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何自然事物都是有生命的——《风喜欢和我玩》导读

 石头052631 2021-02-03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390号

任何自然事物都是有生命的——《风喜欢和我玩》导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说明:

1、这是一个对经典绘本深度解读的公众号,已累计发文在二百篇以上。

2、查找是否有您想阅读的文章,可以从历史消息中输入您想要的书名搜索即可。

3、如果您喜欢本公众号,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

4、本导读的宗旨是为亲子阅读而努力、为父母深度掌握绘本精髓而奉献。

一、内容简介

他是一位特别的朋友,他神奇又有趣,他可爱又淘气。听,“呦——呦——呦——”,那是他的声音。你肯定猜到啦!他就是——风!

二、绘本信息

书名:风喜欢和我玩

文图:[美]玛丽·荷·艾斯

译者:赵静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版

适读年龄:3-6岁

出版时间: 2009年2月

三、绘本导读

【封面】

解析:

风吹向小男孩,想和他开个玩笑把帽子吹走,可他知道这是风和他在玩,双手捂住帽檐,乐呵呵的看着读者,小男孩真可爱。小男孩是处于绿色的草地中吗?

一个“小孩自己玩”的故事。确切的说,这是一个小孩和风一起玩的故事。

风是成人眼中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在孩子眼里它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又是怎样为孩子介绍这一大自然的现象的呢?我们是从科学常识的角度还是从玩耍的角度,更容易让孩子易于认知、感受和理解呢?风在和孩子打招呼,用风车动,花儿摇,肥皂泡泡漫天飞舞的时候,我们如何向孩子介绍认识风呢?

生活中,我们并没有将大自然的常识讲给宝宝听,孩子已经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对风的感触,如初春的暖意,酷暑里的一丝清凉等等,引导孩子在当下去感受“风”的存在。

如果想让孩子知道眼中的“风”是一个怎样的存在,风又是如何与孩子玩耍,陪伴孩子度过时光的琐碎,就一起到图画书中来,看《风喜欢和我玩》是如何将现实中风给我们带来的麻烦,通过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变成了孩子玩乐的伙伴。

【环衬】

解析:

环衬采用柔和的苔绿色,有种隐约的亮度,苔绿因为低明度使得该色彩有一定的厚重感,代表着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也代表着自然与灵感的结合,不断地寻找新的生机与活力。和内页中的背景相同,暗示这是本书的主色调和节奏。以至并不像丛林绿色给人带来那样厚重与华美,使空间多了一份属于自然的柔美。苔绿色是众多绿色中相对温和的一种,是植物的颜色,也是生命的颜色。

【附页】

解析:

在正扉页前增加了附书名页,没有装饰只有简单的书名,以增加某种仪式感,给主人公足够的理解和关爱。

【正扉页】

原文:我是戈贝托,这是我和风的故事。

解析:

正扉页中的图画为黑人小男孩侧身手拿风筝,眼睛却斜看着前方,这是在告诉读者“我是戈贝托,这是我和风的故事。”吗?还是给身后的风使着颜色不要造次呢?

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小戈贝托一个人站在森林里,而风正拂动他的心田。

风不但是戈贝托的朋友,更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风不仅在戈贝托的故事里,也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留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说不定你的眼睛和心灵还会带你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呢!

风是一位特别的朋友,他神奇又有趣,他可爱又淘气。听“呦——呦——呦——”,那是他的声音。你肯定猜到啦!他就是——风!

【第1画面】

原文:我听到风在门边低语。“呦——呦——呦——”他轻轻地说,“呦——呦——呦——”我拿起气球,跑出去玩。

解析:

第一页,小男孩打开一条门缝,一缕阳光挤了进来,伴随着一股微风在门边低语“呦—呦—呦—”他在邀请我出去玩。背景苔绿色是透着作者对小主人公一丝怜惜之情吗?

