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第1250期】郭进拴丨读阎连科《一个人的三条河》有感

 智泉流韵原创 2021-02-07


 
读阎连科《一个人的三条河》有感

作者/郭进拴


这是一部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沉重之书,字里行间浸透着普通中国人的苦辣酸甜。
作者以自己出生的村落为基点,描写了从家族至亲到儿时伙伴等几十种或悲或喜的人生。这块如同当下中国缩影的小小的中原之地,从不出产成功和胜利,只诉说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存在与消逝,以及他们所经历的艰苦劳作、长久病痛、短暂欢愉和生离死别。


正如阎连科说的那样:人的命运,其实是时间的跌宕和扭曲,并不是偶然和突发事件的变异。我们不能在小说中的人生和命运里忽视时间的意义。时间在根本上左右着小说,只有那些胆大粗疏的写作者,才不顾及时间在小说中的存在。理顺时间在小说中的呈现,其实就是要在乱麻中抽出头绪来。有了头绪,乱麻会成为有意义的生命之物。没有头绪,乱麻只能是乱麻和垃圾堆边的一团。我的写作,并不是如大家想的那样,要从内容开始,“写什么”是起笔之源。而恰恰相反,“怎么写”是我最大的困扰,是我的起笔之始。而在“怎么写”中,结构是难中之难。在这难中之难里,时间的重新梳理,可谓是结构的开端。所以,我说“时间就是结构,是小说的生命。”我用小说中的时间去支撑我的作品,用作品的生命去丰富我自然生命存在的样式和意义。反转过来,在自然生命中写作,在写作中赋予作品存世呼吸的可能,而在这些作品内部虚设的时间中,让时间成为故事的生命。这就是一个作家关于时间与死亡的三条河流。生命的自然时间派生出作品的存世时间。作品中的虚设时间获得生命后反作用于作品的生命;而作品的生命,最后才可能让一个作家在年迈之后,面对夕阳,站立高处,可以喃喃自语道:
生命于我,剩下的时间就是笑着等待死亡的到来。”
作者以自己出生的村落为基点,描写了从家族至亲到儿时伙伴等几十种或悲或喜的人生。这块如同当下中国缩影的小小的中原之地,从不出产成功和胜利,只诉说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存在与消逝,以及他们所经历的艰苦劳作、长久病痛、短暂欢愉和生离死别。
写得最好的还是起首那篇《想念父亲》,我真的很少见到一个作家能把笔调用得这么舒缓,一唱三叹而又让人流连忘返,不会觉得文字拖沓凝滞。张洁《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怀念母亲,催我泪下三次,但那是另一种笔法,感人至深,文章高妙在细节,而非《想念父亲》这种岁月长河里的漫长思念。书中其他各篇,有写人记事,有状物成趣,但还是更喜欢看他写人的文章。另外,最近读《秧歌》后,四处找土改相关书籍,未果,《怀念父亲》和《父亲的树》,写到政府土地政策改变后农民的反应,历史情景也可见一斑。阎连科曾在访谈录《我的现实我的主义》中说到过,那块土地把你送到这个世界上来,把你变成一个作家,那块土地是有目的的。因为他有太多东西需要你去表达、表现,所以他让你成了作家。……当我写作懒惰的时候,只要一只脚踏进了那块土地,那块土地就迅速地展现出许多急着要表达的东西催促我的写作。
在我看来,村庄已经是阎连科永远的老家。这个老家是生活中的,更是灵魂中的,这种表现在他的创作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读过《一个人的三条河》后,我再次重读了他的访谈录,从访谈中我发现作者也曾说过类似的看法:那个村庄是我写作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情感源泉、想象的源泉;一句话,是我写作的一起灵感之源。
《一个人的三条河》这本书即是这个不竭源泉的一股泉水,它的意义在于,它承载了往常在小说、访谈中,阎连科不能表达的情感,那些故去的人、事、物,作者试图以文字为代步工具,重返村庄,故地重走,这该会弥补多少遗憾呀。
书名“一个人的三条河”,取自书中的一篇同题文章,所谓三条河就是时间之河,死亡之河,生命之河。而本书所写,也正是关于这三条河的,关于时间,关于死亡,关于生命,其实追根究底,这一切都是关于村庄的。
书中头篇即是长文,由《土地的身影》、《盖房》、《打》、《失孝》、《病》、《战争》、《命运》、《罪孽》、《清欠》、《结去》等十部分构成。在阅读时,这十节犹如十块被父亲刨出的料僵石,坚硬沉重,一遍遍地读过后,更像是那块被休整一新、长满红薯的庄稼地,突然被公家收回去时父亲的心那样空落落的,直至“月落星稀和人心寒凉”。其实,在每个农村长大的孩子都有一个作者那样的父亲,五十年前阎连科小时候如是,五十年后的今天农村依旧;这是幸还是不幸?
看《过年的母亲》,才发现自己离家到平顶山也已经二十年。二十年里,没回家过过几次年,而每次回去在母亲看来都是倍感珍惜的,读此文,想作者的母亲,笔者的母亲……可怜天下母亲的心,读阎连科的这些文字,眼眶湿润如此时的天气。
在少年的我们经历中,谁没有过向往一辆自行车、偷偷向老师打同学的小报告、掏鸟窝的夏天……诸如此类的记忆,而我们“常想念的那些人”也都渐行渐远。
而在人生的长途中,那些早逝的同学是藏在我们心底最初的痛,从这里开始我们慢慢地知晓时间、生命和死亡。在作者看来,对早逝的两个同学的追念和想念,其实是一种对死亡的追赶,是对生命的遗弃和对岁月的抛离。
本书里有一篇《三个读书人》,在文章中作者谈到了几种读书态度:有一种人是用时间读书的,另一种是用心情读书的,有一种是用知识读书的人,还有一种是用人生读书的人。作者谈的是读书,在我读来谈的更是读村庄,我们这些从小生长在乡村的孩子,有朝一日离开了村庄,再转头回望村庄、阅读村庄,大约也会有这么四种吧。作者说,用人生读书的人,是最不会读书的人,是最能把书读懂的人其实他们也最能把村庄读懂,比如阎连科,只因村庄是我们永远的老家。偷钱买烧饼,挨老爸的揍,没花钱包场电影《少林寺》,父亲的树,漂亮早逝的女同学,广告栏里面的点睛点评,自行车撞车事件,哥哥给买的自行车,《我是谁》,在信用社(银行)里面地上弹琉琉儿,帮忙邻居处理垃圾,都是有意思的事,让人感动,感慨,思考,难忘,大笑,哭泣……
散文集《一个人的三条河》,从他对父辈、土地、乡人乡事的书写中,似乎也隐约能看到这些年来他独立坚持与思考的缘由。


