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睡不着,总得想点什么,忽然就想到了“退休”这个话题。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说了一句让我心动的话,他说“诺贝尔奖金不是退休金”。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把某某奖金和退休金联系在一起,认为两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闻听帕慕克此言,确有振聋发聩之感。 从字面上理解,谁都知道退休就是不再工作、回家休息的意思。我们在欢送退休职工的茶话会上,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希望您退休之后,颐养天年,有时间的时候,常来单位走走看看。” 见怪不怪,大家都这么说了,也就没有人追究对与错了。在我们的周围,这种群体无意识的现象真是不胜枚举了。 我偏爱钻这牛角尖,上床睡不着,就慢慢琢磨着“退休”这个词。琢磨来琢磨去,终于发现,“退休”一词是很没有人文精神的,也是违背人的精神意愿的。你想,退休,也就等于说“你回家休息吧,单位没你什么事了,该上哪歇上哪歇着去吧”。按照这样的理解,人生可分为四个阶段,婴幼儿(从无到有),上学(成长),工作(劳作),彻底休息(即将从有到无)。按照这种划分,人一旦退休,就意味着进入“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的暮年境况。我想,没有哪一个人愿意从工作状态一下子这样进入老年时期的。事实上也是如此,许多人退休之时,血压不高、骨质不松、血糖正好、精神尚健,此时,所有的“好心人”都对他说,好好休息,多注意身体!在这样的氛围下,用不了多久,此人便会血压高了、骨质松了、血糖上去了、精神头下来了。 “退休”还衍生出“发挥余热”一词,想想这个词也真是够残酷的。余热,余火也;虽有温度,但已是即将熄灭之火,用来“炼铁炼钢”肯定是不行了,派不上什么大用场了,暖暖手或许还可以。我越琢磨,就越觉得这个词是胡说八道。手头正好有2009年12月14日的《文汇报》北大教授乐黛云的专版。乐黛云女士,人们尊称她乐先生,70岁才从岗位上退下来。就是这样一位著名教授,第一次拿到退休工资时,“想到不再是教师,不再有自己的学生了,心中仍不免凄凄惶惶”。凄惶归凄惶,退休后她从未停下自己喜欢的工作,除了带博士生外,还主编几套大型丛书,其“忙碌程度并不亚于退休之前”。还有一例是著名的资中筠先生,她的《不尽之思》《感时忧世》《锦瑟无端》《老生常谈》等著作都是在退休以后完成的。 “退休”,意味着单位和工作不再需要你了。而一个人是否被需要,实在是很重要的事情,其重要程度要大大超过金钱。纵观各行各业,凡是被需要程度高的,无论待遇高低,从业者都透着一种“被需要”的尊严。比如,机场的安检人员,停车场的指挥人员,拥满了患者的专家门诊等。反之,一旦不被需要,即使待遇照发,从业者也是非常难受,甚至生不如死。《蜗居》中海萍的老板为了报复海萍,在赶不走她的情况下出了阴招,把她的办公桌搬到走廊上,不安排工作,工资照发,把海萍气得半死。 我还听说过这么一件事:“文革”期间,某医院肝病科病房住着两个病人,一个是有身份的干部,一个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前来探视“干部”的络绎不绝,清一色地说着“你啥也别想,安心养病,祝您早日康复”之类的话。而看望那位农民的,只有他的乡下妻子,妻子既要照顾家里,又要照顾丈夫,医院农村两头跑。每回来医院,总要给丈夫絮叨着“地里的庄稼该收了,豆子该点了,化肥该买了,孩子成绩下降了”之类的家常话。结果是,“啥也不用想”(光想病了)的干部“走”了,满肚子心事的农民康复出院了。 心理学很强调心理暗示作用,心理暗示会传导到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自然会影响到肌体和生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有可能发生。诸位不信的话可以做个试验:假如一个人正常上班,一进单位,遇见一个同事,同事连忙关心地问“你怎么了,脸色不太好看啊!”,此君笑笑说,没事,我很好啊;又见一位同事,仍以同样的方式“关心”他,他嘴上说着没什么,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我今天是不太舒服”;当见到第三位同事这样“关心”他时,他对自己的“脸色不好”就确信无疑了。接下来,他就会感到浑身难受,于是请假去医院就诊。 对退休的人,我们也会给予同样的心理暗示。这种心理暗示会强化退休者“不能再做事”的意识。站惯了,坐着不习惯,忙惯了,闲着也不舒服。对退休的人来说,闲着,又不能做事,当然会有短时间的不适应。人们把此种表现称之为“退休综合症”。依我看,“退休综合症”完全是众人“关心”出来的。 言归正传。“退休”原本是针对“公职人员”而建立的一种制度,和一个人是否做事没有任何关系。据考证,我国古代就有了退休制度,那是专门为“公务员”制定的。大约在宋朝,退休的年龄还不是今天的60岁,而是70岁。有的朝代虽然定了60岁,还要加上一句,国家需要时可以不受退休年龄的限制。这些做官的习惯了“台上一呼,阶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的场面,一旦没有了乌纱帽,自然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不适应。 其实,对于一个人来说,劳作或做事与休息原本就不应该有什么界限的。只要身体许可,只管做下去就是。很浅显的事例是,“退休综合症”农民会有吗?自由职业者会有吗?也许有人说,这些人原本没有职业,所以不会有“退休综合症”,有职业的人总免不了会有的。要反驳这种观点也很容易:一些精神富有的人、一些对人生充满追求的人、一些生活情趣丰富的人,不仅不会有“退休综合症”,连“退休”这个概念也没有。对于这些人来说,“退休”甚至是一种羁绊的解脱,退休与不退休的唯一变化,就是可以全身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了。从形式上看,这些人是退而不休;从实质上看,这些人不仅未退,而且更勤奋、更辛劳了。 我建议,退休一词应该改为“退职”或“离职”,这样才准确。当然,咱不是全国人大代表,没有提议权,咱能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喜好的事情,找到自己精神的安放处,这样,咱就不怕什么“退休综合症”了,听到“发挥余热”这样的话,也就不觉得刺耳了。 |
|
来自: 新用户1908512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