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行功八势之野马分鬃(视频)

 武谈 2021-02-08

“行功”这一说法流传已久,由李亦畬传录的《太极行功歌》中所讲的行功,是指行气,包括坐、立、呼吸等方法,以行周身之气。太极行功是从传统杨式太极拳中精选组成,其特点是均匀、柔和、平稳,练习过程由浅入深,老少皆宜。其内容精简扼要,结构简练易学,增强了全面性和均衡性,形与法皆有明确的规范和要领。

太极拳招式繁多,导致练习者不易深入。而太极行功以单式练习入手,一通则全通,有助于练习者对太极拳的深度了解和掌握。单式简单易学,所需场地也没有过于严格的要求。这里选取杨式太极种的野马分鬃作为行功八势的练习门径介绍给读者,日久必对太极拳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擎势(目出指粘)

身体左转,两脚相平,双手向左上擎起,左掌掌心朝外,右掌掌心朝内;左侧手指、手臂、大腿、踝粘上拔高,目光上扬,手指向上领,双手擎出。同时脚趾上节要有力。

拢势(腹拥手拢)

接上势,身体重心松荡到前脚,归中,落于前脚掌鱼眼处,腹部拥上前,前出的双手向回圈拢,左掌掌心朝外,右掌掌心朝内;同时左手掌外翻外撵,右手掌圈拢。

黏势(口转手研)

接上势,身体中下部微微后撤,肩臂保持不动,名为留连,向外碾转左掌,撑小臂,腕保持不动,弯背,保持手臂少动,拱左膝,撑右胯,抓趾,保持大腿少动,在保持手腕少动的同时完成身体的后撤预动作。

引势(头带全身)

接上势,由头带动身体中下部向右一起后撤,左掌掌心朝下,右掌掌心朝上,做捋势;身体和腿开始时在后撤方向的前面领动,然后手超过身腿形成反荡。

松势(竖耳下桩)

身体重心移至右腿,腹贴右腿内侧,右腿内收,身体松胯下沉,右掌下落,按于右小腿外侧,腰、膝提起,身体下落。同时,左掌掌心朝内,浮在原高度。

开势(手扫身开)

身体松落至最低点,随即弹起,身体迅速向左转身,站起做“开”:身体左转,左脚外掰,左腿微蹲,身体重心落于左腿。提右膝、右脚至左踝内侧,带动右臂,右手在腹前自右向左横扫打开,掌心朝上,收于左腋下,两臂交叉于腹前;左臂在上,左掌掌心朝下,掩于右肩前,目视右前方。在蓄势的同时,为右掌打开力量前出的通道。

发势(足发身静)

右腿向右前方45°迈出,身体微微右转,右臂以大臂带小臂,使右掌向前发力(右臂、右掌均未展开);同时,左臂下撑,左掌下按(右臂、右掌也未展开),身体重心渐渐移至右腿。所谓“足发身静”,左足足底发力,身体右转后即相对静止,手臂略滞后而动。

放势(股送臂出)

右腿前落,成右弓步,左掌下按,右臂向前横出做“放”:足踏实不动,左掌按于左胯外侧,右臂、右掌放出,坠肘,掌心朝上,高与眉平。腿做弓步的同时送出手臂,手掌的速度是由腿而来的身体速度和手臂伸展速度的叠加,为股送臂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