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许许| 中央部委处长何以选择永久留任挂职地

 新用户12603780 2021-02-11

我们会发现,就座于主席台的领导同志,往往举止得体、照应周全、思想深邃、满舌生花。

正如原文化部部长王蒙说的:部长是可以做出瘾来的。官可以做得有滋有味,权可以掌得利国利民,话可以说得高屋建瓴,事也可以办得外圆内方。与自己不喜欢不一致的对手也可以练一练、耍一耍、陪一陪,可以很投入、很刺激,很满足也很昂扬,也很有趣味。这样的身份有挑战性,有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充实性,有丰赡的作为,有大眼界、大思维,有崇高信念也有成就感满足感,而且有大回报。

威仪棣棣、收放自如,是与生俱来的吗?这里面,当然不排除天赋的因素,但主要的,是后天修炼的结果,是职权职位、思想内涵支撑保障下,经由一次次实践锻炼、挫折失败和不断调整修正、完善提高造就的。

最近我有幸被抽调参加了某项工作,有机会随同到不同单位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起初组里的领导带领我们前往了两个单位,领导的思路开阔、鞭辟入里、出口成章和高情商,以及挥洒自如的风度仪态,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学到很多、很受教育。

后来,组里前面几位领导突然都有事脱不开身,安排剩下我们几个去往后面几家相对不那么重要的单位。由此,末了点评时,排名似乎最前的本人被赶鸭子上架了,面对职务层级高出自己若干、水平经验均实打实的领导干部,产生了较丰富的体验和感受。

讲话,是基本领导才能和主要领导方式,其高低取决于讲话者思想认识水平、对事物的熟悉程度、知识面和表达的技巧。这就需要加强日常学习和研究、思考和谋划,以及,不计其数的实战训练和复盘总结。

政客实质上与演员无异,一样的都是凭借飚演技立足和出头。不同在于,政客的表演是在现实中而非呈现于影视作品里,且能借助于制度、权力、资源和机器的力量作用于经济社会生活,从而推动民生福祉和文明进步。其中,在出演的形形色色场合中,主席台,就是秀演技的重要场所与平台。

我在连续讲过几次后,总体感觉是渐入佳境,并越来越游刃有余。比如语气上,从僵硬而至谦和;神态上,从局促到自然;动作上,从拘谨到大方从容;结构上,从松散到紧凑,进而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甚至妙语连珠、出口成章;礼节上,从手忙脚乱、照顾不周到八面玲珑。包括哪些话该说,哪些不必说,何处宜选用什么字眼,以及如何使受众的自尊得到最大限度保护提升等等,均逐渐拿捏到位。

真正考验和锻炼人的,是面部被聚焦、一举一动暴露于大庭广众的大场面,而非我们平时面对比自己职位低又极熟悉的下级训个话、交代个任务那样的小打小闹。由于目光和镜头聚焦,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一言一语,都尽显演技实力和修炼火候。从未坐过主席台的人以为这很简单,本色出演就是;事实上,没有足够的内功,根本做不来。

我之所以能渐入佳境,盖得益于我每一次讲过后的复盘和有针对性改进,特别是能有机会在下一次中加以运用,从而得以巩固提升;同时,很重要的,得益于自信心的逐步增强。

这便凸显了水平提高的两个关键点。一是锻炼、试错的机会,二是身份职位支撑的底气、自信。

两个年龄相当、同时入职的人,一位很早走上领导岗位,另一位长期停留在底层,即便前者不太努力而后者拼尽全力,若干年后,前者的水平也会大大超出后者,且愈来愈不可同日而语。究其原因,除了人际接触面有高低优劣导致所受影响熏陶不同外,很重要的是前者锻炼修正的机会多,从稚拙到老练的飞跃,在一次次实践中完成。而后者,最多只会纸上谈兵,幻想自己是行的,却在实战中一败涂地、惨不忍睹。

一位仁兄,中央部委处长挂职于西南内陆某省份一个原贫困县,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兼一个原贫困村的第一书记。他在第一轮挂职到期后,选择了代表部里继续在当地挂职,前后共在基层躬耕了4年。就在前不久,他所在的贫困县和贫困村顺利脱贫摘帽,而他,竟出人意料选择了永久留任!