戈贝托最喜欢和风玩儿了,他隔着门缝就听见风在叫他出去一起玩,风叫着:呦呦呦,小男孩明白了,拿起气球,就跑了出去。

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书中的小男孩不就是阅读中的小读者吗?风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呦—呦—呦—”可爱又淘气的叫声,虽然看不到他的容貌,但小男孩已经熟知他,听到熟悉的“呦—呦—呦—”声就知道他飘来了。

这个绘本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作者的两次墨西哥采风,而书中小主人公的原型就是加州一个墨西哥裔的小男孩。从“林”中走来,带给我们一阵隽永、动人又充满灵性的风。“呦——呦——呦——”,那吟唱中有戈贝托与风的故事,也有作者与风的故事。

作者用自己童年的心感受风时,她就喜欢一个人跑去森林,在宁静中倾听风的声音,戈贝托和风的游戏就活跃于作者的心底和生活中。而风的世界正是作者想象的乐园,是作者的心灵乐园,在那里她感受到的是与自然的融合和对生命的感悟;作者用自己的心去描绘风——这里没有华丽的词语,也没有用炫目的画面,作者用最平易的方式讲述一个朋友,用最质朴的话语把心底的感受传递给读者,而单纯的诗意和情感、对生命与自然的挚爱却无处不在,它最贴近读者,最动人心弦。

【第2画面】

原文:开始时风很温柔,只把我的气球吹到半空中。但接下来,他猛地一拉,就把气球拽到了树的最高处。“风啊风!”我叫着,“帮我吹下来吧,求你了!”但是风不愿意,他只是笑着低语:“呦——呦——呦——”

解析:

戈贝托拿着气球出了门,开始风很温柔,把气球吹到半空中,安静地升腾在空中,后来风突然猛的一拉,绳脱开戈贝托的手,把气球吹到了树上。戈贝托猝不及防地叫着:风啊风,帮我吹下来吧!求你了!踮起的脚尖,张开的双臂,一种渴望由心而生。

白色的风夹杂在树冠中,带动树枝猛烈摇动,小草也被风吹拂着东倒西歪,但为什么方向相反呢?风不但吹走了气球,给了戈贝托一个下马威,还把气球吹到了大树的怀抱。

风的特性是一会儿温柔,一会儿猛烈,给戈贝托一个措手不及。是风在戏弄戈贝托吗?还是在和他一起玩?

我们生活中的风不也这样吗?时猛,狂风大作。时缓,微风徐徐。

【第3画面】

原文:风喜欢和晾衣绳上的东西闹着玩。他把枕头套吹成气球,把床单扯来扯去,把围裙拧成麻花。他吹落了所有他能吹落的晾衣夹,还想试穿这些衣服——尽管他知道,这些衣服对他来说太小了。

解析:

风不但吹走了气球,回过头来和晾衣绳上的东西开启了玩笑,玩出了花样:枕套吹成气球,床单扯来扯去,围裙拧成麻花,吹落了晾衣夹,风太调皮了,就像是一个孩子,甚至还要试穿这些衣服。

风是戈贝托的朋友,当风吹起,他显示着大自然不可抗拒的神力时,戈贝托就住在风广阔的心底里,他知道衣服对风来说太小了。

戈贝托听得见风的低语,他能看见风的身影,他懂得风的情感、风的脾气,因为,风也在他真诚的心里。

这是风与衣服玩起的游戏,惹得戈贝托驻足而错愕。风是戈贝托的朋友,是故意在他面前施展技能吗?

白色的凉晒物是本书的最大的亮点,画面顿时活了起来,背景中的房子这是画面的主体,让我们由房子联想起人,继而想到了家和草地。

【第4画面】

原文:风还喜欢和雨伞闹着玩。有一次,我撑着雨伞在雨里走,他试图抢走我的雨伞。没抢成时,他就把伞给弄坏了。

解析:

在孩子的世界里, 万事万物都有生命, 所以周围的一切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玩伴,比如,风。风可真调皮呀,一会儿把男孩子的气球吹到树上,一会儿钻到晾衣绳上的衣服里试穿它们,还想把男孩手里的伞抢过去,抢不过就把伞直接弄坏。

