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半生飘泊半生愁 2021-02-10

编者按

苏州河位于中心城区(外环线以内)的42公里岸线中,普陀段绵延曲折的河道长度约15公里,两侧岸线全长约21公里,自然形成18个弯,可以说中心城内苏州河的一半岸线在普陀。在第一阶段的贯通工程中,以“花漾苏河十八湾”滨水绿道串联了M50创意园、宝成桥南岸、建德花园周边等节点滨水空间,给人们带来了开放、透绿、亲水的感受。

近期,普陀区正以“苏河之冠”为意象,面向全球征集21公里全线提升方案,据了解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踊跃参与,在期待的同时,在即将到来的春节长假,不妨让我们去看看已完成的“花漾苏河十八湾”,并给普陀段的全线提升提出更多金点子。

Vol. 2

Putuo District

of Suzhou Creek

普陀 花漾苏河十八湾

3个地标:M50创意园;宝成桥南岸;建德花园周边。

受访人: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第一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毛项杰;副院长,刘江。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3个地标滨河空间区位图

PROJECT BACKGROUND

项目背景

苏州河普陀区段沿线为中心城成熟片区,在贯通工程前,多处沿河空间在滨水单位或者居民区范围内。一方面市民想要沿河观景走不通;另一方面邻着苏州河的地块也没有享受到滨水景观的福利,地块内临着苏州河的往往是一片尽端消极空间,处于荒弃或者堆物状态。贯通工程就像中医里的“疏通经络”,通则不痛,随着贯通工程的实施,三个断点迎刃而解,沿线片区也再度焕发活力。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M50创意园段

滨水空间赋能苏河艺术园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M50创意园这座从民族纺织工业园区转型而来的创意园,沿苏州河而建。曾以鲜活蓬勃的涂鸦艺术生态闻名全国,是上海涂鸦的“大本营”。先后引进了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户艺术家工作室、画廊、高等艺术教育以及各类文化创意机构,是上海当代艺术的发源地之一。

随着当代艺术博物馆、徐汇西岸、兴业坊等一批公共艺术聚集地的兴起,M50近年来的关注度被稀释了,加之其所在的位置处于深入苏州河的一座半岛,尽端交通也给它带来不便。贯通前,苏州河岸线是园区最深处,滨河的位置并没有给园区增添景观和人气。

也许是河流与艺术气息相投,在苏州河滨河空间贯通的第一阶段,M50便主动退让河岸空间,最早于2019年年中,已完成了第一段景观步道,并随着参展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向公众开放。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M50创意园区段滨河空间总平面图

漫步M50创意园段,可以发现这些兼顾场所历史和空间条件的设计巧思:

一是通透。园区沿苏州河的146米岸线打开了,一条蔚蓝色加醒目黄色边线的塑胶健身步道,串联起亲水平台和几个园区入口,一直通往未来的千树广场。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滨河步道莫干山路入口处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俯瞰M50创意园段滨河步道

亲水平台以北,在空间条件有限的岸线段,3米宽的健身步道与M50创意园之间,设置了透明栏杆和局部开口,避免空间逼仄,透明围栏后露出的装置作品也成为漫步中的风景,空间隔而不断,形成了有趣的对话。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步道与M50创意园之间的透明栏杆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从M50园区可直接走到滨河步道

二是工业风。贯通步道景观设计风格延续了纺织厂的历史印记,在地面、台阶、墙体、小品的设计上营造与工业遗产相适应的独特景观气质。

入口景墙采用斑驳的锈钢板材料,结合苏州河剪影描述了苏河十八湾的由来。“苏州河流经上海,形成90度以上的河曲13个其中11个在普陀区段。该段共有18个较大的湾,称苏州河十八湾。目前较多见得名为:长寿湾、潘家湾、昌化湾、子湾、梦清湾、小沙渡湾、朱家湾、小花园湾、谈家渡湾、沙场湾、小万柳堂湾、学堂湾、九果园湾、长风湾、火花湾、北新泾湾、新长征湾、祁连湾。其中,既有约定俗成的,也有新建道路、景观命名的。”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莫干山路滨河步道入口景墙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工业风小品,logo、花箱、台阶

