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堂玉散文:过年辞灶请送家堂

 淡味茶原创文艺 2021-02-04

小年快乐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过年辞灶请送家堂
  /张堂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过年有许多旧风俗活动一直流传到今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辞灶、请送家堂。

辞灶说得是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里屋外、院里院外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要扫净屋内、屋顶、墙壁及地面上的灰尘杂物。把所有的家具擦洗一遍。把室内院内所有的垃圾、尘土打扫干净。还要把灶台墙上的灶王爷揭下来烧掉,并在灶王板上摆上供品。

所谓灶王爷就是家家都有的专管灶炉生火做饭的神。因那时一般人家都是在住房的右边这一间用土坯盘一个大炕。大炕外边靠窗台的地方修一个烧柴火做饭的大锅台。锅台中间是一口大铁锅,上有木锅盖。下面烧柴火,锅台外边有一个木风箱。风箱底部右侧有一个铁制风嘴。做饭时拉动风箱将风送入灶台下助柴火燃烧。柴草燃烧时的火焰直接加热铁锅,燃烧时产生的灶烟从灶台进入大炕几经曲折往复最后从屋角的烟囱中排出。土坯炕上铺一层麦稭,麦稭上铺一领大席复盖全炕。炕席是用高梁稭杆的硬皮编成。晚上抻开被窝,一家人就在这大炕上睡觉休息。

由于天天做饭烧柴火,冬天大炕一直很热乎。吃饭时要让辈分最高的长辈盘腿坐到炕头上吃饭,晚上睡觉也是一样。因为炕头上最热乎。炕前做饭的灶台、大锅等这一套设施就叫灶,而灶王爷就是管灶的。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要摆放供品祭奠灶王爷,供品一般都是糖果和黄面糕。老人们说是为了糊住他的嘴不让他说对我们不利的话,既使说话也要说一些甜言蜜语。

因为灶王爷二十三这一天要回到天庭给老天爷汇报他所管的这家的厨灶情况。如有浪费粮食柴草等奢糜之事,老天爷将做出相应的处罚。到年三十下午贴春联时换上新的灶王爷,并在两边贴上一幅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工降吉祥。也就是说灶王爷新的一年工作开始了。有句老话:"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说得就是辞灶的全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住条件大大改善,绝大多数农民拆除了土坯房建成了配套齐全的砖瓦房和小区住宅楼一样厨房、客厅、卧室、卫生间都已分开。厨房做饭都用上了天然气没有了大锅头和灶王爷的位置,灶王爷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每逢腊月二十三的辞灶活动也就从此终止了,但仍保留着到这一天打扫卫生干干净净过新年的习惯。

  关于请家堂,咱高唐的叫法也不一样。有的叫请家坛,有的叫请家堂。都有各自的解释,但叫请家堂的居多。请家堂说白了就是过年时后辈对亡故的父母先人列祖列宗的祭祀活动。

一般都是年三十上午,祭祀者手持点燃着的一炷香,步行到亡故的父母及先人的坟地上请他们回家过年。路上不能跟路人说话,要虔诚庄重。到坟地后要叩头跪拜烧纸钱。还要低声说,爹、娘、爷爷、奶奶,一年啦现在请你们回家过年、跟我走吧。然后持香回家。到家后把香插到供桌上的香炉里。供桌一般都设在正屋正门墙边,供桌后一般都有条山几。供桌上摆好猪头、整鸡整鱼及干鲜果品,烟酒碗筷。让祖先尽情先于家人享用。香炉里的香火不能熄灭应及时续添,使香火不断。如更换不及时断了香火将预示后代延续不利,是不吉之兆。供桌上的墙上悬挂着祖宗姓氏分枝图。靠墙的条山几或供桌上摆放着亡故先人用木板做成的主。上面写着名字。父亲就写着“先考XX公之神位”母亲就写先妣XX氏之神位”。

有一句成语叫如丧考妣、大概就是源自这里吧!我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就写上一个红纸条“张氏三代宗亲之神位”。因为爷爷奶奶的主在文革初期破四旧时被烧掉了。小时候到邻居老人拜年时我发现有的主上写的字不一样。主上不写先考先妣、写显考显妣。我问大人们,他们也说不清楚。成年后我查了有关资料才知道了“先”与“显”的区别。“显”是的是亡故者离世时没有长辈在世,如父母、岳父母、祖父母,并且有了孙子辈,有声名显赫之意。先是指亡故者离世时有长辈在世,有先行一步之意。

  请回家堂后每逢吃饭要把煮好的饺子供奉到供桌上,让祖先先吃。然后点燃纸钱一家人跪拜叩头。再把碗中的饺子汤倒到燃烧完的纸钱上。完成这一段程序后、一家人再吃饭。一直到年初二的下午顿顿重复这样的仪式。我小时候不懂事每逢饺子捞出就伸手抓了就吃,常常遭到父亲的严词呵斥。初二下午该把先人亡灵送归墓地了,祭奠者点着一炷香重复请家堂的程序送家堂。这就是请、送家堂的全过程。近几十年来很多人都搬到了居民小区,住上了住宅楼,客厅里只有茶几没有桌子,大多数人已不再设供桌请家堂了。但仍有少数人在坚持这一风俗习惯。我胞弟堂红就延续了父亲的传统,年年设供桌、请家堂。
特邀作家简介:张堂玉,笔名:草根诗人、游郎油郎。1950年5月生。中医执业医师,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一生喜爱文学,尤喜古体诗词,其诗作曾多次为《高唐州报》所刋用。并多次参加全国性诗词大赛荣获金奖,同时被授予“爱国诗人”称号。

淡味茶原创文艺微刊第1258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