和风一起玩,戈贝托不仅得到了无限的乐趣,他还发现了很多自然的奥秘。风很强势,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在这个大的跨页中,作者采用逐帧的方式,同一个空间,同一个游戏,不同的动作和结局。倾斜密集的雨线,戈贝托撑伞而玩,这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活动,风不甘寂寞穿梭其中,还和雨伞开起了玩笑,吹跑了头顶上的白帽。

从技法来说,这是一本非常简单的图画书,整本书只有一种主色调苔绿色,用大段的褐色铅笔线条粗略勾勒的场景,用黑棕色来描摹小男孩的皮肤和头发,运用白色浅浅得涂抹着风,数来数去一共只有三四种颜色。这与大多数绘本的色彩缤纷不同,简直是吝啬的惜“色”如金!但却分明在我们脑海里构造出一片缤纷的世界。

但质朴简单的画面,却留给了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特别是对于孩子,谁知道他们的小脑袋里会脑补出怎样别开生面的景象呢?

简约的构图又与之形成了个性的搭配,其间突现的是一个活泼可爱、善于想象、情感丰富的小男孩形象,他的眼神、他的动作,都真切可感,他仿佛要从画面里走出来一样。

【第5画面】

原文:如果草场的门没拴好,风也会和门闹着玩,他一会儿把门打开,一会儿把门“梆”地关上,弄得门吱吱叫。“风啊风!”我叫他,然后趴到门上,“带着我一起走!”有了我,门就太重了,风根本就吹不动。

解析:

戈贝托发现虽然风能把门打开和关上,还可以把栅栏门吹的吱吱响,他趴在栅栏门上等着风把他吹来吹去,但是他趴到门上,风就吹不动了。他发现了许多自然的奥秘,也采用了许多制衡的办法。

两个画面,一个场景,两个不同的动作,聪明戈贝托的背影还不掩饰他内心的活动,这次戈贝托和风的较量占据了上风。

故事很令人觉得奇妙的是,原本无影无踪的风在绘者的笔下也有了质感,甚至有了生命,充满真情。轻轻翻动画面,风就迎面而来,带着戈贝托的快乐和异域的文化风情。

这种在有色纸上画图,同时用白色来强调物体和风的手法,看起来觉得很有趣。

童话故事基础上的异国情调的幻想,大胆的夸张和梦幻般的情节,叙事方法中心的故事曲折和转弯,拟人化的比喻,夸张的友谊与游戏,给孩子们带来了教训和启示。

远方极简的线条勾落出山丘和输电线路,宽广辽阔的视线描绘出一个地广人稀的世界,近处的栅栏背后隐藏小男孩的家。

【第6画面】

原文:当牧场上的草长得高高的,风喜欢和我赛跑。风跑到前面,然后掉头,接着又跑走。他总能赢,因为他是在草上飞跑,而我必须两脚踩着地,在草中奔跑。

解析:

戈贝托还发现和风比赛跑步的时候,风是在草上跑,而他只能双脚踩地,在草中跑。戈贝托也给自己找了一个不能取胜的理由,风草上飞跑,而自己要在草中奔跑。

作者没有赋予风看得见的卡通形象,而仅仅用树木的弯曲、小草的倒伏来展现风的姿态。

风在科学家的眼中是空气的流动,但是在一个孤独孩童的世界里,却可能是他唯一的朋友。

这页出现了一头牛,搁在栅栏里,看到小男孩和风比赛,是否心中也发痒了呢!牛和小男孩一样都是形影相吊啊!

