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这人挺好的,就是活得太拧巴

 新用户48533353 2021-02-17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全文约需9分钟李白是个活得很拧巴的大诗人

文/晏凌羊 01 

李白小时候就很聪明,五岁就能把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倒背如流,15岁的时候就已有诗赋多首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

少年时期的李白,也很喜欢舞剑弄棒,会一点剑术。

李白十八岁的时候,在今天的四川省江油市读书。读书之余,他经常跑出去旅游,在四川境内跑了很多地方,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李白二十四岁的时候离开故乡,踏上远游的征途。比如,他一路游了成都、峨眉山,再坐船到到了渝州(也就是今天的重庆市)。

年轻时候的李白,到处游山玩水,去过全国很多地方,结识了很多社会名流。

李白到长安后,凭才华声名鹊起,但是他找工作却不顺利。在那个年代,读书人只有当官这一条谋生的路,但不是说你写诗写得好,就可以做官。

李白写了很多诗,投了很多简历出去,但都没有受到重用。

李白的狂傲,主要体现在诗里。面对现实,他不得不低头。

你们别看他高喊着“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篷篙人”,但他写起自荐信来,姿态放得相当的低。

比如,李白34岁时,游历到了湖北襄阳,就向当时襄阳的官员写了一封自荐信。

在这封自荐信《与韩荆州书》里,李白开篇就夸韩荆州慧眼识才,说是“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意思是:如果能有幸进入他门下就职,我这简历就跟镀金了一样值钱。

夸完这个领导,李白马上开始介绍自己,说“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你看,三言两语,他就把自己的情况介绍了个大概。

信中,他还肉麻地吹捧了这位官员,说什么“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这个韩荆州,是当朝名臣韩思复的儿子。韩家从唐初就是世家,算是京城的名门望族。可若不是李白写过这首诗,他根本没能力在历史上留下名字。

韩荆州当然也没看上这个并不出名的诗人,毕竟,诗文只是陶冶情操之用,和工作能力没多大关系。

从青年时代起,李白就遍访四川地方要员,拿着自己的简历到处找工作,确实也得到过一些高官的赏识,名声渐大。

为了让自己找到一份好工作,他还几次“倒插门”,不停上书拜见各地官员,但一直高不成、低不就,没找到特别合意的工作。

十年后,他来到了国都长安,拜见了一批朝臣大官,希望能被皇帝看到,但还是没结果。

李白有点生气,就又跑出去游山玩水了,还在路上写下了《蜀道难》《行路难》等诗歌。

再后来,他干脆隐居了起来。这一隐居,反倒搞得他的名气更大了。

李白41岁的时候,被征召入京。他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以为自己将被重用,甚至把当时的皇帝唐玄宗比作汉武帝,把自己比成司马相如。

入京见到皇帝后,李白果然受到皇帝重视。

许多曾讥笑过李白的人,见皇帝比较重视他,纷跟他称兄道弟、酒宴交欢。这时期的李白,也写了许多“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歌,可谓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当然,皇帝只是给了他一个给贵妃写诗词歌赋的职务,不给他实职。

在唐玄宗的眼里,李白只不过是一个棋子,他利用李白的名气与才华展示自己重视文化,并非为了让他治国参政。

而李白是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人,他希望自己能为国家、为社会、为老百姓做贡献。

在那一年多受宠遇的日子里,李白也挺郁闷,他无法适应官场,于是,他性格中清高孤傲的那部分就体现出来了。

这期间,他留下了七宝床赐食、高力土脱靴、杨贵妃磨砚、饮酒眠闹市、狂笔草蛮书等广为传诵的奇闻逸事。

所谓“七宝床赐食”,说的是唐玄宗第一次召见李白的时候,亲自下轿迎接,还让他坐在七宝床上,自己亲手把食物递给他吃。

所谓“高力士脱靴”,是说有一次李白在宫中喝醉了,竟伸出了脚,对坐在身旁的宦官高力士说:“给我脱掉靴子。”

高力士一时不知所措,只得给李白脱下靴子。当时,高力士权力很大,四方的奏事都要经过他的手,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不巴结他,他还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侮辱,这件事使他很愤怒。

