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菲特核心重仓股六大特征 来源:凌通价投网 巴菲特的持仓其实就是他的投资做法,他的投资做法中全面包含...

 千里走单骑1 2021-02-15

来源:凌通价投网  

巴菲特的持仓其实就是他的投资做法,他的投资做法中全面包含了他的投资理念和所有的投资思想。因此,分析巴菲特几十年来的持仓情况,买卖情况是认识真实巴菲特,学习巴菲特的根本方法。

巴菲特一生非常成功,但是他从来没有系统全面的阐述过自己的投资体系,尤其没有阐述过他的风险管理资金分配和投资的一些具体组合和仓位原理。

巴菲特提出很多投资主张都是支言片语,通过这些其他人对他进行了分析,学习巴菲特并不是很容易的。因为真实的巴菲特现在也没有被大家搞清楚,他自己没有说过全面体系,这样就对他的学习有一定的不便,但是另一方面巴菲特的持仓变化情况,他的组合交易买卖情况就是巴菲特真实的投资体系和投资主导思想的最直接,最真实,最全面的反映。

巴菲特的持仓其实就是他的投资做法,他的投资做法中全面包含了他的投资理念和所有的投资思想。因此,分析巴菲特几十年来的持仓情况,买卖情况是认识真实巴菲特,学习巴菲特的根本方法。

所幸的是巴菲特提供了几乎他一生的完整的交易和持股历史数据,为我们学习分析提供了完整的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的分析巴菲特多年持股。

对几十年巴菲特的客观持仓数据以及变化过程经过必要的统计,分析找到巴菲特的在选股,在买卖,在组合管理,在风险管理上的形为特征。

认识巴菲特在投资行为上有哪些特点,哪些方法,从表象上先他是怎么做的。第二,我们需要在知晓巴菲特是怎么做的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巴菲特为什么要这样做,巴菲特这样做背后的理念和思路是什么。

最后的工作是我们知其然之后的知其所以然,知道了他是怎么做又要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真的能做到这二点,我们也就知道了作为全世界最成功的价值投资者的他的投资行为特征,投资理念和投资想法,我们可以基于巴菲特的持股数据和历年变化知道他的整个全面的投资体系,这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

巴菲特的长年持股数据包含着巴菲特投资对象选择的原理,也包含着巴菲特投资组合管理的原则,也包含着巴菲特个股买卖的依据。因此,对巴菲特历年投资组合的构成和中间的变化过程做追根朔源的分析是必要的,作为全球最杰出的投资人,他的投资组合构建的特征我们必须熟悉,他为什么要这样构建他的投资组合,为什么这样管理他的投资组合,理解这两个问题我们才可以借鉴巴菲特的做法。

先知道巴菲特是怎么做的,再解决巴菲特为什么要这样做?哪些做法是投资人普遍可借鉴的,哪些是有条件可借鉴的,哪些是根本不能借鉴的。这就是凌通解剖巴菲特专题系列文章的目的。

凌通将巴菲特过去40年所有买过的股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统计和研究,从中形成了一些观点、认识,凌通把这些观点和认识集结成系列文章,这些系列文章又分为三大部分。

一、选股原则;
二、选时原则;
三、仓位和资金管理原则

在研究巴菲特的交易及操作策略过程中,由于原始数据以及当时的市场和社会环境的了解不足,不可避免会存在着缺陷,也非常盼望投资者指出其中的不足。

巴菲特重仓股的共同特性应该就是巴菲特选股的思路、原则和条件,以下巴菲特核心重仓股的共同特征:

第一,产品需求永无止尽的快速消费品公司

行业内已经认识到巴菲特几十年来主要是投资消费和金融,其中消费是第一位的。只是这种消费类公司都是快速消费品,而不是耐用消费品和慢速消费品。巴菲特没有投资房地产,也没有投资一些商品更换周期长的公司。