你发现左侧的两棵树纹丝不动,为什么呢?这是风和戈贝托的比赛,远处的大树就成为观众了。

其实,风不仅在戈贝托的故事里,也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留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一说不定,你的眼睛和心灵还会带你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呢!他是一位特别的朋友,他神奇又有趣,他可爱又淘气。“呦——呦——呦——”是他的声音。

风总是有许多故事要说,但我们得自己去‘看见’和听见这些故事。闭上眼睛,静静的听——他就在我们的身边呢。

【第7画面】

原文:当山上的大男孩们去放风筝,风会帮他们放。风带着他们的风筝飞上了天,在天上飘来飘去。

解析:

这页和上页是同一个背景,只不过镜头的位置不同,上页的主题是草地,本页却是无垠的天空。一个展示风在草上跑,一个则是空中飞。

但这次风确实和大孩子们玩的是放风筝的游戏,虽然我们看不到他们执掌风筝的身影,只因作者还是以戈贝托为中心的。让他看两只风筝空中起舞比赛,而戈贝托成为了看客。他是否有些失落了呢!朋友不在跟自己玩了。

随着故事的展开,只见小男孩一个人在页面之间做着各种各样的游戏,而对象就是风。固然风是大自然神秘的造物,但本书的主人公,这个墨西哥裔的小男孩,却是更神秘而让人怜惜的,在一个孩子的眼中,世界可以是多么的诗意和神奇啊!

在这个质朴、韵味悠长的绘本里,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对别开生面的伙伴。

风是怎么和戈贝托玩游戏的?都玩了哪些游戏?

吹衣服、抢雨伞、赛跑、放风筝等等,通过观察这几幅图片,我们认识了风的各种表现,感受风的特性。

【第8画面】

原文:可是当我去放风筝时,风根本就不帮我,还把我的风筝扔在地上。“风啊风!”我说,“今天我不喜欢你啦!”

解析:

戈贝托很羡慕风筝在空中自由飞翔,也希望自己成为掌控风筝的那个人。但当他身体力行时,风根本就不帮他,不管怎么拉动那根线,风筝还是一头扎到了地下。无奈之下,他拿起了风筝,却对着风娇嗔地说“今天我不喜欢你啦!”

是啊!哪有朋友这样不默契的!

风是戈贝托的好朋友,他时而温柔可亲,时而调皮捣蛋,时而大显身手,时而又乱发脾气……

【第9画面】

原文:秋天苹果成熟的时候,我和风一起跑过草场,在树下等着。风总是能吹下一个苹果给我。

解析:

戈贝托不能够到酸甜可口的苹果,风摇动着树木总能让戈贝托如愿以偿,这对好朋友彼此都非常了解对方,都彼此给出一个最大的诚意,当然也不乏有一些小脾气,这也是孩子们之间经常发生的啊!

《风喜欢和我玩》用最优美的语句描述着我们司空见惯的风,原来那么熟识的情景可以这样富有想象力的表达。

小读者可能不明白这些优美的语句,但可以联想到自己身边的风,我们只想给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到这些美好的事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风、感受四季、感受人间之爱。

【第10画面】

原文:当我带着一只纸船去航行,风来了,帮我启航——就像他在帮水手驾着大帆船在大海中航行一样。

解析:

风和戈贝托是一对特别的朋友:风会任性淘气,不过,他能为戈贝托送来好吃的苹果,能帮戈贝托的小船扬帆起航……风喜欢和戈贝托一起玩。

《风喜欢和我玩》中呓语般的叙述,把风当成了顽皮的男孩子,变幻着不同的方式与“我”游戏,或会舒展或急急促,又回复于彻底的松驰,几欲入睡,起承转合满足了戏剧性的张力,像孩子的风和“我”之间的游戏,尽情地陷入,完全地忘我。

【第11画面】

原文:当我有一个纸做的风车,风也来一起玩。开始是我吹风车,让风看看该怎么做。然后我伸出手,举起风车,让风来吹。风把风车吹得飞快,风车吹起口哨唱着歌,在我眼中变成了一团模糊的圈圈。

解析:

这两页是一个连贯的镜头,从右上角开始-左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共8个镜头。从右上角拿着纸风车开始,脚下的小草被风吹拂着弯了腰。戈贝托很细心,把风车拿在胸前,弯腰用嘴巴吹动风车,给风做出了示范,让风来学习。而3、4、5三个镜头都是让风以不同的角度来尝试,7、8镜头戈贝托兴奋地举起告诉旋转的风车,风吹着口哨,风叶已经变得模糊。