所谓“杨贵妃磨砚”,说的是皇帝让李白写诗。

李白借着几分酒劲,对贵妃深施一礼,说:“要想写出赞美贵妃的妙句,为臣斗胆,请贵妃为我研磨如何?”贵妃看了看皇帝,皇帝微笑地点点头。

于是,杨贵妃亲自为李白铺纸研磨,李白诗兴大发,写了一首好诗。

所谓“饮酒眠闹事”,说的是:李白只要喝下一斗酒,就能作出百篇诗来。他常在长安市上喝酒,喝醉了就睡在酒楼上。

有一次,唐玄宗游白莲池,召李白去作诗,李白却喝得醉醺醺的,说什么也不上船,还自言自语地说:“我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

所谓“狂笔草蛮书”,说的是那时候,渤海国(相当于今天东北、朝鲜、俄罗斯东部一带)送来蛮书一封,扬言如有人能认识这些字并写得出回复文章,渤海国就甘心臣服,年年朝贡。

皇帝对此一筹莫展,李白上前就写诗一首,化解了这场外交战。

当然,这些传说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真实发生过,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它都是后人讲出来的。比如“饮酒眠闹事”是杜甫写的,“狂笔草蛮书”的故事则出自明代作家冯梦龙《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而冯梦龙,我们回头在小号(搜索“羊看”可关注)上讲讲他,我觉得他是一个谣言制造机。

总之,李白在皇帝身边一年多的日子,确实也因为太过清高,得罪了不少人。

后来,可能有人跑去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皇帝后来就疏远他了。

再后来,李白终于在长安待不下去了,离开了长安,尽管这时候他已经44岁了。

李白离开长安后,又到处游历。

每到一处,他就与当地的太守、长史、司马、县令等官场人物上书赠诗、应酬宴请。

有一些在历史上都没机会留下名字的人,也被他写诗赞美。大家也都以自己能被写进李白的诗为傲。

就这样,李白走到哪里,都有人管吃管住,他人缘不错,也不怎么差钱。

安史之乱爆发后,社会很动荡,好多老百姓流离失所,李白的工作就更难找了。

他曾经去投靠过一个王族,但后来那个王族因“叛乱”全军覆没,李白差点被杀头,最后被流放到了夜郎(今天的贵州正安)。幸亏有一些赏识他的官员救了他。

之后,他还是继续交结地方官员,希望能再踏上仕宦之途。

李白61岁的时候,还向朝廷“请缨”,准备投身军队去当军官,但后来因为年纪大了,身体也不行了,半路上生了一场病,不得不回家。

后来,他走到了今天安徽一个小县城,想去依靠一个当县长的朋友,可他去了不到一年,便悲凉地病死在这个小县城。

当然,总体而言,李白比杜甫要幸运多了。杜甫比他小几岁,遇上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时候,且直到自己死好多年后,名气才大了起来。杜甫生前过得是挺穷困潦倒的。(杜甫的故事,可查看这里:《那个一生苦逼但很爱老婆的诗人》)

02 

李白也有过婚姻和家庭,他一生中结过四次婚。

通过好友孟浩然的关系,他在湖北安陆结识了大家闺秀许氏,这个许氏是做过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李白看人家条件还不错,就跟她结婚了,算是入赘(传说中的“倒插门”,男方和女方结婚后,搬到女方家里居住)。

李白结婚后,夫妻二人感情很好,生了一儿一女,但后来许氏不幸病逝。第一任妻子许氏死后一年,李白带着一儿一女,离开安陆去了山东。

他喜欢交友、游历,但家里的两个孩子就没人照顾。经人介绍,他娶了第二任妻子刘氏。但因为李白整天就知道交友游历,刘氏忍受不了他时常不在家,就常常出言讥讽他。李白受不了,辞家结束了这段婚姻。

辞别第二任妻子后,李白在游历山东时结识了当地的才女某氏,这个女人也成为了他的第三任妻子。

第三任妻子比较有钱,李白曾为她写过诗,说是“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意思是:我愿意变为海石榴树上那朝向东南的枝条,低低地垂下,时时牵拂你的绣花衣裙。

然而,天不作美,五年后,某氏因病逝世,李白悲痛欲绝。

李白的第四任妻子是武则天时宰相楚客的孙女宗氏,宗家也是当时的巨富。李白和这位宗氏的结合,还有一个著名的“千金买壁”的故事。

话说当时李白与友人相聚,小酌几杯后诗兴大发,于是一挥笔在墙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梁园吟》。