这是怎样的勇气和果决,远离妻儿、撇家舍业,从首善之区到贫困山区扎根。而挂职结束作出永久留任决定的,他并非绝无仅有,听说还有不少像他一样的处级干部,均果断放弃中央机关的工作、大都市的生活,留在了相对落后地区的异地他乡。

我猜测,留住仁兄之人和心的,除了对多年挥洒汗水、竭智尽力那片土地及其民众的不舍和热爱、牵念和记挂,更是因为,在这里,他作为父母官,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价值与自信。

毕竟,处长,在部委机关里算不上什么官儿,且多如过江之鲫。但在一个县市区,县级干部却是寥寥可数,属绝对的大领导;更何况,以仁兄拥有的背景、学历、年龄、才智、履历等特殊优势,上升空间是相当大的,正市厅级根本不在话下,甚至极可能更高。这是一直呆在大机关里不容易做到的。

促成仁兄对自身重新定位、作出目标调整的,正是他在地方的领导实践经历,是在一次次的历练中,在众所瞩目、众星捧月中,从意识深处确立了自己身为重要领导的身份、责任和担当,找到了价值感、存在感,有了更多的自尊、自信。

这同王蒙做部长的体会是完全一样的。王蒙说:至少在文化部范围内,感受到了被信任、被依靠的滋味。说话算话的感觉真好。你还从来没有这样地相信自身的确实存在。被周围的人所期待的感觉真好。不断地思考、计划、商议、听取、决定、实行、分析、讲解、辩论,扯满智力的风帆的感觉真好。受到优待受到礼让与照顾的感觉也不错。不论出席什么演出晚会,都是先进贵宾室,后坐全场最佳座位。新皇冠车的音响真好。到处受到欢迎和哪怕是讨好的感觉真好。

正是享受了上述的种种好,便很难再回去了。这是由类似“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棘轮效应决定的。由此可见,仁兄的选择,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他对工作和角色全身心投入了,进入状态了,演技日臻精湛,所以欲罢不能,无法再重回过去的屈居人下、仰人鼻息、受人役使、忙碌琐碎中。

一名干部领导水平和能力的提高、角色的进入,以及内驱力的激发和干事创业激情的迸发,仰仗的是领导职位提供的常态化、经常化锻炼与体验平台。这从仁兄身上得以实证。

我近期之所以能渐渐找到感觉、进入状态,除了得益于偶得的锻炼平台,还与前面提到的自信心有关。不过,这个自信心,并非来源于职务职位;恰恰相反,面对一众的高官显贵,职务令我自卑和尴尬,反而影响发挥。我后来靠的其实是自我鼓励、自我打气,而我假装的自信,竟也意外让别人尊重起来。

但是不管怎么说,没有职位的坚实支撑、增光添彩,一方面自己缺乏自信,另一方面别人也一定会轻视。

如果你仔细听就会发现,在民主生活会上,书记代表班子作对照检查时的语气语调和个人作对照检查查摆剖析时的语气语调,会有细微差别。代表班子发言时,往往语调铿锵、稳重有力、杀伐决断;而代表个人发言时,则似乎稍微心虚气短了些,音量也略小一档。


这说明,在心理上,职务身份与责任,带给人更多的自信与底气。这也是领导同志在主席台上器宇轩昂、妙语连珠的重要原因。

除了一腔孤勇、天真烂漫的愤怒青年和理想主义者,大概很少有人真的以为社会是完全公平的、人与人是完全平等的。党纪国法面前是一定人人平等的,但行走江湖,特别是在机关里,却必然等级森严、三六九等。

每个人,根据职务和地位高低,都要在全部场合、全时间段内,无条件接受他人给予的差异化、个性化排名和定位、估价和礼待。

当然你也可以将此理解为只是分工不同,并不存在尊卑贵贱,从而坦然地、安心地原地踏步。不过很快,你会品味到被毫不客气冷眼相待、颐指气使的滋味,或者被礼节性优待而实际上内心鄙视的滋味。

这不是人们势利,而是人性与利益使然。人都是趋利避害、趋吉避凶的,这是人的生存本能;人也是钟爱优秀先进而蔑视无能落后的,这是人类向上向善的动力源泉。职务越高,意味着手握的资源越丰富,越可能给别人带来利益,也可能影响甚至决定别人的命运前程;职务越高,意味着能力越强本领越大,因而值得崇拜和尊重。

那些强调自己不在乎职位高低的人,往往只是说说而已。比如说你会否认自己其实非常在意个人在任何场合的排名和座次吗?一定不会!如果不小心把你的名字或座次排错尤其是排低,你会万分介意、非常不爽。因为你知道排名这事,真实准确反映了你的实际地位以及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代表着权力和影响、尊重和自尊。

这是会议筹备中摆桌签被高度重视的原因所在。部门有部长级领导出席的会议和活动,有的负责司局的司局长会亲自查核桌签摆放情况。小题大做吗?绝对不是!摆桌签这事貌似小事,却关乎领导的重大关切、核心利益和心情,以及对你的印象和态度,必须做到严肃认真、慎之又慎,反复检查、确保无误,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通过参与一项跨部门的工作,对日常可能比较麻木的事情,会有更深刻更真切的体会。一言以蔽之,职位,值得追求和拥有。其不仅使你得到尊重、受到礼遇、提升自信,更是提供了锻炼成长的平台,而不是在多数场合下,连发个言的资格都没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