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第337期】《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原创散文《初访象鼻山》

 智泉流韵原创 2021-02-07

【郭进拴原创】初访象鼻山

       刚找位子坐好,就听见导游甜甜的声音:“老狗肉们好!”真是一语惊人!大家还未回过神来,車子已开动了。导游哈哈一笑,甜甜的声音不紧不慢地说:“我是你们的小狗肉,欢迎大家参加小狗肉导游的桂林一日游团队!现在把今天的行程告诉老狗肉们!”全车的游客都向她投去疑惑的眼光,不等大家问她,甜甜的声音又不紧不慢地响起:“大家不要误会,我们桂林的方言,狗肉就是朋友的意思,初次见面,请老狗肉们多多关照小狗肉,谢谢!”一下子,把全车人逗得哈哈大笑,气氛也融洽了很多!

        我一边看着车窗外葱郁的街景,一边听着那甜甜的声音介绍今天的行程。上午,先去象山公园,游览桂林城徽象鼻山,再去半枕漓江——伏波山,之后登上桂林市内最高的山——叠彩山,然后游览独秀峰。午饭后游览桂林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七星公园,赏花桥、骆驼峰的鬼斧神工,参观当年克林顿在桂林发表环保演讲的纪念顽石。之后游览大自然艺术之宫——桂林国宾洞芦笛岩后结束行程。

          大吧车在南门桥头向左转入南环路,不一会就到了象山公园。

           象山公园以象鼻山为主体,位于市内桃花江注入漓江的交汇处。我们站在桃花江边,向南望去,象鼻山高出江面约50多米,长、宽约百米,山体石灰岩组成,酷似一头巨象正临江汲水,栩栩如生的形象引人入胜,十分壮观!难怪它被人们看着桂林山水的代表,作为桂林城的象征,被誉为桂林市的城徽。

  桂林山水有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象鼻山当然也有属于它的传说。相传,昔日玉皇大帝南巡,天兵天将浩浩荡荡,经过桂林时,驮宝瓶的神象病倒了,玉帝将其抛弃在漓江边,驼队继续前行。神象得到漓江畔人的照顾和治疗,很快就恢复了健康。神象为了报道漓江人的恩情,且看到桂林山水的秀美,就留下来替人们耕耘田地,看管庄稼。玉帝知道后,认为有辱天庭,就派托塔李天王率领天兵天将来捉拿神象,可神象誓死不归天庭,奋起抵抗。战斗持续了七天七夜,又饥又渴的神象来到漓江边,正当它伸出长鼻卷水畅饮时,偷偷尾随而来的托塔天王高举宝剑,从上向下朝着象背狠狠一插,杀死了神象。神象立身不倒,化为石山,现在象背上仍露着宝剑的剑柄。

          我们紧随导游,跨过桃花江上的小桥,来到了象鼻山。山体前部的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弯如满月,穿透山体,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长17米, 宽95, 高12米, 面积约150平方米。据说过去清碧的江水从洞中穿鼻而过,洞影倒映江面,构成奇观,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有“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还流”之句, 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 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 “象鼻山水月”因之成为桂林山水一绝。《象山记》载, “有石穴一, 彼此可以相望, 形圆而长, 其半入于漓水中, 水时高时下, 故其穴亦时有大小”。水月洞洞口朝阳, 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 如明月浮水, 十分形象, 所以水月之名, 一直沿用至今。象鼻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 一悬于天, 一浮于水, 又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走进水月洞,可惜江水太浅,“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 的奇观虽然不见,但是古往今来的墨客骚人们文思泉涌的墨宝,却随处可見。洞内洞外的石壁上,留下的历代石刻文物,多为宋代镌刻,有张孝祥《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复水月洞铭》、陆游诗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文人学士属文赋句, 莫不令人叹为观止,是一个十分珍贵的文化宝藏!

