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武功,都不如一套王八拳来得实在!

 皇家书库319 2021-02-18
01
现在咱们这个中国武术啊,多少有点尴尬。尤其是看一些传统武术的比赛类节目,看的我真是尴尬癌都犯了!
这边是八卦掌,那边是形意拳,开打前各种摆姿势,个个都是“我要打10个”的架势。结果真一打起来,还是急赤白脸一通王八拳,说好的八卦掌形意拳呢?
比公园俩大爷练太极推手精彩不到哪儿去,还不如一个街舞battle来的精彩。
可能很多人都看过一个视频,两个练太极的师傅友好切磋,结果整急眼了,秒变街头混混打架。双方甩开膀子,扇耳光、抡王八拳,嘴里骂着什么泥什么马,“我让你几把了,你还来?!”
你看,但凡整急眼了,什么样的武功,都不如一套王八拳来的实在!
咱们的传统武术多以套路为主,等你打完那一套套路,天都黑了。现在的格斗比赛是要讲点数的,我打中了你9下,你打中了我10下,那你就赢了。或者说,更猛的直接KO!
KO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还得靠点数分胜负。
比赛中,人家根本不按你的套路来。练惯了武术套路的人往往很缺乏灵活应变。我一拳打过来,你得用手挡一下,然后我趁势抓住你的手……这一套动作下来连贯而流畅。
实际中,我一拳打过来,你却往后退半米,头一缩。这搞得我瞬间就懵了——你咋不挡一下呢?下一步我该怎么打?我是谁?我在哪儿……
迷茫了半天,已被对方打的满头包。算了,管不了那么多了,抡起我那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天然条件反射——王八拳!双臂快速搅动,形成一个人肉小旋风,闭着眼睛往前冲就对了!乱拳打死老师傅就是这个理儿。
这一下,没准还能获得七八个点数呢。
02
前几年一个所谓太极高手某雷和MMA业余选手某东约架。一开始,某雷pose摆的挺像模像样,哪知10秒钟就被某东KO,打的满脸是血……后来某雷接受采访还说自己没使出大绝招,因为大绝招太厉害,“是要出人命的”。武功不咋地,嘴挺硬!
还有一个号称“点穴大师”的,看不惯某东到处约架跟传统武术比武,你不可以侮辱传统武术,让我来教训你吧!
比赛开始后,“点穴大师”47秒被3次击倒,鼻梁骨都被打塌了!后来不得不进医院治疗塌陷的鼻子。

我们对点穴的认识大多来源于影视剧。以我的见解,如果真的存在点穴功夫,那必定是要又狠又准点中某个穴位。可“点穴大师”忘了某东是活的,在台子上到处跑,欢蹦乱跳的,压根就点不着穴位。人家不站在哪里让你发挥神功啊。
所以说,这点穴功在实战中要真能点中对手,那得多大能耐啊,没个80年功夫还真拿不下来。仅凭这一点,我便可以妄下判断:所谓点穴功根本不适合实战,只适合腰膝酸痛来按摩一下而已。
这就是我们传统武术现状的一个缩影。
难怪有人说中国武术是花架子。本来咱们都是想替中国武术说好话的,给咱自己长长脸,可是你看真拿不出手啊。
那些国际上的搏击比赛,没听说靠太极、八卦掌、少林长拳、螳螂拳、咏春等等拿过冠军的。即便可能某个拿冠军的选手曾经练过传统武术,算是传统武术出身的,但你看他打比赛还是用的散打、综合格斗什么的。
我实在不想说出那句话,咱们的传统武术就是花架子,强身健体可以,真要实战格斗,那是真不行!
我们必须承认,传统武术=文化传承 强身健体 对付啥都不会的普通人。
03
有人可能说了,日本空手道那是能够实战的吧。这没错,在一些国际武术比赛中常常能看到空手道跟泰拳、散打、自由搏击较量,并不落下风。
但日本空手道发源于中国啊,所以你怎么能说中国传统武术不能实战格斗呢?
我国唐朝时有一种武术叫“唐手”,这是琉球人给起的名字。“武术”在琉球被称为“手”,于是琉球人将唐朝的这种武术称为“唐手”。
琉球人佐久川宽贺在中国传统唐手的基础上自创了一种琉球版唐手。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后,琉球士族阶层瓦解,曾经爱好习武的士族们为生活而奔波,已经没有条件练武了。琉球人士族阶层练武的习气也就消失了。
1922年,柔道始祖嘉纳治五郎对琉球唐手引起了兴趣,他邀请琉球著名唐手武术家船越义珍到东京表演唐手,技惊四座……从此船越义珍便定居在东京专门教授唐手。

