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得灵气于造化 复得清气于麦光——记当代著名画家刘和璧先生之一“川南商贾家母爱育清荷”

 馨梅居士 2021-02-07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编者按:

刘和璧,四川叙永人,生于1937年,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叙永县永宁诗书画院副院长。他创作的写意荷花作品深得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第三军医大学校长陈天民先生,中国山水画大师林之源先生的高度赞扬。他先后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扬州中国佛教文化博物馆、贵州安龙、广西贵港、重庆三医大、内江张大千美术馆、泸州市博物馆、陕西西安等地举办写意荷花画展均获得圆满成功;作品多次入刊《中国书画报》《国画家》《香港凤凰生活周刊》等著名杂志、期刊;出版有《刘和璧百荷画集》《刘和璧写意荷花》等专题画集,其《刘和璧百荷画集》被澳门特首何厚铧收藏,在国内书画界享有较高声誉。本公众号将连续四天推出冰心儿童文学奖获得者陈言熔女士采写的《画得灵气于造化复得清气于麦光——记当代著名画家刘和璧先生》,与读者共飨,敬请关注。

画得灵气于造化  复得清气于麦光

——记当代著名画家刘和璧先生之一“川南商贾家母爱育清荷”

文/陈言熔

菡萏无容色,名何万古扬。

不惟枝有骨,更以萼含芳。

叶落秋惊岸,花飞雨打江。

楮缯腾墨韵,风过九州香。

——笔者言熔敬题刘和璧先生写意荷花

诗中生画,画中有诗。诗画一律,是国画秉持的独特美学。刘和璧先生的内心世界满怀荷花情结。他的荷画,表现手法独特,思路新妙,落笔大胆,用笔简练,不枝不蔓,虚实合度,画作中富有哲理和禅意,渗透着轻松自然的理念,表达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人生感悟与国学哲理。

1937年农历4月24,刘和璧先生出生于叙永县东城水巷子的一户商贾人家。祖父刘光儒年青时经商布料,常往返于川南与上海。父亲刘柏森主要经营木器厂。父亲与祖父虽是商人,但他们热爱文化,结交甚广,尤好文人墨客,家中常与文人雅客有交流。叙永文化名人曾介忞先生就是刘和璧先生父亲的好友之一,亦常去刘家做客。刘和璧先生刚出生,曾介忞先生就给他取名和璧,字子原。意为:璧作美玉,而玉又生五德:仁、义、智、勇、洁也。

川南特有的地域文化孕育了叙永的秀美,一条清澈见底的永宁河穿城而过。这座小城的一切不急不躁,街边的老店有工整的老手艺,路边的茶摊有悠然的沁香;这座小城的一切也不骄傲,像汤泉般温润给人温暖,晨跑与唱川戏的人们始终自得其乐、忠于自我。

刘和璧先生儿时的记忆里,最难忘的是母亲老家的那一片荷塘。母亲张国英是叙永两河桅杆嘴人,禀性恬淡,贤良淑德,最喜荷花。家门前的那片荷塘,在母亲的精心养护下,一到盛夏季节,荷塘里总能开出各色各样的荷花。回首往事,也就是从那时起,刘和璧先生就喜欢上了荷花。五岁的他开始学写毛笔字,闲时就用稚嫩的手拿起画笔,他想画荷花。是的,可以说是母亲养护的荷孕育了刘和璧先生创作的艺术种子。

1942年秋天,五岁的刘和璧先生走进了叙永县老江西街董老师的私塾堂,一读就是两年多。抗日战争胜利次年入叙永丹山小学,那时校长李复成,因刘和璧先生已能识字作画,允许他直接入学三年级。1948年秋,刘和璧先生完成小学四年级学籍报考叙永县中(即定水中学),以新生第八名被录取。校长黄介甫,班主任官学文,教师郑鸿铭、谭坚如等均是当时的优秀英才。初中求学时,刘和璧先生得到美术老师谭坚如的特别关爱,还常带他去县文化馆看他画抗美援朝宣传画,刘和璧先生学习到了最初的广告画知识,逐渐爱上美术。1952年初中毕业后适逢叙永师范学校中师班成立,刘和璧先生又以优异的成绩就读于叙永师范(叙永中师班)。进入师范学校学习后,美术老师钟复履、音乐老师熊开科,进一步给予了刘和璧先生艺术上的启蒙教育。1953年秋天,叙永中师班合并到泸州师范学校。泸州师范即建国前的川南师范学校,是负有盛名的中师校园,校长殷懋德,音乐老师王立三,美术老师严徽信都是著名的艺术家。在泸州师范的两年里,刘和璧先生受到良好的艺术基础教育,学习到了素描石膏,色彩写生,并进一步学习到了人像素描色彩以及系统的音乐简谱记谱和声学基础教育。

