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研究概述——(五)

 铁毛l 2021-02-17

四、《伤寒论》评释简述

中医临床学有一个核心的著作,这个核心就是《伤寒论》,哪家学说都不能充当核心著作而立于中医之林。历代注释《伤寒论》者达四百余家之多,是其它古典医籍无以伦比的。林亿等人用16年的时间,完成了《伤寒论》的编辑,从五苓散的条文可以推断当时编辑整理的过程。宋本《伤寒论》完成后,在其近一千多年的流传过程中,历代医家多以学习阐述《伤寒论》为治学要务,由于观点不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评释,彰显出对《伤寒论》的重视程度。

(一)对张仲景与《伤寒论》的评述

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的评释不胜枚举,褒贬之词数多,从有代表性的评述及认识中,可以看出这部经典的学术价值与影响。

宋,严器之说:'《伤寒论》十卷,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寡闻浅见所能赜究。

元代吕复说:'大纲大要,无越乎汗、吐、下、温而已,盖一证一药,万选万中,千载之下,若合符节,前修指为群方之祖,信矣。”(《伤寒十释》)

代,吴仪洛说:'仲景书,一语可当千百言,每令人阐发不尽,读者须沉潜反复,必于言外透出神髓,斯为读张仲景书耳。”

张璐说:“使无叔和之集,则伤寒书同于杂病之不传矣。”

魏荔彤说:“叔和《伤寒论》序例,成氏注之,方氏制之,喻氏驳之,程氏嘻笑,且怒骂之,以为僭滥,以为悖谬,余平心静气论其意,不未大舛,特欲推广《伤寒论》于伤寒之外耳。”

徐大椿说:“此书乃叔和所搜集,而世人辄加辨驳,以为原本不如此,拟思苟无叔和,安有此书。”

姚际恒说:'《伤寒论》,汉?张仲景撰,晋?王叔和集,此书本为经方之祖,然驳杂不伦,读者苦不得其要。”

宋,成无已、严器之都说:'仲景《伤寒论》,显于世而不坠于地者,叔和之力也。”

宋,林亿等在宋刻本《伤寒论》序中说:“所著论,其言精而爽,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自张仲景于今八百年,惟王叔和能学之。”

(二)对《伤寒论》的注释要略

由于历代医家知识结构、实践经验有异,对《伤寒论》有着不同的见解,各抒己见,并形成了各异的学说。

王叔和撰次张仲景术最精。根据有关史料推测,公元255年前后应是张仲景的老年,王叔和的中年,皇甫谧的少年。另据有关资料提示,王熙乃王粱之弟,和张仲景同在刘表处,王叔和当是张仲景的弟子。否则也难解释张仲景的遗稿会在王叔和之手,且王叔和亦难具有高超医术而为太医令,可见当时张仲景、王叔和应曾在一起。只是从王叔和到孙思的四百年间无据可考。孙思下江南从口授面传而记述了《伤寒论》,有的把师传口授的内容掺加了进去、传记下来,致使后来《伤寒论》的版本存在两种学说和两种文体,并导致后世医家对王叔和多有非议。实际上无王叔和则张仲景《伤寒论》不传,王叔和的学术思想就是张仲景辨证论治思想的传承。

他在整理《伤寒论》中言:“今搜集仲景旧论,录其证侯、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者,拟防也,急也。”

对《伤寒论》注解第一家是成无己。成无己本着“注不破经”的原则,注解的最为合体。在《伤寒论往十卷》医例列传中说:'成无己家世儒医,撰述伤寒,义皆前人未经到者,分形析证,若同而异者明之,似是而非者辨之。”王肯堂在《伤寒准绳》中说:“解释仲景书者,惟成无己最为详明,虽随文顺释自相矛盾者时或有之,占白壁微瑕,固无损于连城也。