在日本推广唐手的过程中,船越义珍发现一个问题,唐手的“唐”是指中国,在日本推广这门武术显然是不利的。于是,船越义珍将唐手改名为空手道,“空”有赤手空拳的意思,还因为“唐”的日语发音和“空”的日语发音差不多,不会影响既有传播。
自此,唐手这门武术便以空手之名在全日本慢慢普及了。
本来是我们的东西,却被人家拿去发扬光大了还成为了国粹。我们老说咱们传统武术是多么多么厉害,多么多么历史悠久,可你只会当傻大个巨人,不会站在巨人肩膀上,自己的好东西也会变成别人的。

在全世界武术界影响力大的,不是中国传统武术,不是什么少林长拳、太极拳、八卦掌、谭腿、咏春……而是空手道!欧美国家空手道馆的火爆程度远远超过中国武术武馆。
04
受影视剧影响,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天下武功出少林”。我估计这是小说家给安上的名目,少林寺自己估计不会说这样的话,这得多骄傲才敢自己说啊!
北魏孝文帝是一个十分虔诚的佛教徒。当时一个从天竺来的僧人叫“佛驮跋陀罗”,为孝文帝讲经。孝文帝为了感谢老师,在嵩山少室山修了少林寺,方便佛驮跋陀罗传法。
北魏孝明帝时,达摩祖师千里迢迢从南印度来到中国,后来落脚在少林寺传授佛教禅宗。按照传说,少林寺的武功就是从那时候兴起的。

没有迹象表明达摩祖师会武功,更没听说他跟人打过架。但其信徒相信达摩祖师是会武功的,不然怎么会有“一苇渡江”的故事?用一根芦苇过江,这不就是轻功水上漂吗!“铁掌水上飘”裘千仞练的就是那个功夫。
信徒们还相信达摩祖师写的《易筋经》就是一本武功秘籍。可见,武侠小说影响深远啊。事实上《易筋经》是明朝道士假托达摩祖师之名所作。光看这书名分明就是道家术语。
《易筋经》中全是讲呼吸吐纳、按摩筋骨的内容,充其量是一本养生书。里面完全没有教武术的篇章,倒是有教如何采阴补阳……道家著作又暴露了。

少林寺真正出现武功,是因为有了护寺武僧。
从南北朝到隋唐,少林寺不断扩大,产业不断增多,有上千亩土地。中国古代的寺院有自己的资产,有自己的土地。这种情况跟日本寺院很像,现在日本寺院还有自己的土地资产。
为了保护这些庞大的资产不被土匪掠夺,寺院就要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来保卫,他们就是少林寺僧兵,其主要工作是守护寺院财产。

少林僧兵要天天习武打沙袋什么的,少林武术就这样发展起来了。但是你要说那时少林武术到底有多厉害,这就很难说了。
古代大地主也养护院家丁,平时人家也会操练习武。道家的道观也养护院道人,平时也操练习武。其他各种门派、组织、会所等等也要养护院力量,也都要操练习武……
都在操练习武,凭什么说“天下武功出少林”呢?这就是需要官方认证才行了。
唐代的《少林寺碑》中记载,少林僧人曾起兵帮助李世民击败了王世充,后来受到李世民嘉奖。可能都听过“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说,就是从这开始流传的。