刘和璧先生从小就喜欢川戏,父亲有一个木器厂,有一个漆匠叫彭森云,他有一个徒弟叫张六,会唱川戏,每晚都会在刘和璧先生家的堂屋里唱一折川戏给他的母亲听。这就是刘和璧先生喜欢川戏的最初原因。进入泸州师范学习后,刘和璧先生的音乐老师王立三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自编的音乐教材,讲透了中等师范应学的简谱音乐基础以及声学原理。王立三老师还非常注重声学和记谱的讲学,并常以川戏高腔曲调为例,讲解记谱,这让刘和璧先生进一步爱上了川戏。每周日都会去大北街川剧院或白塔川剧院看川戏。由于爱好川戏,在家乡叙永川剧团,有许多角色都是刘和璧先生的好朋友,肖鹏举、李俊贵、何俊卿、仲俊康,还有川剧名角唐广体的徒弟曾静仪。1955年,师范毕业前,刘和璧先生通过王立三老师的介绍,认识了泸州民歌歌手陈华禄,从而得知泸州市二中音乐老师王建中正在搜集整理纳溪民歌《撵野猫》,也就是在那时,刘和璧先生认识了王建中先生。

泸州师范给予了刘和璧先生良好的基础教育,他除了有很好的嗓音,喜欢唱歌外,也有了相当的素描写生美术能力。

1955年,刘和璧先生从泸州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与叙永县相邻的古蔺县工作。那时古叙两地的公路未通,刘和璧先生只能步行前往。古蔺县城是一个老县城,民风纯朴、和善,只有一条主街与一条小河相伴,很少的巷道。古蔺城关第一小学座落在城边,王良璧校长热情接待了刘和璧先生,并安排他任教全校音乐课。刘和璧先生在音乐教导上的突破,就是组织了学生合唱团,培养出了一大批音乐爱好者,当代著名音乐家陈川就是刘和璧先生的学生。

第二年秋天,古蔺县允许在校教师投考,刘和璧先生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南师范学院生物系。西师生物系座落在西师李园,与音乐系相邻,由于刘和璧先生爱好音乐,他经常跑到音乐系听课,还当上了文娱组组长,成为教职工川剧团的一员。刘和璧先生与同学们参加周末舞会、音乐会,当年在世界青年音乐会(华沙)获奖的,唱川江号子的著名歌手范玉伦的妹妹范明裕就是西师生系二年级的同学,与刘和璧老师很熟悉。她唱的《绣荷包》曾获重庆青年歌手赛一等奖。就在这一年,音乐家沙梅为川剧《红梅记》高腔谱写了伴奏音乐。在上海演出时,受到全国文艺界极大关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争论,川戏高腔可否加伴奏成了焦点话题。刘和璧先生大力推崇高腔加音乐,也在《重庆日报》投稿赞扬,从而结识了重庆市川剧团上手琴师刘天丞老师和重庆市川剧团作曲家吴声。

1957年上半年,刘和璧先生母亲仙逝。因怕影响学业,家中祖母及姐姐决定暂不通知。暑假回乡的刘和璧先生得知噩耗,悲痛欲绝,无奈已是无力回天。“伤魂最是家千里,泪看高堂少一人。”终是大哭于母亲坟前,以慰其在天之灵。那一年,浩浩荡荡的反右运动开始了。(未完待续)

了解永宁历史,品味永宁文化,敬请扫码关注永宁古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