书中,阎连科用大量篇幅写了他的父亲,一个深深扎根在土地上的铮铮男人,一个对儿女们倾注并透支了过多心力的父亲,一个因疾病而预知、触摸了死亡但依然尽力活在世上的一家之主……在阎连科的记忆里,父亲善良正直,当乡人们纷纷把分到手的土地上的树木不论大小一律砍下来当成自家财产时,父亲却因为自家土地上树木并未长成而拒绝砍伐。那时候的乡人似乎都已经练成了政策的最好解读者,谁知道这政策是不是翻烧饼,下一年烤熟的还不知归了谁家?但是大家都能确证的是,伐下那棵树,用来盖房是绝好的木材,就是卖出去,也可以卖上几十近百元,那在当年自然是一笔很壮的钱。面对乡人们的疑惑,父亲只是笑笑说:“让它再长长。”那棵树孤傲挺拔地成长在父亲的庇护下,也孤独地看着世界的变幻与人心。
阎连科少年时的农村家庭岁月是灰黑色的,长期充斥着贫穷、饥饿、疾病。是父亲做人的正直品性和对生活的韧性坚持,带领整个家庭行走在苦难的生命之河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当时的父亲眼里,似乎并不是一件特别值得期盼的事。父亲当时最大的心愿,大概就是希望儿女们少受疾病的折磨,可以顺利地婚配成家。而对于深刻体悟了乡村生活的艰难、希望稀薄的阎连科来说,如果自己不主动寻找出路,改变生活现状的可能几乎为零。于是,他萌生了参军入伍的念头,这大概是仅存的突围苦难的机会。但他又何尝不知道,父亲和姐姐同时患病,这个家庭有多么需要他这个壮劳力。父亲在沉默之后,毅然给了他一个肯定的应允。
于成年后成功的阎连科来说,当年的决定却成为了一件需要长时间忏悔的事情。他自我剖析当时的心理,认为家难当口,自己其实是对土地的逃离,对苦难的逃避,他的离开,使父亲更加操劳,病痛更难治愈,并最终导致了父亲五十八岁即离开了这个他无比热爱的人世。他后悔自己当年为什么没有花十块钱满足父亲生前想看电影《少林寺》的愿望,悔恨自己为什么会有“只有父亲下世,我们才有好日子过”的一瞬恶念。于是,父亲的过早离世,成为阎连科在以后的日子里无法驱赶的悔恨和痛。