少林寺之所以起兵帮助李世民,据说是因为王世充的部队抢占了少林寺的土地。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少林寺决定帮李世民。
李世民当皇帝后,少林寺因其渊源江湖地位陡然上升。加之,唐朝时佛教鼎盛,以至于少林寺所有的一切都被热捧,少林寺武功自然也就被认为是天下第一,最厉害的了。
这时候说“天下武功出少林”谁敢反对?谁反对谁就是反对李世民。
05
我们抛开武侠小说对少林武功过度的浪漫主义色彩描绘,比如什么罗汉伏魔神功、金刚护体神功、擒龙功、易筋经等等。真实的少林武功主要是拳法和掌法,罗汉拳、小洪拳、六合拳、大力金刚手等等。
在这些真实的少林武功中有一种拳法很有意思,值得多说两句——那就是“少林长拳”,也称“太祖长拳”,传说是宋太祖赵匡胤发明的。

我们都说宋朝是个文人政权,文官总是比武官政治地位要高一些。同品级的文官会比同品级的武官在朝中更有话语权一些。
宋朝有个规定,就是“有宋一代,不杀文人”。像苏轼这些文人得罪了当权派,狠的牙痒痒也不能砍他的头,只能流放,竟然流放到当时蛮荒之地的海南岛。
这些事实往往会给我们造成一个印象,宋朝重文轻武,经济发达、人民富足,但战斗力不行。事实上,宋朝建立者赵匡胤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习武之人。赵匡胤在参加郭威的军队之前,是一个闯荡江湖行侠仗义的侠客。
我甚至认为,在历代开国皇帝之中,赵匡胤的武功是最高的。如果搞一个开国皇帝大比武,能与赵匡胤拼一拼的估计只有朱元璋和刘邦。
朱元璋当过和尚,估计在寺庙中也会学点拳脚功夫,后来又参加了郭子义的军队,在军中肯定也会习武。他可以跟赵匡胤一搏。
而刘邦是地痞流氓起家的,免不了经常打架斗殴,他是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的。即便没练过什么正规武术,但用他那套实战经验丰富的王八拳,应该也够用了。
不过我认为,朱元璋、刘邦的个人战斗力都不及赵匡胤,毕竟人家是侠客出身真正闯荡过江湖的。

赵匡胤在行走江湖过程中,大概是自创了一套拳法。没有迹象表明他从哪里学过武术,所以就姑且认为是他自创的吧。这套拳法可能是综合了其他武术门类取其精华,就像李小龙那样,取各种传统武术的精华,创建自己的截拳道。
(我们要知道,截拳道的精华不在于中国传统武术的套路、招式等等,而是在于一个“快”字,至于用什么招式不重要。严格来讲截拳道没有招式,我比你快,我先打到你,这就是“招式”。难怪有人说,截拳道只有李小龙才能打出来)

宋朝初年的时候,少林寺曾举办过一次武林大会,邀请全国武术高手到少林寺切磋武艺。其中也有高手就是学赵匡胤这套拳法的,至于说比赛成绩怎么样咱就不知道了。估计别人也不好意思打赢赵匡胤的拳法,敢不给皇上面子?
后来,少林寺把参加武林大会的各路拳法集合起来写了一本书《少林长拳》。因为赵匡胤的这套拳法也在书里,后世人便直接称之为《太祖长拳》,这个名字更便于推广了,太祖光环加持。
06
那么说,咱中国的传统武术有没有能够实战的呢?我认为是有的,只是后面消失了。原因很简单——不利于统治。
特别是明清的时候,对民间练武是非常严格限制的。老百姓就好好读书耕田种地就行了,别练武功,练武功干嘛,想造反啊!
能够实战的武功被压抑住,就这样渐渐消失了。而那些以套路为主、强身健体的武功得以存活下来。再赋予其一些文化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什么,这样的套路型武术就比较有市场了。
明朝戚继光抗倭的戚家军是有真正实战武术的。戚继光非常重视士兵是否“力大”,天天要求士兵们练手力、足力、身力。所谓“大力出奇迹”不是没有道理。

格斗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物理学,绝对的重量,绝对的力量。身高190cm、体重200斤的壮汉,跟身高160cm、体重90斤的干瘦老头打架,壮汉胜算99%!什么神功都不好使,这是物理学!
当然,戚家军的武术我们都没看到过,说起来没有事实根据,好像不太令人信服。但是戚家军留下了一些武器呀,这些都是可以研究的。
戚家军对付倭寇有一种兵器叫“狼筅”(xiǎn),就是用一根长五六米的带枝丫的毛竹,顶端装有矛头。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五六米长的竹竿对付日本武士刀就是好使,倭寇还没近身,已被戳的满身窟窿。

