有家长看到自己的不足,改善不足,才能更有效的帮助孩子。 父母都有爱孩子的愿望,但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有爱的能力。如果家长可以走进孩子的内心,关心他们的感受、关心他们是怎样来看世界、看自己、看生活。那么,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的时候也会更开心。做家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但是为了孩子,相信所有的家长都会努力。 詹孪芳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职业规划师 擅长青少年心理咨询、个人发展咨询等。 爱悦慧心理 专注于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个人心灵成长及职业发展的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