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1

 晓梅老师lahb2j 2021-02-18
【题解】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赤壁之战的地点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在今湖北武汉市的赤矶山,苏轼所游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本文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1“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32篇文言文背诵篇目之一。
 
    【rén】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清风来,水波不兴。举酒【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东山之上,徘徊【dǒu】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凌万顷茫然。浩浩【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玩。清风慢慢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朗诵《诗经》中的《月出》这一篇。一会儿,明月从东山之上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水汽横贯在江面上,(清冷的)水光连接着天际。任凭小船漂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我的情思)浩浩荡荡地,如同凌空驾风而行,却不知道它停止的地方;(我的情思)飘然恍惚地,如同脱离人世,升入仙境。
壬戌之秋:壬戌,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七月既望: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清风来:徐,缓慢、慢慢地。
举酒客:属,劝请。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两句是互文,指朗诵《诗经》中的《月出》这一篇。因《月出》中有“舒窈纠兮”的句子。
少焉:焉,形容词词尾。少焉,一会儿。
徘徊斗牛之间: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白露横江:白露,指白茫茫的水汽。
纵一苇之所:纵,放任。一苇,指小船(比喻船很小,像一片苇叶)。如,往。原句直译为“放任小船前往的地方”,意译为“任凭小船漂去”。
凌万顷茫然:凌,越过。万顷,指广阔的江面。茫然,旷远的样子。
浩浩虚御风: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飘飘乎”同。虚,太空。冯虚,凭空、凌空。御,驾。冯虚御风,凌空驾风而行。
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羽化,指飞升成仙。全句直译为“遗弃人世,超然独立,变成仙人,升入仙境”,意译为“脱离人世,升入仙境”。
  
  通假字:虚御风(同“凭”,乘)
状语后置句:
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于:在)
  月出东山之上,徘徊斗牛之间(于:从、在)
定语后置句:凌万顷茫然(万顷之茫然:茫茫的江面)
【分析】第一小节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首先,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然后,写苏子与客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美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兴之所至,还喝酒赋诗——“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接下来重点写月光下的美景——“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在这番美景之下,苏子与客如痴如醉,仿佛悠悠忽忽,离开人世,超然独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