通过“狼筅”这个兵器,便可从侧面看出戚家军是非常讲究实战效果的。那么戚家军的武术肯定也是讲究实战的。跟以色列的马伽术一样,插眼掏裆以整死敌人为目的,绝不讲套路。
徐浩峰有一部电影叫《倭寇的踪迹》,那里面的武术格斗方式,是我想象中比较贴近戚家军武术的。虽然打斗场面不是很好看,甚至有些无聊。我们看多了影视剧中飞来飞去的打斗方式,对于真正实战的武术看着不大习惯。

其实你想,真正的实战不就是一两下弄死敌人吗?谁没事打三天三夜啊?人是肉做的,兵器都是铁呀,挨这么一两下足以非死即伤了,谁能满身是血还大战三百个回合?
07
我发现明朝人对真实的武术格斗有很深刻的体会。明朝写的小说《水浒传》《金瓶梅》,那里面的打斗才是真正的武术格斗!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三拳打死了是有些夸张,小说嘛总得夸张一点。不过你想,鲁提辖是军官,天天打沙袋举哑铃的,他这三拳结结实实打在一个普通人的面门上,当然是很致命的,至少得趴在地上起不来。
尽管《金瓶梅》中关于武打场面的描写非常之少,不过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武大郎捉奸,西门庆“飞起脚来”正中武大郎心窝,大郎同志顿时整个人向后倒去。这才是真正的打架。

《金瓶梅》对武松打虎描写极为简洁实用。大老虎向武松扑过来时,武松先是一闪,这一个“闪”字可以看出武松身手敏捷,平时没少练武。老虎又伸出爪子来一挠,武松又一躲,躲到侧边。武松不仅身手敏捷,头脑也很清醒,知道对方气势正盛,不宜硬碰。
老虎气急败坏地扑过来,武松又往后一跳,没扑着。就在这时,武松迎着老虎向前一大步,抓住老虎顶花皮,咣咣一顿猛揍……老虎就这样被打死了。
请注意,武松的几个躲闪动作就像拳击中的躲避步伐一般,当对方气势消耗后再趁机反攻。
这是武松打虎,那么武松打人呢?更简洁!
武松到狮子街酒楼找西门庆报仇。西门庆逃跑了,留下狐朋狗友李外传。武松抓住李外传先一拳打在脸上,然后直接扔下了楼。
往往真功夫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绝不磨磨蹭蹭。《金瓶梅》作为一部反映明朝社会的世情小说,它是非常写实的。从书中描述你会发现,那时的武功特别讲究实用,三拳两脚打倒对手。这代表了当时的中国功夫。
可惜这些实用格斗武术被统治者所压抑,民间练的都是强身健体的武术套路,流传下来的已无法代表实战武术了。
08
能够实战的传统武术也不是完全消亡了。据我所知,摔跤是有实战性的。摔跤界大佬李宝如曾是北京摔跤队运动员,80年代国家体委成立散打队,李宝如是现代散打创始人之一。散打中的很多摔法正是借鉴了摔跤。
李宝如说,80年代散打队内部曾多次与其他传统武术切磋,太极、咏春、形意拳什么的都败下阵来,只有摔跤能跟散打队员较量一番。

MMA职业选手姚红刚是李宝如的学生,他被称为“鬼跤王”,靠着摔跤绝技能够立足于MMA。
姚红刚的特点是拳脚功夫一般般,但在地面运作能力很强。只要他靠近对手,并抱住摔倒在地,然后就能锁死四肢,让对手失去反抗能力。
其他MMA选手对付姚红刚就是“保持距离”,不让你有抱住我摔倒在地的机会。而姚红刚要做的就是“死皮赖脸”要跟你身体靠在一起……将战斗拖到地面上进行。
这就是我所说的,传统武术中只有摔跤还有实战性的理由。关于武术的话题先写到这里,以后有空再聊聊。
好奇心驱使,挖掘史料逸闻——【好奇挖掘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