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几点,你就能加强鉴定康熙青花的能力

 新用户1398XocJ 2021-02-08

  关于康熙朝官窑瓷器的用料,人们普遍认为使用的是云南出产的珠明料和部分浙江出产的浙料。江西、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也出产青料,但多发色灰暗,杂质过多而不被官窑选用,多用于生产民用粗器。著 名的清代陶艺家唐英在《陶冶图说》说:“瓷器,青花霁青大釉,悉籍青料,出浙江绍兴,金华二府所属诸山。”

  康熙在位61年,在政局稳定后,康熙开始了大力发展青花瓷。康熙青花瓷可以分为早期、中期以及晚期3个阶段,其胎釉在这3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早期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现青白色,底足有粘砂,不光滑现象,许多大盘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这一时期 “双圈足”也在大量流行。中期康熙青花胎体洁白坚硬、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疏松。晚期康熙青花多为青白釉,胎体变得更轻,而且底足普遍平切。

  在康朝中期的时候,随着技术的成熟,尤其的官窑器采用更多的高岭土,对于原料的淘冶也更加细腻细致,因此瓷胎更加细腻,润滑,胎体也更加洁白,坚硬,因此康朝青花瓷有断面“糯米糕”之称。因为瓷胎组织均匀细密,所以康朝青花瓷胎薄,但分量重的特点。

  清朝康熙皇帝开创了被后世称为“中国封建史上最伟大、最辉煌”的康乾盛世,单就制瓷业而言,康熙时期的景德镇在继承明末民窑制瓷业旺盛的生命力与蓬勃的创造力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取得了民窑与官窑并驾齐驱的辉煌成绩。因此可以说,康熙景德镇制瓷业是一个人人堪称大师,件件皆是杰作的时代。而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康熙青花瓷。

  清初青花瓷器胎体厚重呈灰白或灰黄 色,瓷化程度较好,胎釉结合紧密,多数釉面呈鸭蛋青,透明度较差,光泽度不强,个别釉面有缩釉,大部分有酱口,同时许多大件琢器底部不施釉,修胎也不太规整,盘碗底部厚重,口沿逐渐扁薄,圈足稍微向内收,有的器物足沿经过工匠仔细修琢后,还出现有泥鳅背现象,较光滑,底边还带有窑红即火石红。

  由于瓷器制作工艺的发展,制瓷所需之胎土陶炼得更加精细,原料的提纯也有了一定发展。致使器物胎体更加细腻、坚硬、纯净,故此胎体中铁杂质的含量大为减少,“火石红”的现象也很少见到。

  早期青花使用浙料,呈色灰蓝,个别发色较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相近。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明嘉靖青花蓝中泛紫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