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电脑桌面上讲述的这个本格推理故事真酷炫新奇

 劳月 2021-02-05

和前天我评论的《狗十三》一样,美国电影《网络迷踪》也讲了一对父女疏离的故事。只不过《狗十三》是情感正剧,《网络迷踪》则是悬疑推理电影。它的外壳是父亲营救失踪的女儿,内核则是网络时代父女的情感隔阂和人际关系疏离。

《网络迷踪》是一部标准的本格推理电影,情节层层反转,引人入胜,但讲述这个推理故事的方式却是酷炫新奇的,那就是在电脑桌面上讲故事。影片通过视频电话、搜索引擎、监控视频、Facebook、ins、视频报道等等我们所熟悉的网络社交媒体,讲述一个高中女孩突然与单亲父亲失去联系,父亲登录女儿的社交媒体账号挖掘线索,最终破案的过程。这就是今年在美国刚刚流行起来的“桌面电影”。

影片的开头是一个我们熟悉的蓝天白云Windows开机画面,接着我们从“潘姆”文件夹里的照片和视频知道了这位年轻母亲的一切,知道了因病离去的潘姆在父女俩心里留下的阴影。然后女儿玛格突然失踪。父亲大卫在寻找警察帮助的同时,登录女儿的社交媒体账号寻找踪迹,从Gmail到Facebook、Instagram和YouCast,抽丝剥茧,一个一个寻找嫌疑人,又一个一个排除,最后终于救出女儿。

这个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本格推理套路如出一辙的故事,用“桌面电影”的方式讲出来,实在令人惊艳。观众们仿佛跟着大卫在电脑前“搜索”女儿玛格的线索(片名Searching直译即为“搜索”)。坐在电影院里,看了100多分钟的电脑屏幕,还意犹未尽,也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如今的世界,已经深深地陷入了互联网中。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几乎都离不开手机和电脑。曾几何时,我们还热衷于做“网络生存测试”,把人关进一个小屋,给他一张银行卡和一台上网电脑,看他能生存多长时间。一转眼间,就已经流行“断网测试”,看人离开网络能坚持多长时间。从提倡网络生存到隔断网瘾,这种巨大的反转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看着影片中父亲大卫在电脑上搜索关于女儿的资料,我们才恍然大悟: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做过的每一件事,都在互联网上留下了踪迹。谁都无法逃脱这张无所不在的大网。

透过这个电脑窗口看过去,我们还惊讶地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被网络社交取代以后,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疏离,实在已经太严重了。大卫与玛格这对父女,看上去很亲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才知道,父亲从未真正了解过女儿。正如那位女警官所说:“你不会一直都了解你的孩子,那并不是你的错。”父亲破解了女儿的社交媒体账号后,才知道女儿其实一直瞒着他。低头想想,我们谁家不都是这样么?正如我前天评论《狗十三》时写的:“两代人之间的鸿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深,这么大。”

更有甚者,随着父亲大卫寻找女儿的过程,我们看到,女儿玛格的同学、朋友,一个比一个生疏、怪异。大卫找到他们(她们)时,都说与玛格不熟悉,不亲密。而警方公布玛格死亡的信息后,面对媒体,他们(她们)又都表白自己和玛格多么亲密。看来,中国那句俗话“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面前,而你却还在玩手机”,在美国也非常适用。显然,网络社交已经侵蚀了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

《网络迷踪》的结局是好莱坞式的大团圆,但现实远没有那么美好。深陷于互联网中的你我,还能真正地理解彼此,还能融洽地坦然面对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