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氏春秋·察传》“夫得言不可以不察”逐句对照翻译

 竹梦e1ieyioyps 2021-02-12

《吕氏春秋·察传》“夫得言不可以不察”逐句对照翻译

说明:以下黑色字为原文,红色字为翻译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传闻不可以不审察,经过辗转相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

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所以狗似玃,玃似猕猴,猕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别就很远了。

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这是愚人所以犯大错误的原因。

------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听到什么如果加以审察,就有好处;听到什么如果不加审察,不如不听。

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得知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得知孙叔敖,审察他们,因此国家称霸于诸侯。

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吴王从太宰嚭那里听信了越王勾践的话,智伯从张武那里听信了赵襄子的事,没有经过审察便相信了,因此国家灭亡自己送了命。

------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鲁哀公问孔子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真的吗?”

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孔子说:“从前舜想用音乐向天下老百姓传播教化,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乐正。

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夔于是校正六律,谐和五声,用来调和阴阳之气。

而天下大服。因而天下归顺。

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重黎还想多找些象夔这样的人,舜说:

“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

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

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夔能调和音律,从而使天下安定,象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

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都城的人人纷纷传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人使用,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象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国,有个读史书的人说:“晋军三豕过黄河。”

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

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古文‘己’字与‘三’字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相似。”

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到了晋国探问此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

------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言辞有很多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

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是非的界线,不可不分辩清楚,这是圣人需要特别慎重对待的问题。

然则何以慎?虽然这样,那末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

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