可口可乐巴菲特一天自己就喝几瓶,华盛顿邮报天天一份新产品,宝洁吉列、美国运通的服务和产品全部都是快速重复消费。而且这些重仓股的产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上几乎都是无始无终的,不能想像美国人不再喝可乐了,也不能想像美国人不再用快递服务了,生命周期无限长的快速消费品是巴菲特核心重仓股的第一特点。

第二,买大不买小、买老不买新、买垄断不买竞争

巴菲特买大不买小,买老不买新,所有的重仓公司都是其所在行业的超级龙头和绝对老大,这些公司也是美国企业界的巨无霸。巴菲特不介入处于自由竞争阶段的行业和公司,他只买那些已经实现了完全的寡头垄断行业中的超核心龙头股。华盛顿邮报几乎是美国舆论媒体的旗帜;可乐、宝洁吉列、运通基本上这些企业都占据着整个行业的半壁江山。

这些大的企业常常被人们视为成长乏力,但事实是这些企业因为长期经营所形成的内部稳定的经营体制和机制,加上行业竞争进入垄断而非常稳定,成长性并不逊色于其它公司。

巴菲特一生没有持有过所谓的中小盘股,巴菲特所持有的股票都具有长期生命历程,都是在他们已经经营了几十年后巴菲特才介入的,没有一个较长的经营历程,巴菲特甚至不看一眼,新的公司、小的公司、没有历史的公司在巴菲特的投资组合中从来得不到起码的重视和关注,而老的、有历史的、规模巨大的、行业绝对龙头则成为巴菲特重仓的核心公司。

第三,买简不买繁

巴菲特买的公司都不是特别依赖科学技术的行当。可乐是往水里面加点糖后灌装的产品,没有技术壁垒,有人说可乐有独特的配方,什么饮料都有配方,配方不是什么复杂神秘的事情。美国运通本身是快递出生,快递也没有什么技术。宝洁、吉列更是如此。

巴菲特投资的公司都不是复杂公司,都不是工艺日新月异的行当。事实相反,我们可以看到巴菲特的核心重仓股都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单一产品上经营。

所有的重仓股在经营历史上都没有业务转型、有没有向新产业进军,持之以恒的围绕着自己单一的简单产品,在可口可乐身上这一点体现的最集中,近百年的历程中,可乐的生产工艺没变化,公司的主打产品没变化,什么都没有变,就是在这一桶小饮料上做成世界性的饮料巨头。其它几家公司也是如此。

第四,买轻不买重

巴菲特买的公司的收入的进一步增长,利润的扩张,企业的壮大基本上不需要在人力、物力、财务、技术开发、设备投入、厂房建设等投入巨大的资源和力量。大部分公司不是重资产行当,都是轻资产行当。

华盛顿邮报在这个问题代表性非常鲜明。一份报纸的成本包含办公、记者、编辑、排版等费用,但随着报纸发行量的扩大,其实成本并不同步增加,业务规模无限扩大中,成本相对锁定,一万份华盛顿邮报的成本和一百万份华盛顿邮报的成本差不了特别多。

芒格在投资历程中曾提出一个问题,一个拖拉机制造企业要扩大业务规模,前提是先花钱买配件,先花钱建生产线,厂房设备、培训员工,之后生产出拖拉机来,拖拉机能不能卖得了不得而知,但卖拖拉机必须得先投入生产拖拉机的资金,而且想扩大产量也必须同步扩大资本支出,于是这类企业就不好成长。

巴菲特显然也看到这类问题。他的重仓股选择不依赖于大量的资本支出、人力、财务的投入,业务量扩张的过程中少量的投入,甚至于不投入就可以扩大收入和利润,从而使得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增加的收入大部分转化成了利润。

我们可以再看一下可口可乐这家公司,可乐与华盛顿邮报不一样,要想增加可乐的销售,还必须得增加生产车间、厂房和原料,比如可乐扩张到中国的过程就是在中国大量的建厂进行灌装。

