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景泰蓝的级别

 新用户99079681 2021-02-15

  收藏提示收藏景泰蓝,除了认清年代外,在器型的选择上应以人物、动物为首。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 开始,景泰蓝出现仿制品,主要仿造清代乾隆以后的器物。景泰蓝使用的主要颜料为珐琅色料,伪造者为降低成本,往往用其它色料代替。伪造的一般方法是:先制成铜胎,并用铜丝掐成各种图案,接着将普通颜料研磨后填入灼烧,烧成后镀金,再用细石将表面的硬棱磨掉。各道工序完成后还要在其表面涂上一层杏干粥,使其生锈。数十天后把表面的锈除去,再用胭脂油擦一遍,其颜色和光润程度可与旧器物相混淆,但藏家只要仔细观察,便能分辨真伪。

  景泰蓝具有极为繁琐复杂的工艺,要经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108道工序,不仅运用青铜和瓷器工艺,还把绘画和雕刻技术融入其中,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晚清到民国初年做的景泰蓝非常轻,但是掐丝掐的非常细,它用工艺来弥补材料上的不足。晚清到民国景泰蓝才流入到民间。我们说之前没有流入到民间,主要是指景泰蓝为王公贵 族所用,就是你在明清的时候你使用这个东西你家里得跟皇上有关系。”

  中国的古代工艺中大部分工艺都是官民共享。比如瓷器,我们有官窑就有民谣,比如玉器宫廷制作,民间也制作。只有一个独特的工艺呢,他基本上在清末之前。是宫廷独享的。在同光中兴之前这门工艺没有走入民间。这就是景泰蓝,我们俗称景泰蓝它的学名叫掐丝珐琅。我们先介绍一下什么叫掐丝珐琅,掐出图案填上各种色料经过烧制,最 后成为成品。掐丝珐琅他是一个外来的物种,它不是中国的东西,我们今天都认为景泰蓝理所当然应该是我们国家的事,我们的传统文化,但实际上早期他是一个外来的文化。不管是什么样的文化,一旦进入中国,他就一定要起一个中国的名字,比如宣德炉,成化杯,万历柜,这些都是当时朝廷流行的。但景泰蓝不是当时流行的,它的叫法非常晚,并不是景泰年间开始叫,明朝一朝都不叫景泰蓝,清朝的初年到了雍正年间有这样的记开始叫景泰蓝。

  景泰蓝学名叫铜胎掐丝珐琅,用作原材料的铜丝,要压成约一张纸厚的、扁平的细条,还要经历百转千回的工艺手法。就算要弯成一片指甲盖大小的简单花纹,都要用镊子折几个弯。

  “景泰蓝设计犹如戴镣铐的舞蹈,要在繁琐的工艺制约下表现美丽,难度是很大的。由于珐琅釉的制约,不能有大面积的块面,否则易于崩裂,纹样要以很多边线切割,有金属线边的维护,珐琅釉才会稳定。又如繁多的金属丝装饰使生产制作很费时间,为了提高制作效率,就要设计一些重复性的图案,使手工生产中实现局部性批量操作。单个纹样的形式是整个设计的核心。好的单个纹样无论采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抑或散漫铺排,都不会有单调感。”

  景泰蓝是我国几大传统工艺之中最晚形成的,由于局限于皇宫,经历了抗日战争的动荡年代之后,景泰蓝的制作技艺几乎失传。后来是在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倡导之下才成立了研究小组,将这项艺术保留了下来,至今仍在我国的工艺美术界熠熠生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