这是戈贝托和风一起合作协调的过程,戈贝托很耐心,风也很高兴,最后他们成功了。一对好朋友就是这样你来我往、你帮我学,一起成长的。

风喜欢和戈贝托一起玩,戈贝托会害怕狂风大起,但他却能教风转风车,戈贝托也喜欢和风一起玩。不过和风玩起来也特别带劲,可以和它赛跑,一起放风筝,转风车,总有玩不完的花样。 

玩耍中,孩子也用强大的感受力认识着这个世界。而这些感受,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造就了基础。

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和科学家很像,他们先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对事物做出假设,然后不断通过操作和观察来验证或者推翻自己假设。分散的注意力和强大的感受力,让他们比成人更少收到既往经验的约束,从而更好的从当下的体验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第12画面】

原文:风最喜欢玩我的肥皂泡。他不会吹,只好由我来。但是风能把肥皂泡吹进阳光里,让肥皂泡变得五颜六色。接着风又把肥皂泡吹下来,让它们在我的眼里、我的手背上炸开来,逗得我大笑。

解析:

又是8个逐帧界面的集合,还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和风一起吹泡泡。还是戈贝托为主,因为风不会吹出泡泡,只能由戈贝托吹去泡泡,风来吹向远方,且把阳光也吹进阳光里,让吹出的泡泡五颜六色的,为什么会是多种颜色呢?小读者不懂得阳光折射的道理。不要非要他们明白,跟着戈贝托一起吹有了认知就可以了。

看到戈贝托脚下的小盆了吗?也为小读者准备一个小容器,制作一半肥皂水,拿一根吸管,吹出串串泡泡,飞向空中,落在地上,最后碰到东西就炸了。

之前的游戏都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起来!也体验风这位朋友的神秘存在。

风在科学家的眼中是空气的流动,但是在一个孤独孩童的世界里,却可能是他唯一和所有的朋友。美国自然主义诗人梭罗曾说,大自然总是像神话般神秘,并且将所有的禀赋用在最微不足道的作品上。

固然风是大自然神秘的造物,但本书的主人公,这个墨西哥裔的小男孩,却是更神秘而让人怜惜的,在一个孩子的眼中,世界可以是多么的诗意和神奇啊。

【第13画面】

原文:当叶子从树上落下,我喜欢把树叶扫成一堆。但风很快也来了,他要显示自己不需要扫帚也能扫落叶,风把树叶吹得到处都是,还把灰尘吹到我的脸上。

解析:

在这个故事中,风喜欢和戈贝托玩,他会给戈贝托送来好吃的苹果,他会帮助一只纸船去航行,他会让风车吹起口哨唱着歌,他会能把肥皂泡吹进阳光里又在手背上炸开,他会把风筝扔在地上,他会把“我”扫成堆的树叶吹得到处都是,还把灰尘扬到我脸上……

所有这些游戏都是在戈贝托家周围完成的,也可以看到家的位置和轮廓,作者的构思极有想象力,让人不由自主的爱上自然。

这是一本有着浓烈诗意,有着打动人心特质的奇妙的图画书,诗化意韵的绘本。

本可以信马由缰的绘本世界,而画家因敬畏,不敢以笔下的一个影响囚禁孩子心中的无限制可能。

确切的说,这其实是一本诉说孤独的图画书。当一个人完全和自然相处,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孤独。这种情绪,从标题伊始《风喜欢和我玩》。标题的主语是风,而不是我,是风选择了我,喜欢和我玩。第一页,小男孩打开门,一丝微光照进来,是风在低语,在邀请我玩。背景是苔绿色,是透着作者对小主人公一丝怜惜之情的绿色。

【第14画面】

原文:有时候风变得很强壮,他吹倒大树,推到篱笆。我害怕了,跑进屋里,把门锁上。风在我背后追着,嚎叫着,想要从钥匙眼儿里钻进来,我告诉他:“不许进来!”