南宋各医家,注解《伤寒论》不按文字解,分别提出自己的看法。朱肱首次用六经注解《伤寒论》,称《伤寒论》六病就是足三阳、三阴六条经络,并说:“治伤寒先须识经络,不识经络触路冥行,不知邪气之所在,经之病在太阳,反攻少阴,证是厥阴,乃和少阳,寒邪末徐、真气便毙。”自朱肱始,各医家以六经释《伤寒论》蜂起,酿成千年疑说。

庞安常以病因释六经,说:“其病本因冬时中寒,随时有变病亡形态耳,故大医通设之伤寒耳。

许叔微以八纲论六经,说:“伤寒六经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代名词也。”

李时珍以脏腑释六经,说:“麻黄汤虽太阳发汗重剂,实为发散肺经火郁之药也;桂枝汤虽太阳解肌轻剂,实为理脾救肺之药也。”

张志聪以气化论六经,说:'学者当于大论中,五运六气求之,伤寒大义思过半矣。”

柯韵伯以方定证,以证名方。说:'仲景之六经,为百病之法,不独伤寒一科。”

尤在泾按法类证,以证出方。一、正治;二、权变;三、斡旋;四、救逆;五、类证;六、明辨;七、杂治。

陈修园则认为:“是书虽论伤寒,而百病皆在其中,内而脏腑,外而形身,以及气血之始生,经俞之会通,神机之出入,阴阳之变易,六气之循环,五运之生制,上下之交合,水火之相济。热实寒虚,温清补泻,无不悉备,且疾病千端,治祛万变,统于六经之中。即吾道一以贯之意。”清代陈修园是医界伤寒的大实践家,一生多用伤寒方,始作出上述的论述。他在医疗实践中,无论内、外、妇、儿各科疾病都用到伤寒之方。他从16岁始,终生抱读伤寒,以本标中气图解释《伤寒论》,至今被一些医家推崇。言《伤寒论》一书可留一生精读,应沉下心,反复探求,言外透精神,是谓读张仲景书之人。

钱璜以治法论六经,说:“大约六证治中,无非是法,无一字一句非法也。”

祝味菊以阶段论六经,将六经分为五个阶段来加以论述。

陆渊雷以阶段论六经,把六经的传变分为六个阶段。

(三)历代医家关于“经”的解释

宋哲宗元佑年间(公元1088年),进士朱肱,首次用六经解《伤寒论》。人体本十二经脉,朱肱将手之六经删去留足六经以注解伤寒论三阴三阳,引起了对《伤寒论》注释的混乱。后世各家对经解评说不一,略作举例,以辨真伪。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说:“伤寒传变,止言足经,不言手经,其义本出于《紊问?热论篇》中,夫人之血气,运行周身,流注不息,其传透手经而有不入者哉。”

汪琥在《伤寒论辩证广注》中说:“大抵人在四时之中,六气所伤,则手足十二经皆受病。”

方中行在《伤寒条辨》中说:“六经与经络之经不同,六经者,犹言部也。若以六经之经断然直作经络之经,则不尽道,惑误不可胜言,后世谬论盖由乎此。”

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中说:“仲景之六经(非设病之六经)是经界之经,而非经络之经,夫张仲景之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所误者广。”

鹤冲元逸在《医断》中说:“伤寒之六经,非设病在六经,假此为纪也矣,及其论治也,皆以证而不拘焉。”

腾本廉在《伤寒论注》中说:'三阴三阳之目;何谓而设焉,凡病有六等之差,而地位脉证不也。”

恽铁樵在《伤寒辑义按》中说:“六经者,就人体所著之症状,为之界说者也。”

概观诸说,皆从六经为病之假称,而不取于经络之意。

明确《伤寒论》版本、条文内容的历史显晦、文体特征,还经典以原貌,方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把握《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从而指导临床实践的研究与应用、发展与创新。

六经之名,是一个统称,而六经病者,在三阳者是言经病,三阴者,是言脏病。正是这一点分不清,导致传经之乱与本文之论,六病还是六经。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点击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