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母亲​ || 作者 赵廷勋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1-02-16

忆母亲

作者  ‖  赵廷勋

忘不了魂牵梦绕的故乡,那里埋葬着我的亲娘。


怎么也不能淡忘,平日里的母亲那么善良,怎么就成了临终前病床上蜷曲着、痛苦不堪的模样?病在娘身,痛在儿心!

作者母亲画像

记忆中的我娘,对别人总是那么谦让、对儿女总是那么慈祥、而面对困难却总是那么刚强;白日里集体劳动汗如雨,夜半间家务诸事一人当;季节里背负韭菜大葱,换取学费供儿郎;时常借债向乡邻:“我送儿女上学堂”。家里偶尔打牙祭,总是孩子们先吃,自己从不多尝;印象中她从来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时常说话间就发现她已经睡的很香。长年的劳累和营养不良,母亲看上去总是那么憔悴,年轻时也从未穿过一件好点的衣裳!


多少次临行前的分别,分明见几滴干涩的眼泪,早已留在老人家布满年轮的眼眶。那是母子间深深地眷恋、那是扯不断地挂肚牵肠!浊泪挂在娘的脸,辛酸留驻我心上……


一次回家探望,顺便把我的儿子和姑娘留在了故乡。庄院外小道上的送别,最难忘逐渐远去时的四目相望:远去的背影那是老人家日夜牵挂的儿郎,回眸间隐隐约约的小蓝点和小红点是我的儿子和姑娘,那个大黑点便是我的老娘!我懂得啊,我的回顾为孩子,娘的远望为儿郎!一样的情结,一石激起千层浪;相同的牵挂,不禁一步一回望……。“人生自古惜别离”,母子惜别更断肠!此情此景,刹那间便在我的脑海里定格,历经风雨穿过岁月,始终在我的印象中凝结成像。每次浮现,都会使我百感交集,令人寸断肝肠!我只是无力赡养,其实我也一样:娘用辛勤和汗水把儿女养大,我用孤独和辛酸把子女供养!我虽是称职的父亲,但我是不孝的儿郎!

我悔啊,悔我当初为什么不抽点时间多陪陪老娘!


你见过八旬老母绣的花吗?那一双双给儿女们、孙子孙女们、外孙们的绣鞋垫,摞起来足有一尺来高!那就是我八十三岁的老娘,戴着老花镜坐在昏暗的灯光下用已经快熬干了的心血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几十号人呐,每人两双!针针牵着母子情深,线线连着儿女情长。就连临终前我哄着帮她解下指头上早已深深嵌入肉皮里的顶针时,她还坚持道:等病好了我还要做针线,给孙子们缝补衣裳!

我悔啊,悔我当时怎么就没想到搞个更好的灯光为娘照亮!

网络图片

七个儿子,三个姑娘,一个也放不下,一个都不能少呀!博大的心胸装满每个子女的情况:儿子的儿子、姑娘的姑娘、每个人的里短家长,一齐把它们揉碎了,通通都往自己的心里装!拿出来看看,装回去想想,睡梦间都在呼唤她的儿子和姑娘……

这就是她,我的白发老娘!

慈母手中线牵着儿行千里,游子身上衣伴我天涯勇闯。临行密密缝母爱无疆,意恐迟迟归何止挂肠?

十个儿女和母亲的合影

忘不了啊!忘不了母亲的乳汁、那是我生命中的原浆;忘不了夜半做饭送我上学,更深时还在为我缝补衣裳;忘不了多少年遮风挡雨,淘气顽皮时为我疗伤;忘不了母亲的辛劳,小菜园里郁郁苍苍;忘不了养母猪望下崽的期盼,五毛一块也换钱粮;忘不了青黄不接时的吃食,无奈的慈母眼泪汪汪;野菜充饥榆钱儿黄,枸杞芽子也当粮;谷糠菜根包谷面汤,不饱少年辘辘肠;连年干旱无收成,八两豆饼救济粮。忘不了在母亲身边的日日夜夜,数不清的寒来暑往……。忘不了镇上卖菜时的走街串巷,那近乎祈怜的叫卖声,仿佛是对生之艰难永远的诉说,多年来不但深深植根于我的心灵,而且至今想起还在揪着我的心房!然而,就是那难忘的叫卖声,它时刻在激励我着发奋,是母亲的坚韧、父亲的刚强,成就了我的人生,尽管并不辉煌。更难忘,卖菜返回时山间小道上亲眼目睹了狼在吃羊,为避免危及我们哥俩,当时的母亲,俨然是我们的全副武装!至今那细思极恐的一幕,当初的确有些悲壮!那时恨不能立马长出一副翅膀,腾空吊起我的胞弟和老娘!


跪乳恩永生不忘,反哺意人之伦常;泰山高不及母爱,母子情远胜海洋!养育恩恩重如山,哺育情情似水长;子欲养娘已仙去,草木秋雁过悲凉。

葬礼上《儿行千里》,唢呐配电子乐器和西洋管乐一遍遍奏响。节奏明快而清澈流畅,笙的加入使音域更加宽广,给失去娘亲的儿女平添无尽的悲凉。曲意原本是对母爱的声声礼赞,此刻却分明在诉说着对母亲的深深思念。是母爱把童年酿成了歌,歌中虽然有苦有难、有甜有涩,却也曲调委婉、荡气回肠……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逢佳节更思娘。

啊!此时此刻,儿在他乡,娘-在-何-方?

2009年5月28日农历端午时感

作者:赵廷勋,52岁,甘肃会宁县白草原人,平川农行工作。稍通音律,作音乐评论足矣;一生制作发明颇多,尤以机械电器著长;喜好文学,有点文字功底,此作之蓝本源于端午节给弟兄们的一段手机短信,故曰“端午时感”,文中事例均是笔者亲身经历,系真情实感之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