            与水月洞相邻的岩口, 因在象鼻山的象鼻稍后处而得名。岩高19米, 宽33米, 长约135米, 面积445平方米。岩口正对漓江, 东向, 呈条形封闭状态, 洞内冬暖夏凉,是眺望江景佳处。明代学者毛宾泉曾在此读《周易》,后人在岩口刻有“读书岩”3字, 并称此岩为“点易山窗”。 明万历丁丑春正月中进行修整, 有“宾泉山人开深此洞” 的题名石刻。明诗人张襄《访毛宾泉点易山窗》诗, 有“千顷水光涵洞府”, “山窗寂静观周易” 等名句。穿过水月洞,在象山南麓,有始建于唐代的云峰寺。相传此处原为唐代温灵庙旧址,在明代时,为了纪念著名诗人范成大和方信儒,建成"范方祠",清代改祠为寺,称"云峰寺"。清代太平军攻打桂林城时,曾以此为攻城指挥部,并在象山上架火炮炮轰桂林城。1979年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的仿古建筑,两层三进五开间,辟为云峰寺陈列馆,展示太平军当年留下的历史文物。

  

          位于象鼻山山腰南北两侧象眼岩, 互相贯通, 高约2米, 宽5~10米, 长528米, 呈扁长形, 面积约274平方米。象眼岩原是一段不长的古地下河道, 形成年代比水月洞早, 因部位恰巧在象眼处而得名。从象山南麓南极洞口, 沿石级可登上南眼。北眼悬崖峭壁, 无磴可通。象眼岩南北两洞, 是一对眺望风景的绝妙窗口。从左眼张望, 高耸的漓江饭店近在咫尺, 城区楼宇街市鳞次栉比, 半城山芭历历在目; 从右眼远眺, 江波帆影, 闪烁隐现于訾洲、塔山、穿山之间。

          出象眼岩,小径通幽,有石级曲折可上,盘山道可达山顶。山顶平展,树木成荫,明代建筑普贤塔耸立于此,塔高10余米是一座喇嘛式佛塔,塔基为双层八角形须弥座,第二层正北面,嵌有青石线刻的“南无普贤菩萨”像。塔身为园瓶型,远看似大象背着宝瓶,古朴凝重,故又称“宝瓶塔”;又如插在象背上的剑柄,故又称“剑柄塔”。这普贤塔形似剑柄,因而就衍化出前面讲的那个不太美妙的故事。立于山顶极目远眺,桂林山城美景尽收眼底。

【郭进拴原创】木龙湖游记

           自从2002年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建成,它被围墙圈起来以后,就透出了点神秘感。见到门前停泊的旅游车和进进出出的游客,不免在内心撩拨起一丝好奇来。

       金秋时节,我走了进去。游罢园子,有一种比较复杂的感情:相见恨晚有之,美中不足有之,还有那么一点不吐不快的情绪。

          木龙湖位于桂林市区北部,东起漓江,西至中山北路,南靠叠彩山、北临东镇路,是两江四湖环城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东西长500余米,南北宽360余米,占地10余公顷,建筑部分面积上万平方米。今天的木龙湖真美。它既有江南园林精致细腻、移步换景,匠心独运的建筑机巧美,又有壮民族与东南亚10国多彩多姿的民俗风情美,更有融汇了桂林古城由古及近、现代历史人文积淀的厚重之美,当然,还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园林之美。最关键的,还在于这诸多因素的融汇交结,打造出了一个内涵丰厚且主题有那么一点驳杂的园子。

           我们先来看看背景资料吧:唐宋以来,这一带一直是重要的城防驻军之地,并没有湖,而是一排排的兵营。在这里,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宋城墙默默伫立着,宛如一位历经沧桑、铁骨铮铮的汉子,守护着木龙湖一带,守护着桂林城。城墙上的“静江府城图”碑刻,为国内仅存的宋朝保留下来的最大、最完整的两块城池图之一。(此城图年代仅次于苏州现存的《平江府城图》,其规模之大则居全国之首。)

  在这幅距今800余年的古城图中,不仅标明了桂林城中的军事要地,还标明了当时作为防御用的环城水系。如今的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就是在古护城河环城水道体系的框架基础上修复建成的。

       关于木龙湖的由来,有这样的记载:“桂、杉、榕三湖宋已有之,今之木龙湖本为陆地。为沟通漓江与内湖之水脉,掘土45万余方,乃成。因与漓江之交汇处有木龙古渡之胜景,其上木龙洞在焉,故曰木龙湖。”

       前往木龙湖的途中要经过靖江王城,这是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封其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后修建的,高高的城墙在正午的阳光下静默肃立,给人一种沧桑和厚重感。不过比起木龙湖一带的宋城墙来,它的年代就差了一截。

           从中山中路到中山北路,没有多少路程,很快就到了木龙湖的中山北路桥。这是两江四湖工程中新增的双向六车道三跨式拱桥,据说设计灵感来自法国塞纳河上的纳夫桥。桥两边的倚栏都建造了外伸式观景台,倚栏向东,便可窥见木龙湖公园小桥流水畔错落着仿古建筑的一角,真的挺令人向往走进去一游呢。