三是自然与生态。M50段可以布置绿化的宽度非常有限,却令人感到勃勃生机,可以说绿化与生态场景的设计细到每一处空间,连墙壁都没有放过。步道两边林灌草结合,乔木、开花灌木和地被花卉,随着地势种植,模拟出自然界的生物态。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绿植层次

建筑立面上,绘着影影绰绰的树林,麻雀在树枝上鸣唱,狗獾躲在树后,獐子和白鹭仿佛在沼泽涉水,它们都曾经是这片湿地的居民。墙绘与生态场景相融合的设计拓展了这一片的景观深度。特别是清晨,当东方的晨光把树木的影子投到墙上,虚虚实实之间,仿佛动物们又都回来了。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曾在这里生活的生灵

四是无处不在的艺术。M50园区本就以环境艺术为特色,园区内的角角落落都可以发现艺术作品与建筑、与场景天衣无缝的契合。这趣味自然溢出到步道上,处处有惊喜,耐人寻味。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园区内的小景(时有变化,需要自行发现)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原来藏在园区角落的作品,变成步道的借景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步道上的街道家具与围墙

宝成桥滨河岸线变迁

生活-商业-休闲的融合

1931年建成的宝成桥原本是座木桥,1971年改建为双曲拱钢铁桥,后经过数次维修和修饰,景观风貌一度与苏州河的气质不协调。2019年,在安全性加固的基础上,宝成桥与相邻苏州河步道提升同步实施改造。

这次改造延续苏州河历史桥梁,如乍浦路桥、河南路桥的经典元素,并与周边建筑色彩相协调,对宝成桥外观化繁就简,成就了一座落落大方的新经典。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宝成桥改造前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改造后的宝成桥

宝成桥南岸滨河空间贯通,将原来被周边单位、小区占用的公共绿地退还至权属范围内,打通断点367米,腾地面积11300平方米。腾退出的空间如今变成了风光优美的亲水空间。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宝成桥南岸滨河空间总平面图

绿化设计尽可能多的保护、保留原有大型林带的林冠线,增加色叶、观花植物以丰富景观层次。生长经年的原有植物错落有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然林相,以此为基底的设计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柔和气息。

退让后小区新建围墙上设置了门禁系统。原本是小区内尽端两边不通的绿地,如今居民刷卡就可以来到河边,沿河可以漫步至相邻的创想塔园区喝杯咖啡,或者一路漫步至更远,滨河空间成为了周边小区居民散步、休闲的后花园。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小区围墙门禁、滨河绿廊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亲水广场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座椅、围栏小品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创想塔创意园区围墙打开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灯光设计考虑到观景视角,采用日间隐藏,夜观泛光的手法,营造雅致环境

建德花园段

苏州河畔的“小外滩”

建德花园濒临的苏州河段水面比下游更为开阔,滨河空间也预留充足,被当地居民爱称为“小外滩”。

这片公共绿地曾经圈在建德花园小区内,贯通工程启动后,小区围墙拆除退至权属范围内,退界20-30米,腾地面积15534平方米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建德花园周边滨河空间总平面图

由于拥有足够空间,该段滨河空间采用了退建二级挡墙的方式,把防汛墙退到道路边,与景观结合设计,营造自然缓坡、退台。没有了高高的防汛墙阻隔,人们可以更为亲近水面了。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二级挡墙退让出缓坡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看台式的台地广场,给予更多互动场景

宽阔的、带有地势的滨河空间,为设置健身步道、阳光草坪、微型体育场、休息凉亭、雕塑艺术作品等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小区新建的铁艺围墙实现了“透绿见绿”,贯通后,从原来较为单一的绿化带,变为如今走出小区就是一片充满活力的公园风景,苏州河边的“小外滩”名副其实。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慢健身步道、微型体育场,满足儿童健身活动需求。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苏河新景——普陀花漾苏河十八湾

▲雕塑小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