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管理者的成长路径

 宇尘埃的图书馆 2021-02-10

    一个团队要发挥出“1+1>2”的效应,需要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很遗憾,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做管理,也并非所有在做管理、带团队的就都适合做管理,不适合做管理的管理者并不妨碍其做有效的管理。

自1997年参加工作近24年以来,专业从机械制作到软件开发;领域从公安航天,到各个部委、各级政府、中央企业的行业/IT系统开发以及项目建设;企业类型从合资企业到准央企,到民营企业,后来又到央企,认真分析研究了各级管理者的做事风格和行为特点,发现了以下有趣的事。

第一,管理素养是与生俱来的。即,有些人天生适合做管理。不讨论学生时代,只看走出校门之后,步入职场前几年从小白到职业人的进化过程。很多优秀的管理人员在毕业半年或一年之后就能够胜任不同级别的管理岗位了,只要不是运气太极端往往也开始承担管理角色。以后更换单位,调动工作,即使从零开始,再次走到管理岗位也不会太久。

第二,学而优则仕,技而优则管是普遍发展路径。但很遗憾,往往这样很难得到预期的结果。根源在于管理技能可以培训、学习获得,但管理素养不会,只能是天生的品质+长期的实践。做好管理和打好仗一样,没有捷径,看书是看不来的,纸上谈兵终是一个笑话。就好比有人天生适合写程序,很多创意和想法,有人只适合搬运代码,搬的还比较慢。不过,良好的专业技能往往还是做好管理的基础,至少是敏锐的专业嗅觉。那是不是后天学习和培训就不重要了?也不是。持续学习和提升的能力本就是管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学习技能,还要锤炼内心。

第三,好的管理者一般都很有胸怀。这个胸怀,不等于大度宽容,而是格局比较大,视野比较广,即胸有甲兵。有位名人说过胸怀都是委屈撑大的。宇尘埃认为,这句话不尽然。委屈撑大的不一定是胸怀,也可能是更大的委屈:),把胸怀撑大也是一种很了不起的能力,这需要先天素养、也需要后天锻炼。

总言之,管理是一种素养,不完全是学问,其取决于天分、来源于实践,只有适合与否,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宇尘埃2021年2月10日于北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