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部电影演绎当代武侠殉道者,高手在民间已是时代悲歌!

 光影铺子 2021-02-03

人生若之如初见,这只不过是人们对美好岁月的一曲悲歌,搞不好还是绝唱。

生活中有些东西是终究会逝去的,比如说你N年前的青春。假如你是个怀旧的人,必定对今天这个世界很不满意。

如同中国的武侠,时至今日俨然没落,几乎绝迹。我们经常会看到所谓的“高手在民间”的夸大其词,其实不过尔尔。


武侠从产生的那一刻就属于民间,所以必然绝迹于民间。这种以规范人际关系的情义伦理,像狗肉一样是终究上不了“台面”的。

虽然这种东西到了今天还剩下多少我们无法得知,然而还是有人在讴歌它在传唱它,哪怕已经是绝唱。

我想这大概是社会上总还会有几个怀旧的人的缘故吧?!


在影视界徐浩峰显然就是那个不断传唱武侠精神的人,从《倭寇的踪迹》到《箭士柳白猿》再到《师父》,一部部演绎了武侠殉道者的时代悲歌。

这三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无一例外,都讲述没落民间的高手,试图在大时代背景下重新来过而不得的故事。


熟悉金庸武侠小说的朋友,都应该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终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

相信看到这句话你体会到的一定是悲而不伤的感觉,那是一种凄美。而徐浩峰的武侠没有美可言,除了它悲还是悲。

不信你看。


《倭寇的踪迹》讲述明万历年间东南沿海倭寇被扫除,戚继光也已死去,其开创的克敌制胜刀法无法进入军营流传,其贴身侍卫身怀这种绝技,企图在双叶城开宗立派。

但是为当地四大武术家族所不容,为此展开了一场惊艳世人的较量。其结果虽然获得开馆机会,其本人则必须携带武器从此绝迹江湖

《箭士柳白猿》讲述民国军阀混战时期,以往各大门派之间的较量由裁判箭士柳白猿主持,公平公正的每一代柳白猿都会得罪很多人而不得善终。

而这一代的柳白猿更是在爱恨情仇的纠葛中出生入死,其结果是在军阀之间的枪炮下炸断了一条腿,最终成为流落民间的制箭师。


《师父》讲述的也是在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南方小拳种咏春传人陈识,来到武术之都天津企图开馆立派,一开始还希望靠无耻的钻营之术立足,无奈最终在各大门派和军方的联合夹击下,狼狈逃出天津从此绝迹江湖

总的来说,以上三部电影都有给人一种螳臂当车的感觉,影片主人公总是身怀绝技却终于没落,你可以说这是人心的阴险狡诈所致,也可以说是江湖的血雨腥风使然,我以为这是大时代背景下必然的结果


就拿《倭寇的踪迹》中戚继光研制的刀法,本来是为抗倭所创,但是多年以后倭寇不敢来犯,也就失去拥有的价值,狡兔死走狗烹,你还想跟已经流芳百世的名家(虽然很多已经是徒有虚名)分蛋糕吃,那岂不是痴人说梦。

就算你的绝技更胜一筹,允许你分一杯羹,但是必须放弃真本事,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这还是好的结果。

在《师父》里这种境遇演绎的更加淋漓尽致,咏春传人陈识想在门派林立的天津立足,只能先教徒弟踢下十八家武馆,再找人把徒弟废掉,然后才能让开馆立派。


看似云山雾罩实则暗藏玄机:你可以开山立派,但是你还不能出手,成事后还不能教真才实学。

这种暗箱操作既可以保住了各大门派的脸面,也可以把事情办成。而在我看来这是“当了婊子又立牌坊”的臭不要脸的可耻行为。

二可悲的是军阀混战期间,以上这种操蛋的入行法则,在军界的介入下,完全成了笑话。

管你是八卦拳还是咏春拳,从今以后都是我的枪杆子说了算

这就像街头的几个无照经营的小商贩为了摊位起了争执,突然来了不友善的城管,二话不说先把你们的东西都砸了再说其他的事儿。


以上种种无外乎是在说,旧时代已经过去,而那些旧人不思革新,还在苟延残喘,为了一口既得饭吃,变着花样打击排斥唯一一个坚守旧规的人。

苟延残喘者太可怜,因为他们充其量是一群寄生虫。坚守者太可悲,因为他们是时代的弃儿,逆时代潮流而终不得。

徐浩峰用三部电影把那些流落民间的高手,在即将分崩离析的社会上又走了一遭,个人以为他显然不是在宣扬那种所谓的“武侠精神”,因为那已经被时代所抛弃。

他只不过是个怀旧的人,算是对民间还仅存的所谓高手进行人道主义关怀,又或者他本人就是那个民间高手,他就是那个殉道者!


今天我们会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但是在不久前70后批判80后,80后评判90后的时候,是多么的义正言辞。

而如今我们宽容了许多,终于明白这是时代跟我们开了个玩笑,往事随风拨开迷雾,我们看到的是刀光剑影里的绝技,听到的是武侠精神的赞歌,而如今都已成了绝唱。

于是,我们终于理解,在滚滚历史洪流中,与其执着的要流芳百世,不如就让他成为历史上的今天。


我终于想到那句话: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