         进得公园大门,但见迎面一巨幅宣传照壁,上书:“木龙湖·东盟园——东盟美食节”。两旁的餐坊茶肆以及小食摊,都在大肆招徕人气。我们此刻还无心逗留,趁着天光大亮赶紧游园是真的。不过这“木龙湖·东盟园”的主题,让我第一眼的印象就有点怪,且这种感觉随着在园中的游走愈见加深。从带我们的导游介绍中可知,这园子最初的园区规划和建筑设计,和什么“东盟”绝不沾边。

          作为以自然山水称名于世的桂林园林,木龙湖公园的建设不得不扬长避短、别开生面。本来嘛,在真山真水都看不尽的桂林,多出来一个人工湖,说起来不啻于“画蛇添足”。为此,木龙湖在园区建设上突出了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的融合。它依托位于木龙湖东北侧的宋代东镇门、宋城墙遗址等历史人文景观,借鉴了当时描绘宋朝汴京市井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参考了南北方相应时期的遗迹和记载,同时根据宋朝历史文献《营造法式》的官方建筑标准,再融进南方建筑飞檐翘角的特色,于是成就了木龙湖“宋城”的古建筑群落。

          难怪徜徉园中到处古色古香,原来我们走入了《清明上河图》。那挺立木龙湖北岸宋城中的木龙塔,是以上海龙华塔为蓝本而建;而园内木龙湖上那座线条流畅、造型完美的木质拱桥,则是仿《清明上河图》中的北宋木桥设计。这座桥既叫木龙桥又称叠彩桥,在夜晚的灯光辉映下,更充满了霓虹般的绚丽,因此又叫“虹桥”。

        跟着导游的引领,我们先在湖西岸畔的最佳取景台拍照,然后来到位于公园北侧山坡上的李济深旧居,一座别墅式建筑。李济深曾任黄埔军校副校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940—1944年任国民党军委会桂林办公厅主任,解放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这里是拍木龙湖美景的最佳角度,后面的夜景更美。

        走过李济深旧居,我就看到了一座依山势而建的露天剧场,依山的一面刚好修成阶梯看台,对面的戏台就搭在木龙湖畔,正对着漂亮的虹桥。这个实景演出剧场以背后的木龙湖和叠彩山做背景,白天还不觉得怎样(我第一次去看的白天场),可夜场演出多了木龙桥的霓虹闪烁、湖对岸彩灯勾勒出的水榭楼台,以及湖中不时驶过的花船游人作为背景,还真的是别有一番情趣呢!

          戏台旁的湖边,有一只美丽高傲的孔雀,在等待游人与之合影。

         这个剧场最初曾上演过以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和民乐为主的歌舞,比如“漓江花月夜”、“木龙湖之夜”等,现在称为“东南亚风情剧场”,每天上演5场以反映东盟十国服饰和民族艺术为主题的歌舞。不过这会儿还没到演出的点儿,而且我们打定主意是要等游罢园子、吃过晚餐后再来看夜场演出的,所以绕过剧场上了虹桥。

            站在虹桥上可以四面观赏这个不大的园子,近观宋城、木龙塔,远眺刚刚走过的中山北路桥和老人山。这时,湖北岸的一排图腾柱引起我们的兴趣。导游告诉我们,广西众多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民族图腾,比如苗族的图腾是水牛,一部分苗族和瑶族以犬为图腾,侗族的图腾是鱼和龙,而壮族的图腾则是青蛙和猫头鹰(青蛙不错,后者我在相关资料上没有查到,不知是否准确,姑且存疑吧。)等等,这里边分别还有不同的故事,真让人长见识了。

        从导游那儿还还学到了不少古建筑的知识,比如这宋代风格仿古建筑的脊饰,就得之于传说中龙首鱼尾的龙王第八子。

        虹桥分别连接着北岸的宋城主题公园和南岸的自然生态景观带,走过虹桥就到了对岸以叠彩山北麓为主要空间界面,以观赏林地、草坪、溪流瀑布和山石岩层(所谓“叠彩”)为主的景区。这里有许多不知名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像这种叶冠如鱼尾般撒开的鱼尾葵,还有分雌雄株的植物和许多名贵美丽的花卉,一时也记不住名称。不过叠彩山是不能攀登的,登山的路口有铁将军把门,毕竟山的那面就是叠彩山公园,可以理解。

