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书推荐:《逆商》提升你应对挫折的能力

 橙哲学堂周老师 2021-02-09

  

常听很多家长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的承受力非常差,一点点小事就玻璃心了,变得敏感而脆弱。

这其实就是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不够,心理学上,我们把这个词称之为“逆商”。在我们身处逆境面对困难时,逆商决定了我们是前进还是后退。

今天推荐的这本《逆商》家长和孩子都可以读一读,也许会对它有更多的理解和想法。

书出自美国的教育大师保罗·史托兹博士,他用了20年的时间以科研理论做基础,同时在哈佛、斯坦福等大学付诸实践,不断进行研究升级,最终形成了一套特有的逆商理论,并把它写进书中。

不要感谢苦难,该感谢的是苦难带来的思考,是这些让人触底反弹。

书的第一部分,作者介绍了支撑逆商的三大支柱:认知心理学、健康新论以及脑科学。

认知心理学不仅仅是说我们已经知道的知识,更多的,是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对人的心理活动,而人出于这种心理活动所做的行为。

认知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习得性无助”,就是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所想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习惯性地偏向于“做什么都无济于事”而选择逃避退缩。这是现象,而解决方案也很简单,这时候克服自己的悲观情绪,积极寻找新的办法,就能打破无助。

心态积极了,人也就健康了。这部分也就是书里的第二个支柱——健康新论。

心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这个也很常见了。史蒂文·洛克博士曾经做过研究,对象是一群哈佛的本科生。这些人中,不乏难堪学业压力表现出负面的抑郁情绪,他们的免疫力要比一般人低,经过检查,发现他们的白细胞也比一般人减少。这里有一个循环:白细胞减少会导致人的情绪低落,情绪低落又反过来会降低人的免疫力。

这样看来,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人的身心都大有裨益。

思想上和心态上都做好准备了,是不是说人就具备逆商了呢?不不不,并非如此,决定人的思维的,是大脑。这也就是第三个支柱——脑科学。

书中巧妙地对脑科学做了解释——养成一个习惯可能需要21天,但是,改变一个习惯可能只需要一瞬间:毕竟你不碰滚烫炉子这件事,你只用了不到一秒。

你看,人的大脑会根据身体的反应瞬间改变人的习惯,也就是说,逆商可以在一瞬间就被刺激出来。

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是由会主导习惯,这也就是21天习惯的来由:反复地做一件事,时间到了,大脑就会形成习惯,不断强化。

总结一下逆商的三个支柱是这么联系的:打破固有的思维成见主动寻求突破口,调整自己的情绪,以一个积极饱满的心态来面对困难,除此之外,根据具体情况培养自己的习惯,三管齐下解决问题。

作为父母,对年纪小的孩子自然是要引导的,而且培养孩子逆商这件事,越早进行越好。

这里作者举了个自己的例子:有一天保罗发现儿子拿到了自己学习能力的成绩单,很不高兴。

保罗进行的第一步:倾听,听孩子说话,根据孩子的反应判断孩子的逆商情况从而进行调整。

第二步:询问。孩子表示很困惑,于是保罗就问他:这个测试是什么意思,上面的数字有什么意义,帮助孩子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这个思考的过程孩子势必会有领悟,而最后呢,就采取鼓励的态度而不是说教的口吻。

事实上,挫折是常事,如果父母对培养孩子的逆商无所适从,那就从读这本书开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