包括很多连锁企业,沃尔玛、苏宁、肯德基这些历史上的杰出成长股都好像是说要想业务量扩大必须扩张门店,表象是如此,但实际上这类扩张是无风险的复制,它不需要业务模式的创新、不需要技术的创新、不需要经营方式的创新,是对原来已经无限成熟、无限规范的业务模式、生产工艺过程在异地,在新市场领域的扩张。

在这个扩张中,一般来说几乎没有风险,因为是此前的成功拿过来的重新利用,它不是进入一个陌生的行业,不是需要一种陌生的工艺技术、管理,它是在这个企业积累了几十年固有的成功优势和被市场完全证实可行的一套方法、原则的重新复制和再利用。

所以这类扩张固然说业务量的扩张需要额外支出一些成本,但这类成本是保障的支出,是有一系列成功经验做保障的再复制,新开的店的风险极低,而且共享了原有公司所有的软资源,信息资源、品牌资源、管理资源,扩张过程中固然有一些费用投入,但是它几乎是轻车熟路的重新复制,从而成功率非常高。

因此,适当的支出一些成本,只是这些资本的经营运作过程是原来老的模式的重演,没有新风险,一旦产品出来马上就可以转化为利润,这类企业也是轻资产公司。

第五,买每天都可以随时接触到的公司

巴菲特所持有的公司都是巴菲特任何时间都可以接触到的公司,我们发现巴菲特的核心重仓股中没有一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不容易接触到,是你每天都能接触到的,只要你想接触随时都可以接触它的商品和服务,了解它是很方便的,没有认知上的困难。

这是巴菲特的一天:

清晨巴菲特从床上起来,首先进入卫生间使用了宝洁吉列的产品进行梳洗,之后巴菲特来到了餐厅,喝了一瓶可乐,吃了一些汉堡,接着拿起了一份华盛顿邮报阅读当天的报纸,之后,巴菲特出门办事。

在办事的过程中,他用运通卡结算,在富国银行进行资金处理。这个简单和普通的一天里,巴菲特方便的,甚至是必然的接触了所有足矣了解他所重仓投入的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有很多投资人提出巴菲特的长期投资成功在于他通过大量持股成为被投资公司的董事,这应该不见得没有道理,但是凌通需要指出的是巴菲特一开始买任何一个公司时,他都不是这个公司的董事,而巴菲特一买时量是很大的,很显然,巴菲特的决策是在成为被投资公司董事之前就完成了,他是在没有成为被投资公司的董事的情况下完成的战略决策。

这个决策过程是巴菲特以普通投资者的身份完成的,为什么以一个普通投资者所做的投资决策质量这么高?因为被投资公司具有可研究、可把握、可判断、能接触、能感知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让巴菲特能够容易判断,避免了很多认知错误,这一点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的。

第六,买上下游关系极其简单的公司

巴菲特所投资重仓股的上下游关系非常简单,重仓股中没有一家公司处于非常漫长且复杂的产业链中间。

我们看可乐,可口可乐的原料是水和糖类,我们不能想像糖和水这两个最主要的原材料会有稀缺的问题,也不能想像水和糖本身会有什么复杂的供需变化,不可能说水的供给发生了无法预期的复杂情况,糖也是最基础的商品,全球各地都能生产,绝不会被某一家公司垄断起来逼迫可口可乐接受某个高价,某一个地区的甜菜、甘蔗减产,马上会被另一个地区的甜菜甘蔗补充。于是,可口可乐不可能受到上游供货商的制约,上游供货商某一家出了问题,新的供货商很快会替代,这就是产业链短的好处。

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乳业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国猪肉产业双汇的瘦肉精事件,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和商品信誉,但实际上这两个事件都不是企业本身有意做出不利消费者的事情,而是企业的供货商和上游原材料把问题和麻烦转嫁给了生产企业,造成了生产企业的困境和麻烦。

中国乳业和猪肉产业本身的产业链比较复杂,不可控制,于是上游供货商的问题直接变成了生产企业的问题。像华盛顿邮报、美国运通和其它几个重仓公司,都没有原料供应商,它们本身不是一个靠加工生产转化来获利的公司,它们是提供纯服务的公司,它们经营要素都是社会基础要素,这些社会基础要素都不会发生严重的风险。

