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白鹿原》有感

 于小燕 2021-02-06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叫《白鹿原》。作者是陈忠实。

里面写了一个叫白嘉轩的农村小伙子,娶了七个老婆,前面六个都像糊窗子的纸,糊上就破了烂了揭掉了,只有第七个糊牢实了,给他生了三男一女四个娃。

小说围绕白嘉轩,从白嘉轩的父亲白秉德开始,写到解放后白嘉轩儿子白孝义当上了县长,时间跨度从清末写到了新中国成立,白嘉轩作为族长以及他的家庭、白鹿村乃至白鹿原在这其间发生的事。

首先,我觉得,在旧社会的农民里,白嘉轩应该算一个好男人。孝顺父母,疼爱他的第七个妻子,也懂得培养孩子,比现代的男人一点不差。而且他勤俭持家,刚正坚毅,做事有主见,有度量,也不是一般人能及。

但是就是这样好的一个男人,对女性而言,也终究还是一个封建道德的维护者。他是一个伪君子,自以为正义,标榜正义,压迫女人,是一个真正的封建社会的卫道士。

他的大儿媳勤快、贤惠、孝顺,身体健壮、结实,给他生了两个孙子,嫁到白家没有犯一丝儿过错,整天做饭织布洒扫庭除端茶倒水的伺候着他。

他是这样好的一个“大”,白鹿原上最好的人,可是这个儿媳在自己家里饿死了。他家粮多得吃不完,他接济别人,他管他的孙子,却眼睁睁看着儿媳一天天没饭吃活活的饿死。

好像他是因为孝义做错了事,他在惩罚孝义,但是孝义是孝义,儿媳是儿媳,儿媳没必要替他儿子背锅。

而且儿媳也没花卖房卖地的一分钱,事情从头至尾都是他儿子的过错,他却连儿媳也残忍的放弃。

事实上,孝义虽然犯了错,但罪不致死,改过就好了,何以白嘉轩竟能这样“铁面无私”,绝情断义?其实,仅仅是因为儿子没有向他认错!

错了,已经让他大失所望,而且一意孤行,死不悔改,跟他对着干,他就绝不原谅!儿子的忤逆,挑战了他族长的权威,儿子的背叛,让他失了做族长的脸面。

所以他冷面无情,置儿子儿媳的生命于不顾,都要维护他作为家长 、作为族长的权威。

黑娃的媳妇小娥,是一个秀才的女儿,被父亲卖给七十多岁的老财主做小,心中不忿,和黑娃勾搭成奸,被老财主休了。

但是她和黑娃的真正结合,是在她被老财主休了后,她父亲同意,并认可了的。

父亲虽然不许她再上门,但也没有把话说死:待日后确实生儿育女过好了日子,到那时再说。黑娃全都答应了。他们原本是可以有着美好的生活的。

可是白嘉轩却不许他们进祠堂,不许进祠堂,就是不承认小娥是鹿家的媳妇。而以白嘉轩马首是瞻的鹿三,也不许儿子儿媳进家门,最后竟演变成鹿三杀了小娥。

小娥死后,她的冤魂假借鹿三的口说:“我到白鹿村惹了谁了?我没偷掏旁人一朵棉花,没偷扯旁人一把麦秸柴禾,我没骂过一个长辈人,也没搡戳过一个娃娃,白鹿村为什么容不得我住下?我不好,我不干净,说到底我是个婊子。可黑娃不嫌弃我,我跟黑娃过日月。村子里住不成,我跟黑娃搬到村外烂窑里住。族长不准俺进祠堂,俺也就不敢去了,咋么着还不容让俺呢?大呀,俺进你屋你不认,俺出你屋没拿一把米也没分一根蒿子棒棒儿,你咋么着还要拿梭镖刃子捅俺一刀?大呀,你好狠心……”

这就是旧社会女性的遭遇!连鹿三这样老实厚道稳重的人,都不能容忍自己的儿媳,而这个儿媳,实际上并没有进他的门,也没有犯下什么杀无赦的罪行。白嘉轩自命正义,自命无私,自命德高望重,虽没有亲手杀人,但他代表的封建思想,杀人于无形。

小说中另一个人物,冷先生,他自己亲生的女儿,嫁到鹿家,他宁愿女儿守活寡,都不愿女儿离婚,及至后来,女儿疯了,他竟平平淡淡,自自然然,冷静的,亲自给女儿开药,把女儿害死了。

用的药奇毒无比,灭绝人伦,书上是这样写的:

“冷先生依然不动声色,交给鹿子霖一包药。这服药灌下去以后,儿媳睡醒来就哑了,只见张嘴却不出一丝声音。

鹿子霖皱皱眉沉吟着问:‘这服药大概底子下得太重了?’……‘只有冷大哥才敢下这样重的药底子!’

……儿媳不再喊叫,不再疯张,不再纺线织布,连扫院做饭也不干,三天两天不进一口饭食,只是爬到水缸前用瓢舀凉水喝,随后日渐消瘦,形同一桩骷髅,冬至交九那天夜里死在炕上。

左邻右舍的女人们在给死者脱净衣服换穿寿衣的时候,闻到一股恶臭,发现她的下身糜烂不堪,脓血浸流……”

这是《白鹿原》里死得最悲惨的一个女子。不让她活的是她亲亲的父亲。

她的一生,除了伺候公婆,端茶倒水倒夜壶,洒扫庭除,洗衣做饭,纺线织布,农忙时上地干活,没有丝毫欢乐。

大户人家的女儿、媳妇尚且如此,更别说一般穷苦人家的女孩,越发如草芥一样了。

《白鹿原》,也是一部旧时代中国女性的血泪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