一个端庄典雅的千金女子走到这里,阻止了想要把整面墙恢复洁净的丫鬟,宣称要用千金买下这面墙壁,以此保留李白的诗与墨。而那位女子就是宗氏。于是,李白就托人做媒,以《梁园吟》作为聘礼,完成了这段美丽的姻缘。

李白很喜欢最后一个妻子宗氏,曾作诗《自代内赠》,表达对妻子的思念。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可李白不是投奔错了人嘛。他被抓进监狱,发配夜郎,宗氏还多次施救,但据说两夫妻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再见面。

李白到处结交朋友,又爱喝酒、爱旅游,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里。他的诗歌里,更是很少提到孩子。我们可以想见,当他的妻子未必是一件很轻松的事。

李白从25岁出蜀开始,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据统计,李白去过206个州县,80多座名山,能去的地儿基本上全去了。

▲李白旅行轨迹图,来源:PlantData知识图谱

回顾李白的一生,他真正意义上的做官其实只有在长安的那短短几年。

看他找工作的经历,我有时候也会替他觉得心酸:那些身居高位的人,未必比他有才干,但是,他还是得像这帮人低头,说一些迎合的话,只为得到一个差不多的机会。

说起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其实是一句特别阿Q的话。

求人时,他是孙子;求了人但知道自己没希望了以后才转身把自己当成爷,只是为了捡起那一点点掉在地上已被人踩碎的尊严。

陶渊明也好,李白也罢,这世界上哪里有真正的潇洒隐士呢?

陶渊明的归隐和李白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乃是社会不能见容的结果,是理想不得伸的转向。

陶渊明在归隐后,仍念念不忘“樊笼”般的社会,仍渴望知遇贤主明君,希望自己的大志能得以伸展。

李白不也是这样么?

所有的潇洒都是捉襟见肘后的假装潇洒,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很多人说李白一生不得志,但这就要看我们怎么看待“志”了。

如果“找一份好工作,拿一份高收入,当一个好高官”就是“志”,那李白确实不得志。

可是,我们看李白的诗词,就知道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做人很豪迈、洒脱、不拘一格、超然物外。

做官,对于他来说反而像是一个牢笼。

他更适合过自由的生活,和聊得来的人喝酒舞剑,时不时就作点诗,一生爱游山玩水,爱求仙问道。

也就是说,他虽然也想做官,想混得好一点,但他骨子里更向往的是浪荡游侠的生活。

当我们了解完李白的一生,我们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他的一生活得特别矛盾,他想要当官,获取功名利禄,但又没办法适应官场的复杂,这让他表现得很矛盾。

官场对他而言,就像是一个围城。在外面的时候,他想进去;进去了,他又觉得无聊,又想出来;等真的出来了,他又想再次进去。

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李白在诗歌方面的才华在中华民族整个历史长河中都熠熠生辉。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李白,没吟诵过李白的诗。

皇帝唐玄宗能名垂青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占了“出生皇族”的便利。而李白能名垂千史,完全靠的是自己的才干。

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看来,李白没办法跟高高在上的皇帝比;但在我们后人看来,这两个人都是可以在史书中找到姓名的。

而我们在看李白的故事过程中,或许也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该怎样度过我们的一生?又当以怎样的方式,被后人记住和铭记呢?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 

做才子的妻子,未必是一件幸福的事。

苏格拉底是伟大的思想家,但在那个时代,他的思想是很难转化为金钱的,这就意味着:养家糊口的压力,都压在了妻子一人身上。

从这个角度来说,苏格拉底的妻子为啥脾气差,好像也就可以理解了。

苏格拉底何等聪明,宁肯受妻子的气也不离婚,实在是因为妻子能照顾和安放好他的肉身,而他的肉身才可以安放他的灵魂、他的思想。

庄子在妻子死后并不悲伤,而是击缶而歌,传为笑谈………你瞧,妻子都死了,他也不料理后事,还让妻子成为他“表达思想”的道具。

一个只有在死后才变得伟大的男人背后,可能都有一个不停想骂他“窝囊废”的妻子啊。

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关注小号,喏,这里哈。

小号会陆陆续续写一些历史人物,需要有点阅读门槛才能看懂那种。

谢谢你的时间,我们相约明天见哦。

关注「晏凌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