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个视角看《流浪地球》

 堪寻 2021-02-18

六个视角看《流浪地球》

文/孙溪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初二学生

《流浪地球》的作者是刘慈欣,她笔下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希望

叙述逻辑,在遇到灾难的时候,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抛弃地球寻找新的星球,而是带着地球寻找新的家园。人们给予地球希望。

尝试

在最后,刘启想到引爆木星将地球推开时,被联合政府在七个小时前,以色列科学家已经想到了,成功率为0%,但是最终他们却成功了。这不仅是因为主角光环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去尝试。去尝试那些不可能。

坚持

在这部影片中,坚持可谓是处处体现。救援队在有不可抗力因素下的坚持,171小队在“撞针”时尽管力量渺小的坚持,人类不断寻找新的家园的坚持。

牺牲

在这部影片中,牺牲的人数不胜数。运送火石路途中的救援队队员,为了解除Bug的老何,水下无数位将韩朵朵拖给韩子昂的人。没有牺牲谈何活着?他们的牺牲最伟大的。因为他们的牺牲,地球活了下来,更多的人们存活了下来。

团结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人无法运载火石;一个人也无法“撞针”;一个人也无法想出将地球推出太阳系这个想法。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但是将这一个个独立个体的力量汇集到一起时,这种力量便能拯救地球,改变全人类的命运。


角度

亲人与战友的角度 

在爷爷韩子昂死的时候,刘启不停的问队长为什么不去救他的爷爷。在队长心里,他的队友刚子一定比爷爷重要,但是他站在了刘启的角度,没说什么,把备用粮给了他们。

亲人与领袖的角度 

在最后时,联合政府作为一个领袖,应该保全全人类的最大利益,但是作为一个父亲,他选择帮助刘培强。

情感与生命的角度

在火种计划中,他们保留了人类的受精卵,科学成果等等,莫斯认为这就是人类的文明,但并不是。这只是延续了人类的生命罢了。人类最重要的,是我们复杂的情感。在最后莫斯说“看来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太难了。”这种冲动,在莫斯眼中是无用的甚至是人类情感中的一个败点。但是这种理智的“冲动”却拯救地球延续了人类真正的文明。

当人们的内心充满希望,在敢于尝试不可能的基础上,坚持努力 ,不怕牺牲,相互协同,遵循内心,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时,就离成功不远了。

不让地球去流浪

张婧怡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高一学生

太阳即将毁灭,比起坐以待毙,人类选择挣扎到底。庞大的地球逃脱计划开始实施。然而人类所能制造的普通尺寸人造环境无法承受漫长的逃脱之旅。所以人类只得在地球的一侧安装上巨大的地球发动机,将整个巨大地球环境圈化为移民方舟,以此逃离太阳系,前往新家园。太阳的即将毁灭使得人类的逃亡。 

日出在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平常,在刘慈欣的《流浪地球》这部小说中又是那样遥远。从地球停止自转到脱离太阳系,大概花了几十年,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年纪很大了。在逃亡的过程中人们已经变得麻木起来。最让人震惊的是有许多人认为这是政府撒的一个弥天大谎,他们认为太阳一直都没有变化,于是发生了暴动,把政府推翻,但结果确实氦闪爆发。所做的事情在上天看来也是那么的愚昧。为保证地球发动机能正常运转,最后这5000地球派放弃抵抗,被送到地面上,最后冻死。正在叛军为胜利欢呼时,氦闪爆发了,在这突然出现的灿烂阳光下海面上最后的五千地球派们也消失了,太阳也死了,幸运的人还在流浪。 

刘慈欣笔下每一个人物的命运抉择都很抓人眼球,那些对于生的渴望与偏激的反抗最终化为死亡。在流浪的途中,所谓那些高昂的艺术变得毫无价值,人的本性暴露出来,那些被宏大世界反衬得孤独而弱小的生命更是体现出人类渺小。 

太阳曾经给过我们温暖,在小说中太阳也曾毁灭人类,使得人类的流浪。任何事物也都有两面性,包括人。在书中人的互相猜忌使得人牺牲。我很敬佩刘慈欣的想象力,很敬佩他对宇宙的认知,他发明了“地球发动机”,让人类在流浪地球的过程中,慢慢写出人最初的信念也是最基本的——“活着”,这就是一种本能吧。 

不管怎样,刘慈欣用想象力创造了我们想象不到的画面。人需要想象,它能够使生活更丰富,使我们的思想更丰富多彩起来。但是看清现实的本质也很重要,有一句话说的很好,“真正的英雄主义便是看清生活的本质仍热爱生活”。人们应该热爱自己但也更应该热爱自己的家园,我们的家园。在书中看到太阳的毁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要爱护地球母亲,保护她不再受到进一步伤害。从我做起吧,珍惜眼前,人人都做一点贡献,世界也会变得更美好,不要让我们像书中一样落到流浪地球的后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