         在山根儿的一处辟有供游人体验泰国(傣族)泼水节的场地,不过今天的天气阴阴的(后来还下起了雨),我们没敢尝试这“湿身”的把戏。

        沿着湖岸一直向东,我就来到了宋城墙遗址处,这里新建了一段城墙,游人可登城眺望园内外的景致。从城上几乎可以俯瞰整个木龙湖公园,而城墙之外就是漓江。这一段漓江可能正值支流汇合口,放眼眺去,水面之开阔,全无以往人们眼中温婉舒缓、“苗条”清秀的模样。俯视墙下,一座吊桥横亘在木龙湖与漓江交汇接驳的水闸门外,景色十分别致。

        在江湖交汇的水闸口前,依托城墙建了一个壮族的铜鼓广场,几排巨大的铜鼓默默伫立,等待夜晚它的主人的到来。当然最吸引眼球的,还是环城水系中江、湖交汇接驳的升船机了。

        这是一座与宋城墙风格一致的建筑,看上去很像一座古城楼。第一次来时等了好久想看看它是如何升(降)船的,终究没等到游船经过;第二次很幸运,正好赶上了。这是从木龙湖的高水位降到漓江的低水位,游船进入升船机底座,两边闸口闸上,开动机关把游船降到与漓江平行的水位,然后开闸放船,挺简单的。

           从这里眺望整个园子,其角度之佳仅次于入园后的取景台,虹桥、宋城、木龙塔,湖畔飞檐翘角、临水凌空的楼台水榭,再加上远近的山、清澈的水,真有清明上河图中游的味道。拍了些照片留影后,我们就真的走进了“清明上河图”,沿着北岸去逛宋城了。

       我也曾去游过苏州、扬州的古典园林,也曾赞叹那在巴掌大的园子里,用盆栽和太湖石营造出的曲折变换、错落有致的旖旎空间,那称得上是建筑学和园林艺术的精品了吧?但是在真山真水的“大”园子里,铺展开那集古今之大成的亭台楼阁、画栋雕梁,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那是一种极致的奢华,是一种雍容的大气,更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唯美体验。不说别的,悠游其间,你不会再有时时小心碰壁磕头的逼仄局促感,你可以在开阔的空间里从容踱步,细细品味每一处的精致,享受在唯美空间里那一分无拘无束的舒坦!

         行走之宋城的九曲回廊,它的婉曲似非刻意而为,仿佛就顺着山势的走向迂回曲折,自然天成。那雕花的护栏和廊柱,将回廊外的景致格式化为一帧帧精美画卷,且随步移景,真真是美不胜收!

        立于宋城中心的木龙塔,作为这园子的标志性建筑,它以自己的相对标高(毕竟还高不过山峰去)几乎成为所有人们镜头画面的主角。从近处看,这座高45米的七层八面宝塔,真个玲珑剔透;而从不同的角度拍去,它在画面里都左右逢源;等到拍夜景的时候,它就更加出尽风头了。

           这里还有一条宋街,沿街的商铺仿宋时形制,建园之初不知经营什么,现在主要经营东盟各国的特产、小吃和工艺品。我第一次来时没走这儿,是直接穿过湖畔的水面甬道回到虹桥旁的露天剧场的。这一次有导游引领,自然是要带我们走街进店的,既然进了,多多少少总要花些银子,不过这里的东西绝不便宜。

       逛罢宋街,走过浅桥鱼影,我们回到了起点——虹桥。这儿也是木龙湖的佳景荟萃处,自然会引得人们逗留拍照。我还走到了图腾柱下,近距离仰视我们先祖崇拜的图腾,从这个角度拍虹桥,视野开阔得多了。

           该进晚餐了,导游把我们带到了美食广场,指点我们购就餐卡后道别。此时正是用餐高峰,餐厅里等待选餐的人真不少。我们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只买了两份不同的套餐尝尝味道,然后再到美食广场的特色食摊上尝新鲜。不过说实在话,虽然介绍资料上点了诸如马来西亚椰浆饭、新加坡香芒卷、文莱娘惹菜、老挝烧鸡饭、越南甘蔗虾、印尼沙拉鸡排、泰国冬炎海鲜汤等一大串,但这东南亚风味不是那么太对我们的胃口,价格却是有点贵。

          吃过饭就该看风情剧场的最后一场演出了,因夏日天长,这也是全天惟一的一次夜场演出。第一个节目照例是“东盟十国服饰秀”,随着主持人的介绍,身着10个国家民族服饰的演员一一登场亮相,不同民族的风情通过服饰文化得以展现,还真是色彩纷呈。接下去,印尼和马来的歌,泰国和越南的舞蹈等等,最后出场的压轴戏就是泰国的人妖了。

    说来好笑,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因为没有导游,听主持人说什么“红艺人”登场,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以为就是两个在当地可能比较有名气的艺人吧。又听主持人介绍他们得过某某年、某某届亚洲小姐亚军、季军的,以为真的就是两个女演员,不过就是个子高挑些,穿着暴露些罢了。这次听导游说他们就是“人妖”,着实吃了一惊。My god!原来人妖就是这样的?

