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珔与溪头胡氏

 宣城历史文化 2021-02-08

朱 珔 与 溪 头 胡 氏

叶彩霞  吴小元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880期

朱珔以其编修的身份同家乡的众士子交流广泛,经常在一起诗书唱和,吟咏往还,如县城的赵绍祖、云岭的陈宝泉、茂林的吴台,水东的翟发宗、溪头的胡世琦、胡承珙、胡承谱、胡世敦、胡世墉,因为地域和姻亲关系,朱珔和溪头胡氏走得最为密切。

胡朴安《泾县乡土记》载:胡氏聚族而居,纵横不出十里,烟火万家,而财力甚微,世以文学显,胡氏蛟龄与承珙,皆灼灼有名。


胡墨庄:研精秘阁墨频磨

胡承珙,号墨庄,泾县溪头人。嘉庆乙丑(1805)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侍御等职。朱珔的第二个女儿嵌贞嫁与胡承珙子、太学生先翰,两人本来就是好友,后来又加上姻亲,所以关系非同一般。

胡承珙

嘉庆九年(1804),刘芙初、董琴南等八人在京师举办宣南诗社。嘉庆十九年(1814),董琴南又复举诗会,此次加入的有朱兰坡、胡墨庄等十三人,诗社成员大多是编修、舍人、给事、侍讲之类的文官,除作诗外,也讨论经学。胡承珙在《消寒诗社图序》中说:“间旬日一集,集必有诗。嗣是岁率举行,或春秋佳日,或长夏无事,亦相与命俦啸侣,陶咏终夕,不独消时也;尊酒流连,谈剧间作,时复商榷古今,上下其议论,足以祛疑蔽而泯异同,并不独诗也。”每十天聚一次,聚必有诗,逢到好日子也可以聚,探讨诗词古文。有这个平台,朱珔很高兴:“谊属槐厅结素知,宣南社里喜论诗。”

在诗社上,胡承珙经常把家乡的物产贡献出来与大家分享,如琴鱼琴笋、茶叶和宣纸之类。朱珔喜欢家乡的荼尖茶和豆腐、油炸笋:“陶盆火焙荼尖候,野店油调菽乳中。”琴溪是应试时童生所必经之地,其地所产的笋非常有名,最好的称为 “泥黄”,过琴溪时必定食用:“恰意少年文战罢,泥黄新荐夜灯红。”

胡墨庄分赠诗社诸人物产时,约定每人作赋一首。因为朱珔对家乡的物产熟悉,有感情,因而乐操土风,作《焙茶谣》《捞纸谣》里谣二首。《捞纸谣》把宣纸从砍树、割皮、蒸煮、舂碓、漂洗、腌渍、捞纸、焙制、销售的全部过程都描述下来,成为研究宣纸的重要资料。

嘉庆丁丑年(1817)岁暮,胡承珙偕泾邑诸子聚会于北平泾县会馆,同县邑诸人公同商议,依照旧馆成规,筹划设立规约,约定的值年人员为吴天泽、吴昌龄、朱德懋、胡承珙、潘锡恩、朱珔,嘉庆二十四年(1819)胡承珙撰《泾县新馆记》,庚辰(1820)元旦又于邑邸举行团圞之会,本来是以茂林的吴云樵少寇为首,然因故未至,因而改推胡墨庄。

嘉庆已卯年(1819)胡墨庄由御史给事中外放为延(平)建(宁)邵(武)道,朱珔为他在江亭饯行,作《送胡墨庄官延建邵道序》,希望墨庄能处理好学与政的关系,同时在观察一职上要有所作为。移节两粤,经山东济南时默祷于趵突泉前,胡墨庄有“杀贼归来啖荔枝”句。因为清廉能干,胡墨庄升任为台湾兵备道。在台三年多,胡墨庄务行清庄弥盗之法,民番安肃。事无巨细,悉心综理,以是积劳成疾,乞假归,遂不复出,惟专力著作,尤致力于《小尔雅义疏》的考证。

胡墨庄在京城的平常日子里,与朱珔大小事都以文字两相沟通。嘉庆乙丑丙寅年(1805、1806),胡墨庄任庶常一职,两次乞假回里,朱珔在京城饯行相送。胡在京城寓居城北,离什刹海较近,与朱珔相约天香楼畔览胜,两人冒雨前往。墨庄至朱珔处,对方以笋蕨相招待。朱珔移寓米市街西与其兄静斋同住,在宣武坊的藤花树下,春光勾留花开独迟,均写诗告诉胡墨庄。腊月朱珔在胡墨庄处饮酒消寒,吃着羊肉,喝着豆粥,想起了家乡;谷雨后日出游归,朱珔赴胡墨庄约团饮于泾县会馆的梨花下。胡任职台湾后,朱珔曾作《忆远行寄墨庄》,知道对方埋头稽古,帷幕寒灯之下考证着毛郑贾孔:“校书扫如叶,举笔挥如帚。”

胡墨庄辞职回里后,值朱珔回乡,两人相约聚于来青书屋。中元后一日,朱珔同众人聚于来青书屋团饮至夜,分用青字得柏梁体四十二韵,邀同席之人共赋,欢饮竟夕。第二年清明节后,墨庄招饮朱珔于斋中,因雨久憩,朱珔为墨庄题“种义园”三字,此园为其先父所建的书舍,并赋诗:君家守淳厚,我时切思缅。赒救及乡邻,创垂维训典。小园启堂构,闳旨勒楣扁。