金融危机发生时,很多机械制造企业都发生了困难,这些困难包括两个方面所导致:第一,金融危机使得需求严重萎缩;第二,机械制造企业有大量的库存钢铁、铜、铝等金属材料,库存由于需求萎缩不能快速转化为商品,而金属材料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价格大幅下跌,于是很多机械制造企业的原材料价值大幅贬值,造成了材料损失。

比如,振华港机等一些着名的机械制造企业,都是这样深受金融危机的打击,这种打击背后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的产业链比较长、比较复杂,很多机械制造企业都是在一个很复杂的产业链中作为这个产业链的一个环节,无论是产业链的上游还是下游发生了问题,作为中间环节的公司立即受到产业链波动巨大的影响。

反观巴菲特的重仓股,就完全不存在这种情况,所有重仓股的下游消费都是直接面对着大众消费者,而且这些产品都是大众必需需要的,无论金融危机,无论社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巴菲特重仓股公司所提供的商品都是不太容易受到影响的。于是就造成巴菲特重仓股经营环境比较稳定,同时也不依赖于很复杂的供货链,这样就不会因为产业链发生问题传导给企业,这一点是巴菲特重仓股的重要特征。

从上面文章我们知道,巴菲特的选股特点是买快速消费品行业,买超级龙头(尤其是买垄断竞争行业中的超级龙头?),买短产业链,买产品工艺简单和产品单一公司,买轻不买重。那么巴菲特的选股原则背后的道理是什么呢?

以下是对原因的探讨

第一,为什么要买快速消费品公司

所谓的企业成长,简而言之就是净利润持续增加。净利润怎么样才能增加呢?净利润逐年持续增加的基础性前提条件是什么?答案是:主营收入逐年连续增加,且成本并不大幅度增加。

如果一个公司的主营收入不增加,在极端特殊的情况下,这个公司也可以实现净利润的增加,那就是大幅度的控制成本和费用,但是这种情况很罕见,也很难持续。可持续的成长是一个公司的净利润大幅增加总是因为主营收入持续大幅的增加,只有主营收入大力度持续增加才会导致净利润持续的大规模增加。

主营收入增加要靠什么?当然要靠主营业务量(销量)增加,要靠产品价格提升,或者产品价格和销量同时增加。主营收入持续的增加在相当程度上主要依赖销量的增加,而销量的增加内在的要求是这个产品不断地重复的消费,这个产品不会因为消费者买完以后很快饱和,它一定是消费者买到后很快的消费掉了,然后新需求立即再次产生,这样销量才能增加,主营收入才能增加。

主营收入持续成长不可能而且永远也不会发生在一个需求萎缩,需求饱和或者需求短期之内很火爆,但一旦消费者完成了一次购买,则需求再也不会快速产生的行当。

所以,快速消费品容易造就成长股的原因是它提供了无始无终、永续持久的需求,为企业主营收入增加提供条件。这就是巴菲特要买快速消费品重仓的原因。

第二,为什么要买垄断竞争行业中的超级龙头

如果在可乐行业里有一万个企业在竞争,虽然对可乐的消费是快速并且需求无限长久的,但是由于行当内有近万家企业同时生产可乐,虽然需求是增长的、持久的,但是这种需求不一定会让所有企业的销量都增加,行业需求转化不成你所投资公司的销量增长也不行,你所投资的公司可以吸纳行业的巨大需求,一定是这个行业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竞争企业很少,且你投资公司是龙头老大和超级龙头。

着名产业经济学家迈克波特的一句名言:一个企业的未来决定于, 这个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只有那些有利于成长的行业才有可能孕育出好的公司。

同时,企业的未来成长还决定于这个企业在其所处的行业中的地位,如果一个企业的所处行业的地位明显处于劣势,那么行业再好也不行。这就是巴菲特买高垄断寡头竞争型快速消费品企业的原因。

