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达勇​:繁荣新时代中国史学的重要努力

 skysun000001 2021-02-05
作者:蒋达勇
来源:《历史评论》2020年第4期

时代的兴盛必然伴随着史学的繁荣。2019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2020年,《历史评论》创刊。这都是中国史学界的大事,体现出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史学研究的高度重视,是新时代探索和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实践。细细品读,《历史评论》站在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以鉴古知今、学史明智为核心,钩沉历史事实,论析史学发展,评议思潮观点,评介史学著作,总体呈现出几个方面的鲜明特点,体现出新时代中国史学发展的新方向。

一是历史与现实的深度关联。毋庸讳言,一直以来,有的历史学研究者往往以所谓“价值中立”、“客观立场”为借口,埋头于对历史资料的整理和爬梳,有意无意地忽略对现实的关切与回应。事实上,历史研究不可能做到绝对的“价值无涉”:忘却历史,现实发展往往成为无本之源;脱离现实,历史研究往往缺失方向依存。《历史评论》始终保持对当今现实的敏锐感知和观照,力图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深度关联,真正推动和实现鉴往知来,为中华文明厚植根脉,为治国理政提供镜鉴,为民族复兴增添动能。我个人以为,这是一种积极、正确的史学研究方向。

二是注重整体性的历史建构。应当看到,现阶段国内外历史研究中存在一种不容忽视的取向,就是一些学者专注和沉溺于对具体历史细节的挖掘和整理,忽略甚至贬低对宏大历史叙事的阐释与建构。作为一种趋势,这种研究进路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历史阐释的“碎片化”。可喜的是,从近几期的选题和文章内容来看,《历史评论》并不拘泥于个别历史细节的考证,而更多注重整体性的历史叙事和综合性的历史阐释力图通过这样一种整体性的历史建构引导人们对一些重要历史事实形成综合性的科学认知我个人以为这是一条颇有价值和值得推崇的史学研究进路

三是多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客观地说,特定学科基于特定的概念、方法和知识体系,往往形成学科自身独特的研究范式。这也是现代社会知识演进日益分化、细化的一个趋势。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包括历史学在内,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壁垒不仅客观存在,而且日益成为阻碍现代社会知识扩展的突出问题。《历史评论》试图打破单一历史学科“自娱自乐”、“固步自封”的学科藩篱,积极探索和建构以历史问题为核心,历史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学术理路。我个人以为,这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既是历史事实得以最大限度理解和阐释的客观需要,也是历史学科自身兼收并蓄、创新发展的正确道路,值得鼓励、支持和推广。

四是对热点问题的积极阐释。伴随着网络等多元传播媒介的兴起,原本严肃、系统、深邃的历史研究往往被戏谑、零碎、肤浅的网络叙事解构、替代和遮蔽。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以“还原历史”、“重新评价”为名,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本末倒置,试图模糊现象和本质的界限,颠倒主流和支流的关系,混淆正义与反动、进步与落后的本质区别。我们欣喜地看到,《历史评论》敢于主动亮剑无论是思潮平议还是书评对一些群众关心关注容易混淆视听的问题积极介入深入阐释明辨是非引导人们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衷心祝愿中国历史研究院蒸蒸日上!真诚期待《历史评论》越办越好!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