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本文题目是后人所加。《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全书共7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梁惠王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因魏国都城在大梁(在令河南开封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①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译】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算是)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转移河内的百姓到河东,转移河东的谷物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 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河内凶: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译】考察邻国国君主持政务,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多,为什么呢?” 无如:没有像…… 加:更、更加。 何:为什么。 ②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译】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作比喻。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指战斗已经开始了),(战败的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请以战喻: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以,用。 填然鼓之:填,拟声词,模拟鼓声;鼓,动词;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动词之后凑足音节。 兵刃既接:兵,兵器、武器;刃,刀刃、刀剑等兵器;既,已经;接,接触、交锋。 弃甲曳兵而走:曳,拖着;而,表修饰;走,跑,这里指逃跑。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译】有的人跑了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因为/用(自己逃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逃跑了)一百步,那么(您觉得)怎么样呢?” 或:有的人。 何如:怎么样。 古今异义:弃甲曳兵而走(跑、逃跑) ③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说:“不可以。只是没有(逃跑)一百步罢了,(可)这也是逃跑啊。” 直:只是,不过。 耳:罢了。 是:这,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 ④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译】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期望(您国家的)老百姓比邻国多。”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通假字: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 状语后置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译】“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指农忙时不要征调百姓服役),粮食不可以吃尽(指粮食吃不完);细网不进池塘(防止破坏鱼的生长和繁殖),鱼鳖吃不完;斧头按照季节进入山林(砍伐树木要在草木凋落,生长季节过后),木材用不完。 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 谷不可胜食也:谷,粮食的统称;胜,尽。 数罟不入洿池:数(cù),密;罟(gǔ),网;洿,深;洿池,池塘。 斧斤以时入山林:斤,锛子,是斧头的一种,“斧斤”连起来就是“斧头”的意思;以,按照。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让老百姓对供养活着的人,为死了的人办丧事没有遗憾了(指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对生养死葬没有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是使养生丧死无憾也:是,这;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憾,遗憾、不满意。 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 词类活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判断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译】“五亩的住宅,把桑树种植(在)五亩大小的宅院上,五十岁的人可以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蓄养鸡、狗、猪,不要失掉/错过它们(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可以吃肉了;百亩的田地,不要耽误它们的时节(即不误农时),几口之家可以没有饥饿了(即不闹饥荒); 树之以桑:树,种植。以,介词,把、用。 鸡豚狗彘之畜:豚,小猪。彘,猪。之,助词,宾语前置句的标志。蓄,蓄养。 通假字:无失其时(通“毋”,不要) 词类活用: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作动词,穿)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树(于)之以桑 宾语前置句:鸡豚狗彘之畜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认真从事/兴办学校的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陈述/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道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意思是,年轻人知道孝敬老人,都来代劳了)。 谨庠序之教: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庠、序都是学校,殷商时叫“序”,周代叫“庠”;教,教化。 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以,把;悌,敬爱兄长;义,道理。 不负戴于道路矣: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于,在。 通假字: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颁白”即头发花白) 状语后置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织品的衣服,能吃上肉,老百姓不饥饿、不寒冷,(如果)这样却还不称王的,没有这样的事情/情况。 黎民:百姓。 词类活用:然而不王者(名词作动词,称王) 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未有之也 ⑦“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译】“(诸侯贵族家的)猪狗吃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而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济百姓,百姓死了,就说:‘不是我(的原因),是年成(不好)。’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动词,吃。食,名词,食物。检,制止、约束。 饿莩:饿死的人。 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岁:年成。 通假字: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途”,道路)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这与刺人然后杀了他,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呢?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会到了(即指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焉:句末语气词或者代词,代指大王。 固定用法:是何异于……:这与……有什么不同呢? 词类活用:王无罪岁(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 状语后置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
|
来自: 昵称7132246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