解析:

故事到了尾声,小男孩一个人在页面之间做着各种各样的游戏,而对象就是风。有时候,风很温柔,吹我的气球,吹动晾衣绳上的衣服,还会和我赛跑,吹落苹果给我吃,但有些时候,风却很暴虐,吓得戈贝托不敢开门放他进来。

这个画页风不再温柔,而表现出暴躁的另一面。粗大的树木被吹弯了腰,白色的风在树间肆虐的盘旋,吹到了篱笆,吓的戈贝托抱住一个大柱子,惊恐的眼神似乎认不出风这位朋友了。

故事是从家开始的,迅速跑回家的戈贝托,同样扒开一条门缝,却不让风进来了。

在这个韵味悠长的绘本中,无影无踪的风在作者笔下有了情趣,变得可视可触可感。阅读这个绘本,常常会被这个情感细腻、想象丰富的小男孩的动作、眼神所感染,好像一不留神,他就会从画面中走出来,和你讲述他和风的故事……

这个简单的绘本,文字质朴,色彩平实,细细品来,却让人迷失在大自然纯美而深沉的灵性里。这个与风玩耍的孩子,在守望和嬉戏中,收获了最初的生命感悟,游历了大自然广阔的心田。

【第15画面】

原文:但是又有那么一天,风累极了。“风啊,”我轻声低语,“风啊,你在哪儿?”“嘘——嘘——嘘——嘘——”风回答着,他吹起一片落叶,告诉我他在那儿。我挨着他躺下来,我们俩一起在柳树下,进入了梦乡。

解析:

最后,风累了,玩不动了。小男孩趴在树下,轻声问:风啊,你在哪呢?风回答:嘘……嘘……嘘……,风边说着,边吹起了一片树叶来回应他。

孩子和自然有着天然的链接,在孩子万物有灵的精神世界中,风、雨、阳光、星星,都可以被赋予生命。而童年,自然注入孩子心中的,将是他一生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结尾是整本书最诗意的地方,让读书的人,也忍不住合上书,做一个春天的美梦呢。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部充满自然情意与别致诗意的图画书,远远比简单的科普知识教授更加韵味悠长。让我们带孩子探讨风的来历,感知风的常识,欣赏描述画面,练习看图说话,表演肢体游戏,体会故事深意。

【封&底】

解析:

尝试自主阅读绘本,理解绘本中风的个性,时而温柔可亲,时而调皮捣蛋,时而大显身手,时而乱发脾气……,观察风和小男孩的游戏场景,用心体会风和小男孩之间的情感。

借助绘本,认识各种各样的风,了解风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感受绘本优美的画面,让幼儿感知绘本中单纯的诗意和情感,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幼儿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春天,是有风的日子,春风吹动花草的时候,也容易吹动人心。对我们来说,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坐在露台上的小花园里面,和着春风去读玛丽·荷·艾斯的《风喜欢和我玩》,这样的感觉,就像风儿一样美好。

四、作者信息

玛丽·荷·艾斯(Marie Hall Ets),1895年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米尔沃基。自幼喜欢绘画,就读于劳伦斯学院和纽约美术学校,毕业后从事室内设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她转而从事儿童福利事业。1921年,她受红十字会派遣远赴捷克继续儿童福利工作,却因医疗事故导致健康受损,次年回国。1943年,她在照顾病重的丈夫时重拾画笔,投入图画书创作。艾斯共出版了21本图画书,其中《在森林里》、《像我平常那样》、《和我玩好吗》、《宾尼先生的赛马》、《老鼠安东尼·乌先生》等五本书获凯迪克银奖。艾斯的作品以简单隽永见长,常表现她对动物的热爱及与大自然的深刻交流。她被美国图画书界誉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树立了图画书典范的作家之一。为了创作《还差九天圣诞节》(获凯迪克金奖),艾斯连续两年冬天到墨西哥采风,在那里,她详细了解了当地孩子的生活习惯。《风喜欢和我玩》中主人公是作者以加州一个墨西哥裔小男孩戈贝托为原型创作的。这本书获得纽约Herald Tribune报春季儿童图书节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