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 | 燕归来:天空里的一片云

 原鄉書院 2021-02-09


燕归来

天空里的一片云

徐家的花园里站着一个清秀的男孩子,他每日到黄昏时分都会来听园丁给他讲故事,他望着天空繁星点点,一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的月亮给了他无限的遐想。

诗意的种子或许便是从那时种下的,富足的家庭给了他自由,私塾的教育给了他滋养,而一个法名叫志恢的和尚给了他一个人们永远记住的诗人的名字:

那一日,徐家公子周岁,一个和尚从门口走过,徐家请进和尚为少爷讨个吉利,那和尚一见小少爷便说他是麒麟再生,于是,徐家老爷在这位少爷后来赴美留学时,以“志可摩天,修德成器”之意,为他改名——徐志摩。

在康桥之前,徐志摩都不是诗人,他也并不是要做个诗人。

他活泼,自由,乐观,私塾的生活使他有了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但那个时候,革命的烟火,新思潮的出现更影响着这个少年,他遇到了重要的人:梁启超。除了他一贯热爱的小说外,他开始读一些激昂的文字,并延续梁启超从改良小说开始继而改良社会的思想,小小的年纪便写下了《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一文。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他活跃,积极,和梁启超成为了忘年之交,他有了明确的目标,告别恩师,赴美求学,学西洋以为己之用,他要做的是中国的“汉密尔顿”。

我们的诗人手捧《相对论》,在“五四”的浪潮涌来的时候,他喷发的是革命的热情,同时,他怀抱政治和经济的理想,却在美国资本主义的残酷社会里看到了他所不能忍受的黑暗:烟囱里烧焦的儿童,资本家的残忍掠夺,劳工生存的被压迫……正如他所说:“我是个感情性的人”,于是,他又遇到了另一个重要的,虽然是之后与之失之交臂的人:罗素。

罗素的思想影响着他,罗素认为人生的美好是天然、友谊、美和纯粹的知识,他研读罗素,受罗素的和平演讲的强烈影响,徐志摩对和平和自由的认识更加深刻,追寻罗素的愿望也日益强烈,革命的脚步不止只有一条路,于是,他毅然决然放弃即将获取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头衔,决定赴英国追随罗素。

从美国到英国,纵然是革命的思考,却也无不是那颗诗意种子的萌发。心荡如潮水,徐志摩来到英国,罗素却已不在,此时的罗素正在中国讲学,他有些许失落和遗憾,但正是这份失之交臂,使他走入了诗坛,走进了他人生中最美的地方:康桥。

康桥的那一波柔水,照射了徐志摩诗的情怀,更多地是照射了一个女孩子的容颜,她就是林徽因。

徐志摩走入文坛的转折还因为一个人:狄更生,正是狄更生的帮助,他才走入了英国的国王学院,在剑桥的雨露里,他开始撞见自己那颗浪漫而自由的心,雪莱、泰戈尔……古典主义的浪漫诗篇开始让他越来越明确了自己的追求,那就是对人生真、善、美的追求。

在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里,他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看一回宁静的桥影,

数一数螺钿的波纹;

我倚暖了石阑的青苔,

青苔凉了我的心坎;

……

——《月下待杜鹃不来》

无数回的黄昏下,康河的柔波都动荡着诗人的心,他可以做一夜的诗,而这一夜的诗都是为了给他想了一世的人。他说:“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这一春,是康河给他的心灵的放歌,他要大声放歌给他此生所不得之人,林徽因。

在那七月的康河边,她正失意罗素的身影时,他看到了林徽因的身影,那是一个女子第一次闯进他的心。一个有志的青年,一个浪漫的才子,在康河温柔的涟漪里撞见了一个诗心梦幻的女子,除了动心,还能有什么?他们谈诗,谈梦,谈艺术,谈康桥柳荫下那一潭萌动的春水……林徽因爱意青青,却进退两难,徐志摩坚定执着,在康河的柔波里他甘心做一条水草,随着她的心摇荡,摇荡……

在诗人的心外,还有一个女子,她就是张幼仪。秀外慧中,贤良淑德,可她却走不进诗人的心里,他们之间隔着中国传统的新与旧,进与退。纵然张幼仪并不是一个完全刻板执守传统的人,但,他们的相遇或是太早,亦或是太晚,恰逢在一个最不合适的时候,诗人要自由,时代刚刚给热血的青年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他怎会停在檐角?

这烦恼结,是谁家扭的水尖儿难透?

这千缕万缕烦恼结是谁家忍心机织?

这结里多少泪痕血迹,应化沉碧!

……

来,如今放开容颜喜笑,握手相劳;

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听身后一片声欢,争道解散了结儿,

消除了烦恼!

