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去很多野草人都不吃,如今条件好了,为何反而吃起了“猪草”?

 蜂部落 2021-02-04

过去很多野草人都不吃,如今条件好了,为何反而吃起了“猪草”?

近年来,我国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句话,现在农村人有钱了,城里人更有钱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过去我们从来不吃的很多野草,如今不管是城里人还是农村都非常爱吃,尤其是野菜馆里面,不乏大量过去我们认定的“猪草”。

可能很多朋友并不知道“猪草”是什么,这里简单说一下,所谓的猪草就是在农村专门用来喂猪的草,很多都是人不吃的。我们老一辈的人们可以说是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变化,对于今天我们吃的很多野菜来说,过去老一辈的人们都是不吃的,哪怕家里很贫穷,通常野菜也是选择性的吃,并不像今天这么广泛。

很明显,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无数倍,可以说哪怕不种地,买菜也是很容易的事情,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的人反而吃起了过去人们都不吃的“猪草”呢?今天蜂部落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农村与城市距离缩小

关于人开始吃“猪草”的问题,可以说农村与城市的距离缩小是一个主要原因,虽然现在农村还是农村,城市还是城市,但是农村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①农村种植的人大量减少:在过去,农村蔬菜基本靠自己种植,城里人的蔬菜主要依靠购买,甚至很多城郊也依靠自己种植,虽然生活水平不高,但是缺少的其实并不是蔬菜,那个时候的蔬菜,反而非常充足,导致那个时候的人们依靠种植的蔬菜就可以生存。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很多农村已经很少有人种地,尤其是年轻人,基本上种地的很少,而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成家立业了没有种地的仍然很多,其实现在农村种地的,还是过去老一辈的那群人,年轻人多数时间在外面务工,过年过节回家也只是选择购买,在吃菜上,已经和城里没有什么差别,导致生活方式也向着城里变化。

②农村人把城里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虽然过去农村人都不吃我们今天看起来的很多“猪草”“,由于现在大量的城里人进城务工,吃惯了城里的各种菜肴以后,突然吃到了农村常见的那些“猪草”,而且感觉味道还可以,回到农村以后也去找这些野菜吃,出现农村人也吃过去不吃的野菜的现象。

为何富裕了反而吃“猪草”?

这个问题可能很多朋友想不通,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近几年来的变化,我们不难从中找到答案,其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①科技的发展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短:对于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过去的通讯有多落后,通讯的发展80后经历过从依靠人通知人到寻呼机、有线电话、大哥大、翻盖手机、直板手机、到现在的智能手机几个阶段,可以说这是几十年的变化,这个变化让我们和万里之外的人通话从根本不可能到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

在通讯设备得到发展的同时,交通也得到了巨大发展,就如过去我们贵州只有一个国际机场,每天航班还非常少,但是现在很多县城都有机场了,甚至还有动车,高铁,各种交通工具都非常方便,这无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很多过去人们不确定能不能吃的野草被确定为可以吃的蔬菜

②文化水平的提升:现在说“两基”教育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了,但是这可以说是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对于农村人的文化水平提高起到了巨大作用,再后来的九年义务教育更是把农村人的文化素质提升到了另外一个高度,到了今年已经在考虑高中也进行义务教育,可以说现在的孩子们,过得一代比一代好。

由于过去文化水平低,人们吃野外的东西都非常谨慎,比如蘑菇之类的野菜,在农村吃的时候,农村人都是非常细心的, 一般只要不是常见的菌类,通常都不会吃,哪怕再诱人也会忍住,因为在过去很多不确定的吃的东西,确实引发了不少的事件。

现在首先是农村人的文化水平提升了,其次是什么东西可不可以吃,可以通过检验,通过人们的知识水平判断,如果是非常新鲜的东西,还可以求助于网友和媒体,自然就增大了可食用蔬菜的来源。

③人们已经在追求吃好:对于过去来说,讲究的并不是吃好,而是吃饱的问题,不管是野菜还是种植的蔬菜,都主要以吃饱为主,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条件不好,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花费大量时间研究怎么吃,吃什么的事情,而是要解决快速吃,快速饱的问题,在过去并不乏大量的人从早忙到晚,一年种植的粮食还不够吃的情况,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吃饱随便就能满足,人们在追求吃好,甚至在吃上愿意花费大量时间,于是过去很多不能吃的东西被挖掘出来,成了美食。

④很多人认为野菜绿色健康: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各样的新型肥料以及各种农药也不断产生,甚至出现了一些比较有争议的农药,导致一些人认为野菜才是绿色健康的,所以大量的人去追求吃绿色健康的食品。

野菜作为野生的植物,自然不会像大棚里的蔬菜一样有人去管理,不会有人去施肥,也不会有人去打农药,自然会成为对健康高度重视的人们心中的首选,于是大量的人寻求野菜,推动了人们富裕了反而开始吃过去不常吃的“猪草”这一现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