        演出结束后,有30元/次与“红艺人”合影的项目,上次我就想:谁花30块和不相干的人合影,不是脑袋被门挤了吧?这次看到那些挤上去和人妖合影的人们,还是替他们觉得不值。不过我的朋友倒是趁他们合影时抢拍了人妖的近照,凑近了看,他们似乎还是残留有男人特征的,至少那脸部轮廓就有些粗犷,欠一分女性的柔和温婉。

        至此,我算是知道为什么要改“宋城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为“木龙湖·东盟园”了。同行的美女作家冰雪的一句话说得很透彻:比起那些静态的历史遗迹和古建筑来,如今的人们当然更倾向于东南亚的美食和泰国人妖表演了。想想也是,在泱泱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比这年代更久远的古迹和知名园林多了去了,人家何必到你这南蛮之地来发思古之幽情?小布尔乔亚的风雅总归敌不过普罗大众的趋俗,不说别的,据说改东盟园之前这园子经常门可罗雀,空有满园的好山好水好景致,可就是少人光顾!而改弦更张之后,人气就一天天的旺了起来。事实就是这么无情:当历史遭遇现实,当典雅面对流俗,当静谧敌不过喧嚣,这林林总总的冲撞在市场经济法则的天平上,终归要向利益追逐一方倾斜……

            夜幕降临,园子里的景观灯次第亮起来了,又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展现在眼前!水真是神奇的东西,有了它就有了倒影,有了它就有了虚与实的交融,有了它,原本无生气的、静态的实景实物,就有了灵动之气。再加上彩灯的元素,那就更加不得了!那波光水影中的迷离绚烂,反衬着被彩灯勾勒和映射的亭塔楼桥,如此魔幻一般的旖旎美景,怕是任什么人都无法抵挡的魅惑。

        更有甚者,诸多夜间节目随灯光的点亮开启:北岸的三姐对歌台,“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旋律在夜空中萦绕;南岸临水凌空的歌舞楼台,丝竹声声演绎着“漓江花月夜”;震天擂响的铜鼓,将人们匆匆的脚步引向铜鼓广场,芦笙舞和铜鼓舞开演了!据说还有水幕电影,还有图腾柱下的古风秀,不过今天也许没有上演,也许我们已是目不暇接,顾此而失彼。这一切声光色影的集会,把木龙湖全天的游园活动推向了高潮。

         幸好我汲取以前的教训,这次多备了一块相机电池,不然真的又会留下遗憾了。特别是进园处的最佳取景台,这里有木龙湖最美的夜景,我们按快门的手都酸了。不过我这傻瓜相机和菜鸟级摄影技术,拍夜景尤其不给力,好歹也算记录下了这一次的游历吧。

        天,飘起了小雨。尽管木龙湖迷人的夜景令人流连忘返,同行的老作家于明毕竟年纪大了,出来几个小时也倦了,吵着要回去。于是,我们相携走出了灯影阑珊的公园大门……

       不知道别人游罢园子是何感受?印象最深的,是这园子的湖山秀色、精美建筑,还是“宋城”、壮民族等元素的历史人文内涵,抑或是东盟十国的美食、歌舞加“人妖”?就我而言,绝对不会是后者。

       我并不反对引入东南亚风情的内容,也不介意用“人妖”作为噱头延揽人气,一个园子可以兼包并蓄涵容多种元素,做到雅俗共赏,毕竟它是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但是完全摒弃初衷,为讲求经济效益而一味地去媚俗,窃以为绝非明智之举。仅就公园目前现有的资源分布现状来说,把“东盟园”作为主题显然不伦不类,与其在“宋城”和“东盟园”两个主题谁更能招徕游客上边纠结,倒不如就叫“木龙湖公园”来得实在、朴素。不是么?不管将来这园子增减任何新旧元素,木龙湖总归是在的,永远不会过时。因此,我这篇游记的题目,就叫《木龙湖游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