——《笑解烦恼结》

这是徐志摩写给张幼仪的唯一的一首诗《笑解烦恼结》,和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离婚通告刊登在一起,这是告别,也是开始。张幼仪努力地让自己感受什么是解脱,从痛苦开始化茧成蝶,求学,经商,样样她都要用心地做,也许,她理解徐志摩,理解即便不是徐志摩也会是别人,即便不是她张幼仪,也会是别人。她进了东吴大学教德语,成立了上海最新潮标志的云裳服装公司,甚至,她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银行家,每走一步,她应该更理解了诗人“无情”的真情。离婚后,他们反倒通信频繁,也许是友情,亦或更多的是亲情,诗人一定在信中以自嘲的口气跟她说过:我最初的梦想曾是中国的“汉密尔顿”,而你却成了银行家。

而诗人的开始呢?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这是一个偶尔,却是永久的爱。在爱里,他满载一船星辉,撑一支长篙,去寻梦,去寻彩虹似的梦……可,梦的尽头是悄悄,多情的诗人,你可知?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林徽因走了,带着徐志摩最美丽的梦走了。等徐志摩回到康桥边,留下的只有康河哀伤的悠波,凉了他的心坎,湿了他的双眼。

林徽因回国和梁启超的公子梁思成订了婚,为什么?诗人不明白,每一个读者也都不明白?也许是林徽因的出身和她高雅的生活里没有过这样激情的波浪,十六七岁的少女哪分得清诗里的彷徨?也许是多年后如她自己说的诗人爱的不是她,而是诗里的林徽因?也许还是林徽因明白,只有彼此像诗一样去飞扬,才会留住最永久的爱?

徐志摩要将这爱看个究竟!从美国到英国,他为罗素而来,从英国再回中国,他为林徽因而去。风不要邂逅云,而是要去追求,可风,越近,云,越散。

林徽因和徐志摩做了最后一次告别,在泰戈尔的诗篇里,他们一起上演了《齐德拉》,就让爱永远留在诗里吧。诗人仿佛看到了康河里那青青的柔波,她在朝他挥手,轻轻的,一别再别。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再别康桥》

别了,他的初恋,别了,他的康桥。“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偶然》

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去了美国读建筑,留下了诗人独自的蹉跎。

很多人都觉得林徽因爱着徐志摩,但也许是怕失去徐志摩,难道真的如她所说的:“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我大胆地猜一猜,林徽因说的对,也不对。

诗人毕生都在追求性灵的真和美,他成立了“新月派”,“新月”取泰戈尔的《新月集》,泰戈尔的诗容浪漫与现实,体现和协,泰戈尔认为诗人的人格和诗是统一的,而徐志摩正是崇敬这样的人格,泰戈尔访华期间,他全程陪同并承担了翻译工作,也使他对一轮“新月”有了更完善的理想,正如泰戈尔指出的诗的基础是一个伟大感情冲动的传播。我们的诗人何曾少了这样的感情冲动?于林徽因是,于陆小曼是,于“新月”也是。

在“新月”期间,徐志摩、胡适、闻一多等一大批新月派诗人在尝试和创作浪漫体的诗歌,而正是对于浪漫的追求,招来了许多文人对于徐志摩艺术和主义上的怀疑,甚至有人称他为“风月诗人”,郭沫若、鲁迅等也与他发生过笔尖上的摩擦。我们回首想一下,徐志摩最初的梦想是什么?中国的“汉密尔顿”。汉密尔顿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徐志摩的革命意志是坚定的,而他走向诗歌,不是他放弃了革命,抛弃了主义,只是他希望从心灵的发掘上去唤醒人对美的追求,在炮火下开一朵心灵之花,让革命超越阶级,或者更高的看不是人与人的问题,而是人与宇宙的问题。在徐志摩逝世多年后,鲁迅也说到关于《语丝》对他的批评其实也是阶级的问题。

诗人的感情从来不曾离开这个社会,何乎风月?如此来看,林徽因觉得诗人对他的爱游离了人间,那怎么还会有陆小曼?这人间烟火,诗人是要的。

陆小曼像一束明媚的阳光照射进诗人的心里,她是那样的耀眼!这一束真实而勇敢的光芒,一刺进徐志摩那颗风雨淋漓而也同样勇敢的心中之时,火焰便炽烈地燃烧了。

小曼:

......你要告诉我什么,尽量的告诉我,像一条河流似的尽量把他的积聚交给天边的大海,像一朵高爽的葵花,对着和暖的阳光一瓣瓣的展露她的秘密。你要我的安慰,你当然有我的安慰,只要我有我能给;你要什么有什么,我只要你做到你自己说的一句话——“Fight On”(去搏斗吧)》......

