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清新豪健,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引言 苏轼是中国文艺历史上少有的全才,不是其他人专攻一面,只是苏轼过于强大。虽然后人无法复刻他的传奇般的“三苏”一家,但苏轼的魅力还是让无数人低下了头。毕竟“世人都爱苏东坡”这说法不是空穴来风。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同学们的讨论,与大家一起交流。 文/莫小昸 读罢《苏东坡传》,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总看出两个字来,初心。初心,是我们沉浮于这斑斓凡尘的一条保持清醒自我的警戒线。蝴蝶之所以能在阳光下拥有缤纷色彩,是因为翅膀上有一种特殊的结构。而对人而言这种结构就是本真的初心。摩西与他的子民受尽苦难决定站起来走出埃及时,耶和华白天以云柱、夜晚以火柱指引他们抵达乐途。我始终相信世界上是存在着那样纯洁自若的光的。假如失去了初心,川端康成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将眠,卢梭将不在瓦尔登湖垂钓,勾践不会卧薪尝胆,马丁路德也不会演讲,很难想象这个世界将变成什么样。握紧初心,笑迎阳光,这个世界因此变得多姿多彩,缤纷美妙。“狂吟醉舞知无益,粟饭藜羹问养神。”豁达洒脱的文豪苏轼曾如是说道。他虽身居高位,却不耽于洒色富贵,紧握初心,深信粗茶淡饭最养人。在苏轼担任礼部尚书期间,一位久别的老友邀他相聚,他应邀赴宴,见酒席异常丰盛,就婉言谢绝入席。正是这份本色不变的品质,让他历经宦海浮沉却依旧活出了五彩斑斓的人生。在屡遭贬滴、归途遇雨时豪迈挥笔“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代文豪的灿烂人生,在烟雨辉煌中书写。他在甚嚣尘上立了一颗天地之心,即使举世欲狂,也立着修华意,如阳光清风,和光同尘,也无风雨也无晴,虽然道阻且长,虽然磨难接踵而至,但光明也会如约而至。天命赫赫,心生坚强;众人无助,大悲大悯;一代文豪,见隐圣哲。 文/侯海燕 林语堂先生所写的《苏东坡传》,梳理了苏东坡的一生,将他的诗词歌赋与他所经历的各类事件相结合,让我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千古流传的故事。 苏轼的人格魅力大家有目共睹,而这本书是林语堂先生以一个粉丝的视角而写,这一点是十分有意思的,他的字里行间有着浓厚的“粉丝滤镜”,这无疑更加强化了他性格里的洒脱乐观的因素,弱化了他一路遭遇贬谪的痛苦,使苏轼更接近于一个完人。 作为一本传记而言,这本书的优缺点都很明显,但是对于了解苏轼本人依旧具有积极意义。 文/樊淼笛 都说艺术家庭氛围很重要,但就在祖上三代不读书的苏家,出了苏东坡这么一个大文豪,就像天赋之才。苏东坡的天赋让人吃惊也让人艳羡,他写诗可“苏黄”,“苏辛”画画可“苏米”,写文可“苏欧”,不论哪一类艺术创作,苏东坡都是“唐宋八大家”必选。 但文学艺术家之所以千年不朽,不仅因为他文采昭昭,更因为他们灵魂思维里的大道与高度。 我们都知苏轼仕途坎坷,也知苏东坡乐观豁达,经历多次贬谪后,还很玩笑自嘲“问汝平生功绩,黄州惠州儋州。” 同时,苏轼也喜欢佛教,经常与佛教朋友相处坐而论道,佛性的“众生平等”也对他的处世思想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苏东坡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不是好人”这是苏东坡对他弟子说的,提现了苏东坡对人之所以为人的通透,不因高位奉承,不因乞丐贬低,而是平视每一个人,与谁相处不因世俗,只看喜好的随性。 文/李慧青 读《苏东坡传》有感 此前提到苏轼,我能想到的不过是——一个会做饭的诗人。可是在读了林语堂先生所著《苏东坡传》后,才觉得自己对苏轼的了解犹如九牛之一毛,实在肤浅。 我所知道的苏轼会做饭仅限于一道名菜——东坡肉;我所知道的诗,也不过课堂所学几首。而这些在林语堂先生所书写的苏轼的一生中不过是浅浅几笔。 读了林先生的著作后,我对苏轼的印象更加丰满,感触最多的是他的性情。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他却风光霁月,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他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他是一个“纯净”的人,他对豁达乐观的追求,从未在宦海沉浮中消磨或者转变;他又是一个“复杂”的人,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思,各种风格杂糅于一身。 就像樊登老师在讲解苏东坡传时说到的:中国人有人不太了解苏东坡的,但没有人不喜欢苏东坡的。他身上的浩然之气,让他超凡脱俗,刚正不阿,坦然自适。在坎坷的仕途生涯中,开辟了自己不同凡响的道路。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亦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如此能人,很难有人会不喜欢他吧。 文/高文彩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写书人与被写人的名字都如雷贯耳,所以,我认为这是一本含金量非常高的经典之作。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我的印象中他的词最出名,其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他是无数人仰慕的大才子,其作品千古流传。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让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确实,他是一位天才,他的文章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争相传诵。他因文章而惹祸,他的政敌因他的文字对他羡慕妒忌恨,制之于死地。他不仅在文章诗词上,还在书法与绘画上开创了新局面。在各个领域大放光芒,我想起一个人,弘一法师李叔同可与之相比。 我了解到,这本书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古人之中,我最喜欢苏东坡,首先是喜欢他那些“明月几时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等等朗朗上口的诗文,再就是被他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所打动,被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乐观态度所折服,读完这本书后,更觉得他“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也只有林语堂林大师的如椽之笔能把他夸尽、写真、写活。