借由父亲的病痛及离世,阎连科开始了对命运、死亡等恒常话题的思索。他们父子俩似乎在死亡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对于正常的人,死亡是站在你人生的前方某处,在等着你一日日、一步步向它走近,待你到了它的面前,它能够伸手及你,它才会携你而去。但对于一个病人,那就不仅是你一日日、一步步向死亡走去,而是死亡也从你的对面,一日日、一步步向你跑来。人生就是那么一定的、有限的一段距离,如果时速一定,只有你单向地向死亡靠近,那就需要相对长点的时间,如果你向死亡走去,死亡也迎面向你走来,那你的人生时间就要短下许多。”也许是冥冥中已经看到死亡的走来,父亲更着急地履行着作为一个父亲对家庭的职责,为的是可以无憾地结束人世的行程。而死亡对于作者自己,似乎不需要过多揣测,而已成为一个熟知的朋友,不会希望到来,却清楚地知道它的存在,而在自己的日子里,可以不慌不忙地坚强。
于是,相对于小说家阎连科,我更喜欢散文家阎连科。褪去了他小说中所有娴熟的写作技巧,呈现在面前的,是朴拙到会让你时时动容甚至落泪的瞬间。 

作者介绍:

      郭进拴,笔名智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智泉流韵》原创文学公众平台创始人,《文艺界》杂志社社长、总编。已出版《湛河大决战》《磊裕烽火》《洪流滚滚》《美女山,美人河》《六十岁说》《童趣儿》《人间真情》《命运》《我的鳌头》《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壮歌风云路》《月是故乡明》《岁月芬芳》《新城美韵》《乡情老更深》等五十六部。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上)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下)

【总第1123期】【名家大咖】【北京】金思宇丨“战疫”诗书作品之一

【总第1123期】【北京】叶建华丨“战役”诗书之十三

【总第1088期】“战疫”征文【河南】郭进拴|首发文——大爱满人间

【总第1093期】【名家大咖】【北京】叶建华丨“战疫”诗书选之一

【总第1092期】【特邀作家】【辽宁】蓝 歌丨底 气

【总第1000期】热烈祝贺《智泉流韵》微信文学平台上线3周年出刊1000期

【总第1033期】纸刊《文艺界》免费发稿通知

【总第1033期】《智泉流韵》文学平台免费发稿及稿酬规则通知

【总第1087期】《文艺界》“抗击新型肺炎”文学作品征稿启事  

【总第1075期】《文艺界》总第四期发布,电子杂志同期推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