胡墨庄生前为朱珔作《小万卷斋诗集序》。道光壬辰(1832)秋胡墨庄辞世,朱珔作《祭墨庄观察文》,并将其遗文进行编录,绩溪胡培翚为之校读并帮助刊印出版。


胡世琦:相对空山证旧闻

胡世琦,号玉鐎,泾县溪头人,与黄田朱氏有姻亲关系。宇清公朱庆霩为胡的外祖父,胡世琦的姐姐也嫁与黄田的朱琯。而朱庆霩又是朱珔的伯祖。胡世琦出生时,朱庆霩已经去世。胡世琦十三岁时跟随朱瑶学经。小时胡经常去黄田其外祖母胡氏处,因而又与朱珔相识。再加上胡世琦之父胡损斋在黄田设帐教书,朱珔是他的学生,所以两人相交莫逆,酬唱纷遝。胡损斋逝后的第四年,胡世琦补博士弟子员,甲寅年(1794)乡举时胡与朱两人又同时中举,朱珔仕途比较顺利,而胡世琦相较就要蹭蹬得多。

胡世琦中举人时才20岁,属弱冠之年,而朱珔大他6岁,在榜发后同年的秦淮宴会上,胡世琦是最小的,可谓是春风得意。朱珔官翰林之后,常常邀请胡来家中共住。在嘉庆戊辰年(1808)胡搬至京都西郊的天凝寺读书。后其母亲卒,朱珔为他彻夜留守寺中,并帮助收拾行李,黎明两人惨然而别。

其后胡世琦多次参加考试,辛未年(1811)差点考上,但因为誊录字迹有些潦草,所以未录取。在考进士的九年里,胡世琦一直在史馆任给事,按例给事达到一定年限可以谋一个职位,但是胡一直拒绝以这种身份履职,对别人说:我考取进士才会为官,以此继承先人的遗志。直到甲戌年(1814)考完后胡世琦向朱珔出示他的文章,朱披阅四遍后,说:这次一定能考中。如果还没有考取的话,那么你就不用再考了。到发榜时果然考中,被选为庶吉士。

胡世琦初任山东费县知县,朱珔担心他的书生气不改,劝他要藏锋敛锐,不要大话连连;山东虽为邹鲁之地,但近世民风强悍,要懂得进退。在费县,胡世琦顺俗化导,教引有方,在当地的两次秋试里选拔了众多的才俊。在费县时胡世琦有一段书生佳话:费县故城在祊城西北阳口山,山麓有古井一口,是当年季桓子所凿。季桓子治水经过其侧,后来湮没。唐天宝间尉赵光乘立碑作铭,后又没于土中。绍兴四年知县将碑移入县署。玉鐎宰费县时得到它,载之以归,碑在地上打磨后,其阴为砚,考证作跋以征诗。

费县之后胡世琦中途暂时在沂水摄职,不久又到曹县。曹地教匪纷集,治理颇难,胡在职上倾心尽力,得到上级“称职”的保奏。怎奈此时的胡世琦已看淡宦情,乞求以病归养。不久胡的上任易人,因为沂水前任之事的牵连而被免。这刚好符合了胡归隐的心思,携带着行李回家。此时朱珔以告养的理由辞职回到家乡黄田,不久胡墨庄也由台湾解职归里。这样三人居于咫尺之间,相互唱酬。朱珔被聘于金陵讲席,偶尔返乡与两位唱谈宴饮。

朱珔居京时,玉鐎来信言,石岩圆通庵侧新约友人种桃三百余,逾年当可观。墨庄玉鐎等原约自道光乙酉(1825)秋仲同宿石岩圆通庵,后一直延至第二年春天,又约于乌寨看桃花。玉鐎在诗里催促道:“莫使春山笑来暮。”朱珔因云:“拌将逸境偿飘蓬,却忆旧游二君子。”

戊子年(1828)为勘核朱氏旧谱,朱珔归里,清明日墨庄玉鐎在家里等候。玉鐎新筑室名为“水竹居”,室内有一园,园内有池,池中筑亭,因亭为舟形,故额曰半舠。当时的碧桃还结于树上。

道光己丑(1829)年朱珔六十岁,胡玉鐎赠“劳山仙杖”为其祝寿,上有“修山子海上劳山仙杖”九个篆字,并作《玉鐎赠劳山仙杖铭》:仙所遗,友所贻,杖此而行,敬者其谁?聊托子为命,以优游自怡。朱珔以陈曼生所制的宜兴壶二具相酬以答其雅意。之后朱珔与胡世琦、胡承珙会于黄田朱家的来青书屋。不久朱珔到达江苏四十天后,聚然接到凶信,胡世琦已于四月的一天暴卒,时年五十五岁。

朱珔像
胡世琦久显诗名,阳湖的洪亮吉在他的《西江诗话》中对胡的评品极优,歙县的凌次仲教授谓为“学人之诗非词章家所能。”但胡不以诗人自命,锐意于穷根柢,笺疏《小尔雅义证考》。有人说才之多厄,胡世琦天资英迈,但却不永其年,实一大憾事。胡待人有至性,与朱珔关系最密,曾经作怀人诗寄朱曰:“若论讽砜盟寒意,除却园松便是君。”朱珔复云:“闭户栽松忽念群,平生细数孰如君。”胡世琦逝后,朱珔作《胡玉鐎大令传》以记之。

(作者叶彩霞系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泾县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吴小元系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泾县吴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