林大师说:“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 而我们知道,有时我们爱上一个人,或者将之视为偶像,是因为我们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这样的人是我们穷极一生也无法成为的,无论是先天的天赋,还是后天的风骨气韵,或者是大时代给与的波澜壮阔。我们挣扎在自己的人生里,一不留神就变成了尘埃,那么渺小,那么为现实所迫,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不得已,因此别人的闪光天赋和放任性情就成了我们在暗夜里羡慕嫉妒恨的标的之一。苏东坡的智慧与才情,不但惊艳了同时代的人,还穿越了千载的悠悠岁月,温暖着我们,和我们同悲同喜。这样活泼泼的生命,这样平易近人的古人,这样的心胸才华,这样跌宕起伏的命运和他在命运流转之间表达出的达观幽默,享受生命的态度,我认为真的是古今中外再找不出第二个出来。 每当想到世间曾经有一个这样伟大而温暖的灵魂生活过,我就觉得非常感动。苏东坡用他的文,他的行,他的人,让我看到了生命的一种境界。 文/曹泽州 借用书中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与否,没有关系。苏轼是我最喜欢的古代诗人之一,从小学到现在,每个阶段的课程或多或少都会看见他的身影,所以在我印象里苏轼并不陌生。 我喜欢苏东坡的乐观豁达。“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就算被贬谪到惠州、儋州那样的贫苦之地仍是毫无怨言,每天乐呵呵的活着,写好诗,品美食。无论走到哪,他都似乎特别受人喜欢(当然朝中的一些权贵除外)。 熟悉他的人也都知道苏轼是个大吃货,不过这也是我喜欢他的一点。《猪肉颂》一直是我觉得他最有意思的一首诗。“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听起来很像是一首打油诗,但也是这成就了他“苏东坡”的美名。他借着被贬的机会四处游历,大吃特吃,得啥吃啥,从不挑食,不但吃,还作诗作词,还发明新的菜肴,用美食填补官场上的空虚寂寞冷。被贬惠州还能写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让远在洛阳的权贵如何能不眼红呢?估计他们也只能在心里骂上一句“你说气人不”哈哈。 我喜欢苏轼的多情亦专情。一首关于思念的词,字字都有情义。对于这首词我们大部分人熟悉的是它上阕中的几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当时年已四旬的苏轼含着无比的悲痛写下了这首《江城子·记梦》来悼念亡妻,甚至曾写诗说希望死后能与妻子同葬:“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他之后的两任妻子可以说的上都是他的知音,但也均不幸走在了苏轼前面,只留下他这样一个孤寡老人独居于世。 在有些人眼里看来他的人生是很悲惨的,遭贬谪、丧家眷。可在我看来并不是这样:他远离了混浊的官场,与民为乐;遇到了三位陪伴他多半生的妻子;有酒有肉有友;把人生也活的更加透彻了些,我想这样一个有趣的灵魂,应该不会让世人觉得自己人生过的太悲惨吧。! 文/张怀远 再读《苏东坡传》 (一)娱乐一下 啊,苏轼,苏子瞻,苏东坡,淡然吧,自如吧。他这么宠辱不惊的一个人,宠着这中国文坛一宠就是一千年。 “世人都爱苏东坡。”这句话说到太绝对了,是有语病的,啊,别为难我,我实在找不出什么不喜欢苏轼的理由。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客观事实吧。我看诗词,苏子一档;我观行文,苏子一档;我赏作画,苏子一档;书法一档,思想一档,科学又一档……所以最后全才的苦恼就是——吃喝玩乐都是常人之不及。算了,人比人真是气死人。 我还是想说说他在我心里的地位,我忍不住了。有朋友问我,我这么喜欢古代文学,那最喜欢的古代文人是谁?我绝对首推李白、苏轼。如果抛开时代限制,那便是李白、苏轼和鲁迅。(对不起,这几个写思想的“流氓”真的可以在我的大脑里为所欲为。)啊,还是注意点措辞,他们都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文人代表,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我小时候嫌弃他们真的嫌弃得要死,长大了直接给跪。 好吧,我承认我做梦都想跟他们称兄道弟。 (二)正经一点 上周写了欧阳修,他的经历就是典型的文人类“贬谪真香”。作为欧阳修一手提拔上来的苏轼,不仅没逃过古文运动的自由文风,连“贬谪真香”也同样没逃过。虽然乌台诗案的剧情太过荒唐,差点就摔碎了往后一千年的四分之一个文坛。不过好在他活下来了,然后手握时间的笔把《念奴娇》、《赤壁赋》、《后赤壁赋》等文章写在了空间的书上。 我无法想象他的豁达,但我总是努力寻找他的心境。 我欲乘风归去;西北望,射天狼;欲把西湖比西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清风徐来,歌窈窕之章;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此心安处是吾乡。 大抵是心安吧,这一辈子都对得起国家,也对得起百姓,对得起自己。 子瞻,我不知道妻子去世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如果与那种失去挚爱的心情大同小异,那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此刻正好理解你。“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再见已是来生,一个新尘满面,一个老鬓如霜。无江河无夕阳,流水也任它东去吧。 后来在官场浮浮沉沉,对他的改变已然不重要了。数次自求外放,远离核心政坛,深入民间,这倒是也给了他施展那另一半才华的机会了。 事到如今,爱他的人也只能惋惜一句:“这种数一数二的文学巨匠,总是跟自己所处的时代文不对题。” 下期预告: 苏轼漂泊半生,终于在生命的最后被赦免。这位赦免他的皇帝就是宋徽宗——北宋的另一位艺术大家。只是可惜他没有守好自己的国土。下一期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位饱受争议的皇帝吧。 文字来源:莫小昸、侯海燕、樊淼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