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利国:回味到老家团年

 京都闻道阁 2021-02-15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现在党的政策好,人们都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真是今非昔比。记得五六十年代,大年三十早上还有借盐准备过年的,更别说是过年吃肉贴春联了,也许很多人觉得是笑语,但这是农村的真实写照。如今的红红火火的生活,过去想都不敢想,如今变为现实。

今年儿子儿媳孙女回十堰过年,我爱人早早就在准备年货。三十中午家人在十堰团年,团年饭后开车回竹山擂鼓老家祭祖。这是我转业回十堰后,年三十下午必须完成的任务。有人说年龄也不小了,何必三十还要跑一趟,我认为就是要趁现在还能跑,真正身体不允许就交给孩子们跑。如果身体允许不回家祭祖,可真是一个大大的缺憾。去年因疫情愿望未能实现,心里总认为是个事,吃不香睡不好。其实现在回老家很方便,全程高速,两个小时就可以到。过去坐班车需要八个小时,在自己没买车前,年三十借车也要回老家,何况现在一切都很方便,更应该回去。

我是下午三点多到老家,就开始到山上祭祖。去年大寒节气后,哥嫂从十堰回老家,把爷爷奶奶及父母坟茔上的杂草清理干净。这项工作每年都要做,如果是杂草丛生,说明没有后人管理。从我记事起,每年的大寒节后,老人都带着我们到祖坟清理杂草,修补一下简易路,为祭祖提供方便。年三十的事就更多,中午团年饭前老人要率领子孙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过去我们住在一个四合院里,有一个很大的天井,正房要高于侧房一点五米。贡品放入盘中,整齐的摆放在天井上坎。由于祭祖的人较多,大家不约而同的集中在四合院内,真是有些热闹,各家鞭炮放的不是很多,但家数多,把四合院地面变成了五彩斑斓。团年饭是所有人期盼的一顿丰盛,意义特别的饭,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开怀畅饮,品尝美食。饭后家里条件好一点的小孩子主动要求洗澡换新衣服。如果这一天天气好,老人还会把族谱拿出来晒晒太阳,组织大家一起学习,解答小孩子提出的各种家族问题,更多的是找自己这一脉支系及与他人的相互关系。约十六点左右,大家成群结队到山上,给逝去的家人祭拜,也有的叫送亮。老人告诉我们坟的来历,应该叫什么及有关人物故事。累了大家就地休息,谈谈家常。

年三十团年饭后回老家的人较多,仅十堰回来的有二十几人,从竹山县城回来的人更多,这是我们师家大院多年的习惯,主要任务是祭祖。在山上时不时的遇到族亲,我们相互交流,晚上集中在一起喝喝酒吹吹牛,增进感情。晚饭后我们又回十堰,高速路上的车不是很多,到房县土城服务区,只有我一辆车。工作人员问我到哪里去,我讲了下午回家的行程,他说你们在外地的人就是讲究,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诚心孝心,更重要的是一种家族传承,相信你们的后人一定会记住。我虽然有些累,但心里暖乎乎的。前些年开车往返觉得没什么?现在六十多岁了,真是有点疲劳,看来年龄不饶人呐。

我曾经在前年清明节时写过一篇《祭祖与记祖》的文章,大家都认同我的观点。其实祭祖是在尽孝道,感谢赐予我们的生命之恩。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千万年道德传承的核心价值。祭祖是对父母的孝道推恩于祖先,是孝的延伸和升华。祭祖包含了非常浓厚的家庭宗族观念,对增强族亲的血脉联系至关重要。大家利用年三十,将四散的族人聚集在一起,共同祭拜同一个祖先,使晚辈们对本家族有更深的认同感。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面听到,你对得起列祖列宗吗?我还有何脸面见列祖列宗?我愧对列祖列宗。过去犯错误的人,回家后,老人要把他带到祖坟前,跪拜祖先,祈求列祖列宗原谅。这种教育方式看起来简单,但十分管用,应该提倡。

春节不仅仅是吃吃喝喝,更是孝道文化的传承。

2021.2.14大年初三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更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