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热解毒药——山慈菇

 草药君 2022-04-26
性味归经
甘、微辛,凉。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用于痈肿疔毒,瘰疬痰核,蛇虫咬伤,癥瘕痞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磨汁;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来源 
本品为兰科植物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D.Don)Makino、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Franch.)Rolfe或云南独蒜兰Pleione yunnanensis Rolfe的干燥假鳞茎。前者习称“毛慈菇”,后二者习称“冰球子”。夏、秋二季釆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分开大小置沸水锅中蒸煮至透心,干燥。
杜鹃兰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及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独蒜兰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云南独蒜兰分布于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至北部、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和西藏东南部。

性状
毛慈菇 呈不规则扁球形或圆锥形,顶端渐突起,基部有须根痕。长1.8~3cm,膨大部直径1~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沟,中部有2~3条微突起的环节,节上有鳞片叶干枯腐烂后留下的丝状纤维。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灰白色或黄白色,略呈角质。气微,味淡,带黏性。
冰球子 呈圆锥形,瓶颈状或不规则团块,直径1~2cm,高1.5~2.5cm。顶端渐尖,尖端断头处呈盘状,基部膨大且圆平,中央凹入,有1~2条环节,多偏向一侧。撞去外皮者表面黄白色,带表皮者浅棕色,光滑,有不规则皱纹。断面浅黄色,角质半透明。

炮制
除去杂质,水浸约1小时,润透,切薄片,干燥或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复方
1.紫金锭:山慈菇,五倍子,千金子,红芽大戟,麝香。上药研细末,用糯米煮浓饮和药,薄荷汤磨服。功能解诸毒,疗诸疮,利前窍,治百病。《百一选方》

2.治结核丸: 山慈菇,连翘,漏芦,土茯苓,红大戟,双花。研细末,制丸。治痈疽发背,丹毒,淋巴结结核。《中药与处方手册》

3.治肿瘤方:山慈菇,莪术,三棱,柴胡,蒲公英,草河车,丝瓜络,瓜萎,生甘草。水煎服。治乳癌等恶性肿瘤。《中药与处方手册》

4.九三七散: 山慈菇,山蕾瓜,七叶一枝花,青黛,冰片。共研细末,少许吹喉,治咽喉炎,扁桃体炎,自喉等。《临床常用中药手》

5.治皮肤皲裂:鲜杜鹃兰假鳞茎捣烂敷,或切开成两半擦患处。(《湖南药物志》)

6.治瘿瘤:山慈菇、海石、昆布、贝母各等分。为末。每服15克,白滚水调服,旬日可消。(《外科大成》消瘤神应散)

7.治食道癌:山慈菇、公丁香各9克,柿蒂5个。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8.治热咳:独蒜兰假鳞茎9~12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9.治肺痨咳嗽:杜鹃兰鲜假球茎21~24g。切成薄片,水煎加白糖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10.治疮疖肿毒,淋巴结结核,毒蛇咬伤:独蒜兰假鳞茎9~15g。水煎服。外用以适量捣烂敷。(《湖南药物志》)

11.治指头炎、疖肿:独蒜兰假球茎9~15g。水煎,连渣服;另取假球茎适量,加烧酒或醋捣烂,外敷局部。(《浙江药用植物志》)

12.治毒蛇咬伤:鲜山慈菇适量捣烂,从伤口周围结肿的远端开始涂敷,逐渐近于伤处。(《山西中草药》)

文献摘录
1.《中药学》
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的假球茎。(山慈菇的来源较复杂,有兰科的杜鹃兰、独蒜兰、百合科的老鸭瓣,防己科的金果榄、青牛胆等。上海习用杜鹃蓝。)
【临床应用】
①用于实热性的疮疖肿毒,瘰历结核等症。
本品味辛气寒,善能泄热散结,对痈肿疔毒、瘰历结核,内服、外敷,均可应用。
②用于食道癌及淋巴肿瘤等
山慈菇用于食道癌,常与急性子、制半夏、地鳖虫、石见穿等配合应用;用于淋巴肿瘤,常与昆布、海藻、夏枯草、象贝等配合应用。

