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闻鸡鸣声

 僰俗 2021-02-05

 作者  :荣昌赵良         

“红萝卜,呡呡甜,看到看到要过年。”一位阿婆坐在冬日暖阳的椅子上,拍着手教小外孙唱儿歌。听着那熟悉的旋律,多少儿时的回忆浮现在眼前。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很快就要过年了。多灾多难的庚子鼠年终于要过去了,昂首奋蹄的辛丑牛年就快到来。

可不是吗,看看马路上、小区里悬挂的大红灯笼,张灯结彩的喜庆气氛。广场一角,一溜长桌旁,书画协会的老师们挥毫泼墨,义务为市民书写春联。还有市场上、超市里琳琅满目的腊肉香肠,汤圆糖果,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真的是“看到看到要过年”了。

今天凌晨,天还没亮,睡梦中似乎听到一声高亢的雄鸡打呜声,不一会引起回应,东边的、西边的、远处的、近旁的鸡鸣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啊,多么亲切熟悉的声音。久违的雄鸡报晓声让我一下子没有了睡意。静静地躺在床上欣赏这鸡鸣交响乐。

晋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描述的理想的美好生活就是“有良田、美池、桑林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的“鸡犬相闻”历来与人间烟火,安宁生活息息相关。

如今的小区养宠物狗成风,狗叫声倒是不缺,尤其是有些狗主人晚上迟迟不归时,关在家里的狗狗那不耐烦的叫声着实让人心烦。但雄鸡打鸣声却只有临近过年这段时间才能听到。被此起彼伏的雄鸡报晓声“唤醒梦中人”,还真有点怀旧的享受。

既然是享受,那就趁着这日渐浓郁的年味,和朋友们摆一摆有关鸡的轶闻趣事吧。

很多动物,甚至植物,在人们眼中,已不是单纯的动物或植物,而赋寓了各自不同的丰富深刻的象征意义。

作为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就更是如此了。例如虎的威武雄壮,牛的任劳任怨,猴的机灵活泼,狗的忠心勇敢,等等。

同样,在十二生肖中排位第十的鸡也有其独特深刻的象征意义。 

鸡的最显著的象征意义就是守信、准时。公鸡报晓,意味着天将明。再进一步引伸一下,就象征着由黑暗到光明的解放,比如说“鸡叫了,天亮了,解放了”,“雄鸡一唱天下白”,就是这样一种递进的象征意义。  

鸡守夜报晓,对于古人来说,其意义实在太大了。古代的计时工具非常简陋,如漏壶,它虽可计时,却不可能按时叫醒人们。没有后来的闹钟,睡梦中的人们不知道到了什么时间。这时金鸡报晓,告诉人们天快亮了,应该起床准备工作了。

人们常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起床却不能等到日出而起,何况太阳并非天天都出来,阴雨天气便失去了观察太阳以定时间的依据。而鸡不管酷暑寒冬,还是晴日雨雪,它都守信报晓,决不偷懒。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鸡在黎明时的打鸣报晓,人间才开始有了新的一天的烟火和生机。 

鸡的第二个象征意义是平凡和柔弱。  鸡在日常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它的繁殖能力强,成活率高,对环境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无论何地都可以饲养。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动物亦是如此,比如熊猫等动物,因为太稀少了,故非常珍贵,又因为只是中国才有,故又被奉为国宝。其他有一些动物,不是国宝,但因为太少濒临灭绝如藏羚羊等,因此严禁捕杀,作为珍稀动物予以保护。

鸡是不可能享受这种待遇的。它太多了,故被人轻贱。而且,鸡作为飞禽,其飞行能力大大退化。比不上其他的飞鸟能够自由自在翱翔蓝天;在地上行动奔跑比不上马狗的迅疾灵巧,所以鸡显得很平凡。它也因此具有平凡、大众化和柔弱的象征意义。

鸡成天在地上寻觅啄食才能维持温饱,这很像辛勤劳作维持生计的人。因此人们就用“鸡扒命”来形容那些整日劳碌奔波,到头来也只能聊保温饱的普通劳动者。 

据说鸡能选入十二生肖,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话说鸡王是一个好强争胜的家伙,成天惹事生非,打架斗殴。这种德性今天都还有残留。玉帝封生肖的时候,考虑了动物对人类有无功劳,鸡王当然是排不上了。

有一天,鸡王看到已封生肖的马受人宠爱,金鞍银澄,心中十分羡慕,于是上前询问道:“马大哥,你有今天的荣誉,靠的是什么?”马回答道:“我平时耕田运物,战时冲锋陷阵,给人类立下汗马功劳,当然我应该受到爱戴。”

马又说:“要得到人们的爱戴不难,只要你能发挥自己长处,给人们实实在在地办点事就行了。拿已封生肖的动物来说吧,牛能耕田,狗能守门,猪供人肉食,龙可降雨,你天生金嗓子,说不定对人类有帮助呢。”

鸡王回到家中,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用自己的金嗓子唤醒沉睡的人们的好办法。于是每天拂晓,鸡王就早早起床,亮开嗓子歌唱,把人们从睡梦中唤醒。人们对鸡王的功劳十分感激,决定请玉帝把鸡也做为生肖赐封为神。

可是当时玉帝封生肖的标准只要走兽,不要飞禽。六畜中的马、牛、羊、狗都有份,唯独没有鸡,这下可急坏了鸡王,它急红了眼,喊瘦了脖子,可是毫无结果。

一天晚上,鸡王为这事想不通,翻来覆去睡不着,一缕幽魂直飞天宫,来到玉帝殿前,向玉帝哭诉。自己每天司晨,唤醒众生,功劳这么大,却不让入选属相,实在想不通。说完泪流不止。

玉帝一想,鸡王的功劳实在大,自己规定的挑选生肖标准确实有误,于是摘下一朵殿前的花戴在鸡王头上,以示嘉奖。

鸡王醒来后,发现头上真有一朵红花,于是它戴着红花去见四大天王。四大天王认出这是玉帝的“御前红花”,知道玉帝看重鸡王,于是破格让鸡王参与生肖竞争。

到了争排生肖的那天,鸡与狗同时起床,相并而进,快到天宫时,鸡怕狗占了先,就连飞带扑到前面去了。狗急起直追,一直没追上,结果排在鸡之后。

从此,狗对鸡再无好感,见到鸡就追,直到今天也余气未消。“狗撵鸡飞”的现象至今可见。而鸡呢,觉得有愧于狗,至今还是红着脸每天司晨,头上戴着一朵漂亮的大红花。

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宋代张继先在《鸡》诗中写道:

鸡德灵居五,峨冠凤彩新。

五更大张口,唤醒梦中人。

《韩诗外传》说,鸡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

民间更将鸡视为吉祥物,因鸡和吉祥的“吉”同音,冠与升官发财的“官”谐音,说鸡可以避邪,还可以吃掉各种毒虫,为人类除害带来吉祥好运。所以,开年第一天民间以红纸剪鸡作窗花,而且把这天定为“鸡日”。

明代的唐寅唐伯虎也在《题金鸡报晓图》诗中对鸡的五德大加赞颂:

武距文冠五色翎,一声啼散满天星。

铜壶玉漏金门下,多少王侯勒马听。

“一声啼散满天星”,几千年来,鸡伴随着中华民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传统习俗,司晨守夜,寒暑往来,乐此不疲。鸡这种守时报晓的美德,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作者简介赵良,家住荣昌,退休教师。喜欢看看闲书、喝茶、练练毛筆字但难登大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