第三,为什么只买轻资产公司

主营收入不断增加的企业,企业的利润就一定增长吗?答案是否定的!常识告诉我们,只有企业巨大的收入没有被更大的成本支出、费用支出吞噬掉,企业才能将不断增长的主营收入转化为利润。

如果企业的收入不断增加,同时成本也不断的增加,甚至成本比收入增加的还多,那么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利润不仅不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反而有可能降低和减少。只有收入大幅增加,成本基本不增加或者小幅增加,企业的利润才能增加。

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买轻资产公司的根本原因,轻资产公司其最基本的经营特征是企业的成本支出不与收入的增长同步增长,企业在很少的一部分费用支出后会引发大的收入增长。一个重资产公司,它为了获利收入增长,需要大量的投资,这样大量的成本、费用、工资吞噬了主营收入增长,无法形成利润的增长。

第四,为什么只买短产业链公司

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乳业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国猪肉产业双汇的瘦肉精事件,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和商品信誉,但实际上这两个事件都不是企业本身有意做出不利消费者的事情,而是企业的供货商和上游原材料把问题和麻烦转嫁给了生产企业,造成了生产企业的困境和麻烦。

中国乳业和猪肉产业本身的产业链比较复杂,不可控制,于是上游供货商的问题直接变成了生产企业的问题。像华盛顿邮报、美国运通和其它几个重仓公司,都没有原料供应商,它们本身不是一个靠加工生产转化来获利的公司,它们是提供纯服务的公司,它们经营要素都是社会基础要素,这些社会基础要素都不会发生严重的风险。

金融危机发生时,很多机械制造企业都发生了困难,这些困难包括两个方面所导致:第一,金融危机使得需求严重萎缩;第二,机械制造企业有大量的库存钢铁、铜、铝等金属材料,库存由于需求萎缩不能快速转化为商品,而金属材料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价格大幅下跌,于是很多机械制造企业的原材料价值大幅贬值,造成了材料损失。

比如,振华港机等一些着名的机械制造企业,都是这样深受金融危机的打击,这种打击背后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的产业链比较长、比较复杂,很多机械制造企业都是在一个很复杂的产业链中作为这个产业链的一个环节,无论是产业链的上游还是下游发生了问题,作为中间环节的公司立即受到产业链波动巨大的影响。

反观巴菲特的重仓股,就完全不存在这种情况,所有重仓股的下游消费都是直接面对着大众消费者,而且这些产品都是大众必需需要的,无论金融危机,无论社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巴菲特重仓股公司所提供的商品都是不太容易受到影响的。于是就造成巴菲特重仓股经营环境比较稳定,同时也不依赖于很复杂的供货链,这样就不会因为产业链发生问题传导给企业。

短产业链、简单的产业链发生风险的概率低,对环境的依赖度差,由于它不特别依赖于上下游,所以当环境发生动荡的时候它不至于受牵连和波及。假如是在一个复杂的长的产业链中,产业链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任何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被投资企业。因此,巴菲特选择短产业链主要是避免风险、增加确定性,减少不确定性。

第五,为什么买单一产品和简单工艺企业


单一产品和简单工艺下的持续经营更是为了确保确定性,减少风险性。如果你几十年如一日从事一项工作,你闭关眼睛都能完成这项工作,因为你做了几十年了,你太熟悉了,没有人比你更熟悉,你没有不知道不清楚的,所以你不会发生错误。

简单的生产、简单的工艺降低了错误发生的可能性,持久的经营让企业在这个行业里的经验、能力得到了长期积累和沉淀,从而极难发生严重的过失和失误。

于是,就使得被投资企业发生不确定和意外事件的概率大幅降低,这样短产业链、单一产品、简单工艺、持久经营综合实现了被投资对象的确定性和保障,也排除了各种各样潜在的和无法预知的风险。

回看巴菲特的几大选股原则其实可以简单的分为两类。一类是确保企业成长的原则;第二类是确保企业有高确定的低风险和无风险的原则。两个原则辩证统一为巴菲特选择出了高确定性、低风险但又具有持续永续成长的投资对象。

