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协和医院仅3家!冒牌医院这次能否清理干净?

 逍遥书屋123 2021-02-09

严厉惩处扰乱医疗市场秩序违法行为。

在名称中使用“协和”“华山”“同济”“华西”“湘雅”“齐鲁”“同仁”等知名医院字号的营利性医疗机构将被逐一核查。

2月5日,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发文称,要求全系统主动作为、落实责任,开展坚决清理整治知名医院被冒牌问题行动,严惩扰乱医疗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

“医学界”注意到,相比其在2020年6月1日发布的《关于对知名医院等机构被冒牌问题开展清理整治的通知》(以下简称2020年《通知》),此次通知释放出一种绝不姑息的态度与信号。

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截图

彻查知名医院被冒牌问题

在此次通知中,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全面清理含有知名医院字号的市场主体。具体表现为:

1.对未办理医疗机构许可证或者证照不一致的营利性医疗机构,一律责令变更名称;

2.对营利性医疗机构以及医院管理、医疗美容、药品等相关行业企业,其名称在使用中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一律依法予以纠正;

3.知名医院之外的营利性医疗机构,无权利人直接授权的,一律不得在名称中使用“协和”等知名医院字号。

而在2020年《通知》中,关于知名医院被冒牌问题,文件表示要“加强对知名医院等机构字号的保护”。具体表现为:

1.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主动与全国名称规范管理系统对接,进一步完善名称禁限用字词库,及时更新保护知名医院等机构相关字词;

2.加强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名称的规范管理,对含有“协和”等知名医院名称相关字词的企业名称,无授权的一律不得登记;

3.已经登记注册的营利性医疗机构,无投资关系或相关授权的,指导其变更名称。

上下内容对比可见,这次,市场监管总局要动真格了。

天下苦冒牌医院久已

事实上,知名医疗机构名称被冒牌早不是什么新鲜事,民间对此怨声载道、痛恨不已。2月5号起,新浪微博话题“协和等知名医院字号不得擅自使用”的阅读趋势不断上升。截至2月7日下午3点,该话题的阅读量已达3.6亿次,讨论1.1万次。

相关微博内容下方,吐槽、嘲讽的评论比比皆是:“本地的协和医院就是莆田系医院。”“我们一个不入流的小县城居然有协和医院、博爱医院、爱仁医院,牛!”“全国医院名字里带‘协和’的估计也就几万个吧。”“我还以为是全国连锁的呢。”

微博评论截图

“医学界”通过天眼查搜索“协和医院”发现,名称中带有“协和医院”的医疗机构有83家,最近一家成立登记于2020年6月3日。

但实际上,国内仅有3家真正的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分别位于北京、福州和武汉。

天眼查页面截图

对公众来说,“协和”等知名医疗机构名称意味着卓越的医术和治疗手段。患者慕名前往却被冒牌机构欺骗还是次要的,一旦因此延误了病情,或者被错诊、误诊,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对正规医院来说,其合法权益和公众形象受到了侵害,如果想要依法维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据《法治日报》报道,2009年,国内才出现“首起医院商标侵权案原告胜诉”案——湖北省新华医院诉山东烟台仁爱医院侵犯服务商标专用权纠纷案。

历经半年,跨省维权的湖北省新华医院才最终胜诉,获赔仅8万元。从法律角度讲,知识产权案件通常用时长,投入成本很高,赔偿却可能很少,这也是很多医院保护知识产权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愿市场监管总局此次的雷霆手段,能还知名医院以“名称清白”。

来源:医学界智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