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 《伤寒论》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泄力强; 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组成】 大黄酒洗,四两(12g) 厚朴去皮,炙,半斤(24g) 枳实炙,五枚(12g) 芒硝三合(9g) 【功用】 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实热证而见热厥、痉病、发狂者。 小承气汤 《伤寒论》 去硝名曰小承气,便硬痞满泻热良。 组成:大黄酒洗,四两(12g) 厚朴去皮,炙,二两(6g) 枳实炙,大者三枚 (9g) 功用: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症见谵语,便秘,潮热,胸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滑而疾;或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等。 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 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组成:大黄去皮,清酒洗,四两(12g) 甘草炙,二两(6g) 芒硝半升(12g) 功用: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症见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舌苔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等。 【鉴别】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合称“三承气汤”。三方均以等量大黄(四两)泻热通便,主治阳明腑实之证。但由于各方组成的药味和剂量不同,故作用同中有异。大承气汤厚朴倍大黄,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烊化,泻下与行气并重,其功峻下,主治痞、满、燥、实具备之阳明腑实重证;小承气汤,药少芒硝一味,且厚朴用量较大承气汤减少了四分之三,大黄倍厚朴,枳实亦少二枚,更三味同煎,其功轻下,主治以痞、满、实为主之阳明腑实轻证;调胃承气汤用大黄、芒硝而不用枳实、厚朴,且大黄与甘草同煎,取其和中调胃,下不伤正,故名“调胃承气汤”,主治以燥实为主之阳明热结证。调胃承气汤的服法尤有妙意,对于胃热偏盛、燥实不甚者,“少与调胃承气汤”,意取缓下泻热、调胃和中;对于胃热燥实者,则一剂顿服,旨在清泻燥热、承顺胃气。可见,同一方剂的服法不同,功用、主治亦有所区别。 复方大承气汤 更有复方大承气,大承气加桃芍菔; 能泻腑实消胀满,可治急性肠梗阻。 大陷胸汤 《伤寒论》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 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逐水效专长。 【组成】 大黄去皮,六两(10g) 芒硝一升(10g) 甘遂一钱匕(1g) 【功用】 泻热逐水。 【主治】 大结胸证。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而痛不可近,大便秘结,日晡潮热,或短气烦躁,舌上燥而渴,脉沉紧,按之有力。 大陷胸丸 《伤寒论》 再把葶苈杏仁入,和丸更治项背强。 组合:大黄半斤(15g) 葶苈子熬,半升(9g) 芒硝半升(9g) 杏仁去皮尖,熬黑,半升(9g) 功用:泻热逐水。 主治:结胸证。症见胸中硬满而痛,项强如柔痉状。 【鉴别】 大陷胸汤与大承气汤同为寒下峻剂,皆用大黄、芒硝,但主治、配伍及用法有异。大承气汤主治里实热结于胃肠之中,燥屎在肠,必借枳实、厚朴的推荡之力,大黄后下以求“生者行速”之功;大陷胸汤主治水热互结于胸腹之间,结滞在胃,故用甘遂逐饮之长,大黄先 煎以求“熟者行迟”,是“治上者治宜缓”之意。 大陷胸丸与大陷胸汤同属泻热逐水之剂,均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但大陷胸汤证以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为主;大陷胸丸证则以胸中硬满而痛,项强如柔痉状为主,邪结部位偏上,故在大陷胸汤基础上加葶苈子、杏仁以泻肺,并将汤剂改作丸,用白蜜煎服,取缓攻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