证券投资的基本的观点是投资对象只有是高成长低风险的情况下才是最优的,巴菲特的选股恰恰是既关注成长,另一方面又强调了低风险。既从风险角度思考,又从成长角度思考,二者合一创造了巴菲特的投资神话。

最佳投资机会是在风险度上最小,收益度上最大。从风险度和机会度的关系中寻求最优,收益与风险是手心手背的关系,永远不可分,只有知道风险度多大,并且克服风险才能获取收益。没有有效的认识风险不关注风险,直接追求收益往往是受其害,收益就是跨越风险之后的利得,而风险是收益不能兑现时的损失,是完全一体,是互相依存,是同体互根。必须从风险收益二方面看。

我们可以看到,那就是要确保既要高成长同时又要低风险。巴菲特关注企业的成长,但巴菲特同时还更加强烈地关注企业的稳定性和确定性成长。不稳定和不确定就是风险,巴菲特的选股思路中有一半是用来追逐成长,包括快速消费品原则、超级寡头原则、轻资产原则另一半是用来追逐低风险,包括短产业链原则、产品工艺简单原则、产品单一原则。

投资实践中一定要坚持成长因素和风险因素结合思考,同时关注,辩证统一。巴菲特的选股原则中对高成长和低风险给予了同样的重视,这也是巴菲特重仓股长期屹立不倒的根源。

其实,买大、买垄断和买轻资产的原则既是确保企业的成长性,又是为了减少企业的风险,高度垄断的大公司其抗风险能力强于小公司,这是产业界的基本常识,轻资产由于资产少所以引发风险和问题的环节也少,轻资产既有利于快速成长,又不易产生过多的问题和风险。

第一,工业制造,重资产的行业都不太有好的回报

我们可以看到工业制造企业、石油企业,巴菲特本身持有的不多,但他们这些行业不挣钱的比例比较高,所以从行业分布上看,以工业制造、石油这些重资产企业的亏损率比较高。

工业制造、石油企业巴菲特一生投资了8家,亏损就有1家,微利的有3家,合计亏损和微利的企业占整个巴菲特投资的工业制造与石油企业的XX%,所以行业上的特征非常明显,这些工业制重资产的行业都不太有好的回报。

第二,越是巴菲特较少介入的行业,亏损率越高

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制药企业,是我们所知的巴菲特一生中唯一买过的一个制药企业,而这个企业是巴菲特亏得比较厉害的企业。换句话说,巴菲特一生只买了一家制药企业,而就这一家企业让巴菲特亏得很惨。其它也是这样,工业制造和石油企业也存在着本身投资的数量就不多,但它的亏损比例很高。

于是在这里就再次看到一个投资规律,那就是能力圈原则,巴菲特的能力圈并不在于工业制造和石油,所以他很少投资。但他亏损率很高。这意味着只要你能力对这个行业不了解,你就不可避免可能会亏损,巴菲特大挣其钱的消费和金融所以能挣钱,因为巴菲特对这几个行业是非常了解的。

巴菲特的成功是投资对象选择的成功,你选择的前提是你有选择的能力。因此,越是很少介入的行业,越是亏损率高,股神以实际证明了脱离能力圈的可怕。

第三,不挣钱、微利的公司是缺少成长性的行业和公司


以工业制造,以啤酒,以制药等几个主要亏损大户看,这些行业和公司大体上似乎已经失去了成长性,未来成长潜力不是特别高,不管能不能说没有成长性的公司不易获利,但是至少巴菲特的几个亏损股和微利股反映出他们本身成长潜力已经较差了,缺少成长性的公司比较难以赚钱。

这篇文章来源于东财,大概是多年以前的,所以有部分内容有点过时,并且不完全符合国情,大家捡有用的看吧。

$伊利股份(SH600887)$ $万科A(SZ000002)$ 

招商银行 中信证券 格力电器 老板电器 科大讯飞 三花智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