2.《本经逢原》
 山慈菇攻坚解毒,治痈肿疮 ,瘰 结核等证。紫金锭用之,亦是解诸毒耳。《丹方》治面上瘢痕用山慈菇末,和轻粉、硼砂末各少许,先用碱水笔涂患处,次掺上药,太乙膏盖,日易一次,俟疙瘩消尽后,以鹰屎白、密陀僧末,蜜水调护,数日勿见风,日效。
惟眼胞上者不可治,以其眨动不辙也。

3.《本草新编》
山慈菇根,味辛、苦,有小毒。消痈疽、无名疔毒,散隐疹、恶疮,蛇虫啮伤,治之并效。
此物玉枢丹中为君,可治怪病。大约怪病多起于痰,山慈菇正消痰之圣药,治痰而怪病自可除也。
或疑山慈菇非消痰之药,乃散毒之药也。不知毒之未成者为痰,而痰之已结者为毒,是痰与毒,正未可二视之也。

4.《本草求真》
山慈菇(专入肺)。味苦微辛。气寒微毒。功专消结。故凡症患痈疽。无名疔肿。瘾疹恶疮。蛇虺齿伤。瘰 结核等症。用此外敷。(醋磨涂。)固可解散。内服亦可调治。总为结毒散结之方。(普济方治粉滓面 。用山慈菇夜涂旦洗。)但性寒凉。不可过服。根与慈葱小蒜相类。去毛壳用。

 5.《本草害利》
〔害〕寒凉之品,不得过服。
〔利〕甘辛寒,入肺、胃二经。泻热。痈疽疔毒酒煎服。瘰 疮痍醋拌涂,治毒蛇狂犬之伤,敷粉滓斑点之面。
〔修治〕四月初苗枯即掘取,叶如蒜,根如慈菇及小蒜,迟则苗腐难寻,去毛壳,今人俱称毛茹菇。

6.《本草撮要》
味甘微辛有小毒.入足厥阴少阳经.功专清热散结消肿.以醋磨涂良.并吐风狂痰涎.

7.《本草便读》
杀蛊消痈.有毒而能解毒.行瘀散结.辛寒又带甘寒.(山慈菇辛寒有毒.散泻之品.只可用以外敷痈肿.然疔疮之证.各有成病之由.当详审用药.虽卒中闭证.亦不可浪投毒药.以攻击取祸也.即金灯花根如慈菇.惟外科发散药用之为多.服食方内.只玉枢丹用之.其余不多见也.)

8.《本草备要》
泻热,解毒
甘微辛,有小毒。功专清热散结。
治痈疮疔肿,瘰 结核(醋磨涂)。解诸毒、虫毒、蛇、虫、狂犬伤。
根与慈菇、小蒜相类,去毛壳用(玉枢丹中用之。《广笔记》云∶出处州遂昌县洪山,无毛,云真者有毛,误也)。

9.《滇南本草》
消阴分之痰,止咳嗽,治喉痹,止咽喉痛。治毒疮,攻痈疽,敷诸疮肿毒,有脓者溃,无脓者消。

10.《本草正义》
山慈姑之名,始见于《嘉佑本草》,然陈藏器《拾遗》已有之,则名金灯,即其花也。能散坚消结,化痰解毒,其力颇峻,故诸家以为有小毒,并不以为内服之药。至王谬《百一选方》,乃有太乙紫金丹,亦名玉枢丹,即今通行之紫金锭也,外证可敷,内证可服,其效最捷。则以合大戟、千金子霜、麝香,皆通利迅疾之品,所以行驶极速,取效眉睫。而病重者连服之,则必利下,是以攻逐恶物为专职,药力之猛烈可知。此皆用以荡涤肠胃,驱除积垢,以减邪毒凭陵之势,亦非能通行百脉,消除皮里膜外之坚积也。且气味俱淡,以质为用,所以古来未入煎剂,近人有用入煎方,以为消积攻坚之法,如瘰疬痞积之类皆喜用之,而不能取效者,则以此物止能直下,而不能旁行,其力虽峻,而无宣络通经之性,何能行于肢体脉络。肠胃之病,如食积气滞,胸脘不舒,服玉枢丹少许,则顷刻即效。此中微义,亦可深长思矣。

摘录《中国药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