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不止一个朋友给我推荐《天道》,说这部电视剧你一定要看看。借着在医院陪护父亲的机会,半个月,零零碎碎看了一遍。的确不错。趁着热情,又把原著小说找出来,读了一遍。 用哲学的话讲,作者以及故事的主人公丁元英,都可以说是坚硬的唯物主义者。丁元英建立"格律诗"的过程,就是一次完美的唯物主义矛盾论与实践论的应用过程。通过对于事物发展规律的分析和掌握,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促进事物的进化,从而达到既定的目标。我们知道,在实用的层面,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确是主导这个世界的王者。 实事求是,用阳谋而非阴谋,是丁元英的两大特点,这也是唯物主义政治哲学的精髓。其实我们还可以再加上一点:顺势而为。这是道家的思想,也很符合唯物主义阶段论。顺势而为,所以丁元英能够做到不争不怒,不惑不怨,达成所愿。 对于丁元英的做事风格,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无声无息,有始有终。无声无息是低调前行,不咋咋呼呼。这个好,真正能够干成一点事情的人,都得有这种不追求掌声,鲜花和赞美的本事。能坐得了冷板凳,受得了狐独,寂寞。能跟自己相处好,不抱怨自己,责怪自己,也不自恋自怜。不卑不亢的对待别人,也不卑不亢的去面对自己。有始有终,则是事情的进展无论好坏,结果如何,都要有一个句号。这首先是对自己的责任,其次才是对别人的。把自己摆在前面,不是说自己很重要,而是说,让自己心安很重要。自己不安,怎么安别人,又何以安天下。 这也是丁元英在开始之前为什么要上五台山的原因。他当然不需要拜佛,自己就是自己的佛。也不需要去寻找一个救世主,自己就是自己的救世主。丁元英上山,只是需要应证一下自己的感悟,需要一个与世无争的旁观者给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体悟提出看法。丁元英在佛的槛栏前,在上帝的窄门中,然而他既不想去到佛的国,也不想去到上帝的天堂。 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借心学一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丁元英就是那个了悟了道之心体的人。往前一步,他就是圣人,就是佛,就是神。然而这是没有意义的,丁元英只是想做一个明白人,没白活就好。 芮小丹要求韩楚风评价丁元英,韩说这是个明白人。这个评价好,准确不过分。然而绝不简单,世界虽大,人虽多,明白人不多。明白人做事:无声无息,有始有终。明白人处世: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所以芮小丹也是故事中唯一配得上丁元英的人。这是个明白人。只有明白人,才能理解明白人。红颜知己为什么无价,为什么重要?盖此而已。 丁元英理解世界的方式也很有意思,三个层次:技术,制度,文化。这几个角度当然是很精确的,然而与灵魂无关。说丁元英是坚硬的唯物主义者,这也是主要的证据。技术是最低的层次,解决的主要是个体的生存问题。制度则解决的是群体的存在问题。个体以及群体,要发展,要延续,则要靠文化。 王庙村的人,处于最低级的技术生存层次。格律诗公司的成立,造就了制度的建立,解决群体的存在问题。再进一步,要发展,就需要文化的引领。可惜的是,王庙村的人们离这一步太遥远。所以,他们只能在技术的井底匍伏生存,偶有几个人借助制度的力量爬上了井沿,也就是侥幸看到了一眼更大的世界。如此而已。文化是个封印,封死了这个世界绝大部分人的思维境界,也封死了他们的出路。不可遗忘,行动是思维的延续。 杀富济贫究竟对不对,这对于丁元英是个内在的心结。他既然自诩明析天道,就应该以万物为刍狗。可惜面对红颜知己的请求,只能手格刍狗以为其用,扰乱天道,破坏秩序。大爱不爱,大悲不悲。 丁元英没有劝阻芮小丹与歹徒的决斗,他很清楚小丹身为一个警察会怎么做,而且打来的这个电话是违反规矩的,本来就是一种假定被害后的一种最终道别,实则在打出这个电话后就已经是做出了一种决定 丁元英不阻止,不劝解 而是默许小丹这样做 一是他知道这就是她的选择,他尊重她的选择 身为警察这样做是对的 ,就该这样做,丁元英很佩服,认为自己没有爱错人 二是不想侮辱小丹。如果劝阻了,就是对她人格的侮辱,作为警察这个神圣职业的侮辱。而且显得他不够懂她,是对双方感情的一种伤害,只有默许才能保持那种近乎完美的神交层面的感情 "文化属性"是个很有意思的说法,是丁元英整个思维理论的核心。其实说穿了,无非文明照耀下的人性二字罢了。人性者何?智慧生物本能中的自私,贪婪,虚伪而已。就看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去理解自己的这些人性,进而去把握它,应用它。再往前一步,就是以自己为中心,还能辐射到周围的人上,环境上。 什么是道,这就是。人之道既人性规律,天之道既自然规律。用丁元英的话讲:天既神,神既道,道法自然,如来。然而人要救自己,唯物主义的观点,只能靠人自己。佛太远,上帝太远,救世主太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