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1元叫1块,1角叫1毛?还有的地方叫“毛壳”?看完这个终于明白了!

 北斗史地研究所 2021-02-03

生活中,有些约定俗成的叫法,其内涵我们一般不去探究。

有时候闲的无聊,仔细想一下,却是很多的难以理解。

比如,这个硬币,为什么叫“1元钱”?

有人说,这个“元”通“圆,因为硬币是圆的,故名。

那么,这个呢,方的,也叫1元,怎么解释?

这个呢,也是圆的,为什么又叫“1角”了呢“?

这个,也是圆的,为什么改为“1分”?

还有,这个是方的,为什么又叫“1角”,还俗称“1毛”,和牛角、毫毛有什么关系?

这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如果单纯从字面上理解,都说不圆、想不通,头疼......

所以,有人说学东西要“不求甚解”,也是由一定道理的,因为“求不得”,乃四大苦之一啊!

其实呢,换个角度,今人想不通的东西,我们不妨问下古人——

这,就是“考古”。

说到考古,很多人认为,考古就是挖墓。

实际上呢,也是这样,我们今天就来挖挖货币的坟墓。

货币,是国家发行的。因此,要搞清楚货币的变迁,首先要搞清楚国家的变迁。

我们目前的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的是人民币。


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前,是“中华民国”南京政府,叫做”法币“。

中华民国南京政权之前,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银本位货币,主流是银元,大洋,俗称“袁大头”。

北洋政府之前,是满清政府,金银本位,以银为主,货币名字叫金元宝、银元宝、金条、银条、碎银。

那么,今天所谓的“元”,即是来源于“元宝”的称呼,因其形状中间款,两头窄,颇像河流中间宽、两头细的特征,故名“元”。(《说文解字》载:“元,始也。“元,就是源头,河流开始的地方,象形水流从高处流下,高处即为源头)。

古文字“元”


今天所说的“块”,即是来源于对金条、银条的称呼,因为是成块的,这个很好理解。

而碎银的形状,就比较多了。

大一些的碎银,颇像动物的短角,故名“角”。

这些碎银,又颇像蛋壳,所以又叫“壳”。

小一些的碎银,其形状颇像毛发,所以叫做“毛”。

再小一些的碎银,长短颇像米粒,所以叫做“分”。(《汉书》载:“一黍之广为一分”。一粒大米那么宽,叫做一分。)

元、块指比较大额的钱,所以一元又叫一块。

角、毛指中等额度的钱,所以一角又叫一毛。有的地方一角钱又称为“毛壳”,即也是则个意思。

分,指小额度的钱。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中国人民银行法》第16条规定:“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辅币单位为角、分。”

翻译过来就是:人民币的大钱单位叫做元,小钱单位叫做角、分。

也就是说,现代货币虽然是以政府信用为担保的纸币体系,但是在钱币大小称谓上,仍然保留了清朝时期金银本位的单位称呼。

这,就是历史的传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