这一场恋爱可谓是倾城之恋,两个都是风流人物,一个是诗人,一个是名媛,哪里都是他们的话题,这场爱之战,是要被支持?还是要被唾弃?从徐志摩的《爱眉小札》里可以看到,翻涌的浪花再大,而舵手只要有了方向和勇气,再大的浪涛也会被踩在脚底。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粘住了她的衣裳,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融,消融,消融——

落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雪花的快乐》

他对陆小曼的追求也无不是对自由的追求,他要一份真,一份美,也要一份如诗的生活。

陆小曼出身名家,自小就极负画画天赋,聪明又有才华,诗书、外文、钢琴、戏剧......无一不通,十八岁就在外交部做外交接待工作,写诗做文,办画展,风韵人才皆闻名社交界。可她的第一次婚姻将她的才华掩盖,如果不是她也受那个时代婚姻的枷锁所固,她的理想是做一名女外交官。

十里洋场,霓虹闪烁,陆小曼终于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了,她成为了中国第一位离婚的名媛。人生莫不是这样戏剧,徐志摩是中国第一个离婚的人,为了爱情和自由,陆小曼也是为了爱情和自由,他们的结合似乎是解放的爱情的标志,似乎可以真的自由了......

“我想在冬至节独自到一个偏僻的教堂里去听几折圣诞的和歌,但我却穿上了臃肿的袍服上舞台去串演不自在的“腐”戏。我想在霜浓月淡的冬夜独自写几行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但我却跟着人们到涂蜡的跳舞厅去艳羡仕女们发金光的鞋袜。 十二月二十七日”

这是徐志摩的日记上的一天,看得出他这一天并不高兴,也并不自由。他和陆小曼有着不同的方向,他永远是林间,是田野的诗人,而她永远是被追拥捧簇的一代名媛。诗人吟着诗稿,眼前再看不到那片明媚的阳光下飞扬的雪花,再看不见他认得的穿着蓝布袍,眉目间有着特异光彩的小龙。

他有些疲惫,但依然坚强。

胡适也劝过他离婚,可他不会,那个时候和张幼仪他是多么坚决,那是因为他有方向,可对陆小曼,他是爱的,但此刻却失去了方向。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暗淡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诗人觉得有些累了,他读了一首哈代的诗,译为《残春》,此时的上海,春还没有来,那桃花?那桃花?她再来时可还会嫣红?他念起了林徽因的《一首桃花》:

桃花,

那一树的嫣红,

像是春说的一句话;

多多露凝的娇艳,

是一些

玲珑的字眼,

一瓣瓣的光致,

又是些

柔的匀的吐息;

......

林徽因的中国建筑艺术演讲会在等他,她说要用他的诗《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做开场:“这是哪里来的神明?人间再没有这样的境界!这鼓一声,钟一声,磐一声,木鱼一声,佛号一声......”

他走了,走在云间,等待,叹息,飞扬、飞扬......

1931年的11月19 日,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失事于济南的山上,年轻的诗人永远地留在了云间,他只轻轻地招了招手,也许那时他知道了风的方向......

他终于成了天空里的一片云。

在剑桥的草地上,一块白玉石面朝着康河,永远地刻上了诗人的诗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作者简介    

燕归来,本名陈艳,喜欢国学,闲时喜爱读诗,喝茶。希望能在一缕茶香中悟得一份禅意,在一片文字中抒写一份淡然。

原鄉書院回顾,点击可直接阅读


2016年原鄉書院月度优秀作品

原创优秀作品(2015年度)

原鄉書院总目录

本月《就读这篇》《品读》回顾

云在山头:关于一条河的记忆

天峰:是谁,触动了我的心弦

陈珍:遥寄村友

秦汉:看碗菜

燕归来:纸上悲文,纸下凉人

穆建国:爱在雪冬

茹石:水边葫芦丝

恽晓霞:飘雪

李丽红:初吻

鸿雁:春光

阚韶辉:王大雄的梦

罗张琴:四月散章

朱友宏:磨刀匠唐老六

邹慧萍:错姑

崔瑞刚:喝一口“ 瑶池的水

鸿雁:百旺

青子:爱到不爱

褚福海:家父的厨艺

潘志远:哦,那片青青的桐林

代江涛:第一次赶场

陈恒礼:你干嘛非得“喂”我

名家专辑快捷阅读,回复作家名字即可


毕飞宇|陈忠实|池莉|曹文轩|迟子建|格非|韩少功|贾平凹|老舍|李佩甫|刘庆邦|沈从文|苏童|三毛|铁凝|莫言|汪曾祺|王朔|王小波|王安忆|余华|严歌苓|阎连科|史铁生|张爱玲|张承志|


博尔赫斯|村上春树|川端康成|马尔克斯|卡佛|福克纳|卡夫卡︱卡尔维诺


国外名家作品合集,回复“合集”,便可快捷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