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峰言锋语】我与昆曲有个约会

 新用户7590xbWs 2021-02-19


《传承》

距离教育部征集教师风采作品上传只剩10天时间了,压在我们新媒体工作室身上的担子倍感沉重。经过商议,题材定为昆山教育人传承昆曲艺术,片名定为《传承》。不知为何,我们都不约而同地首先想到了千灯中心校,千灯中心校的“小昆班”表现出色,让人印象深刻,况且千灯镇还是昆曲的发源地,人杰地灵,幽兰飘香,是拍摄昆曲题材的绝佳之地。

前期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做好拍摄工作,我们新媒体工作室先期到千灯中心校进行了调查。因为千灯中心校对于昆曲艺术的重视和出色的工作,之前已经有几个剧组造访过千灯中心校,出品过好几部优秀的昆曲纪录片。面对我们这波草根剧组,千灯中心校陈校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经过校方的精心挑选推荐,为我们确定了这部戏的两位主角,就是千灯中心校退休教师徐允同和全国戏曲小梅花奖得主陶依婷。在校长室里,陶依婷落落大方地为我们现场即兴表演了一段昆曲选段,表演震撼了我们,原来不施粉黛的昆曲都这么美!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把这部戏拍好的决心。

《传承》剧本

撰写剧本。剧本是一部戏的灵魂。八易其稿,一点也不夸张,剧本真是烧脑的工作,三分钟之内要完美呈现教师风采,不能不说是个考验。修改了多次草稿,也整了几千个字,想当初写论文为啥没有这份效率呢?为了修改剧本,新媒体工作室成员碰了两次头,一次在办公室,一次移师葛江中学,通过思想的碰撞,火花四溅,创意频闪。

《传承》剧组千灯古镇合影

中期拍摄。两个半天,拍完了所有的镜头,不得不惊叹我们的效率。五月最热的两天也眷顾了我们。为了拍摄这部戏,徐允同老师特意从昆山赶到千灯,拍完戏又匆匆赶回昆山接送孙子;为了演好昆曲教师,小菲老师认真学习昆曲,揣摩人物内心,构思人物动作;为了一两秒钟的镜头,我们扛着沉重的设备,在古镇上艰苦行军,浑然不知衣服已经湿了几遍;为了拍到千灯古镇的唯美画面,我们拒绝欣赏风景,却乘船在石拱桥洞里来回穿梭了几个来回;为了拍到陶依婷参加小梅花比赛的舞台效果,我们拎着沉重的稳定器在舞台上顺时针、逆时针不知转了多少圈……

 “小昆班”拍摄现场

最美剧务

镜头转它千百回

醉卧拍摄君莫笑

后期剪辑。依旧驻扎在我们的基地——实验小学。还是要吐槽一下,为啥办公电脑的配置要一刀切,低配置的电脑如何去顺应日益发展的新媒体工作需求?我们还常常自诩为新媒体农民工,一点没错,我们一直干最苦最累的活,因为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鼓舞着我们。人的潜能也许是巨大的,一天之内居然就剪好了初稿。经过大家的建议和修改,作品《传承》终于完工了,正好赶在截稿日之前上传。

后期思考。《传承》这部戏杀青了,可是有一种莫名的情感如鲠在喉,仍记得徐允同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可惜他们都要毕业了!”这句话饱含了几多不舍,几多期盼,几多辛酸,几多无奈!是啊,“小昆班”的孩子们小学就要毕业了,初中、高中乃至大学,不会再有小昆班了!

据了解,昆山自1987年成立首个“小昆班”以来,目前昆山学校共有13个“小昆班”,且都集中在小学学段。不无遗憾的是,昆曲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出现了断层,人才的培养没有很好地延续下去,造成了人才的极大浪费,实在可惜!

昆山开设“小昆班”学校

一中心小学、千灯中心校、石牌中心校、炎武小学、淀山湖中心校、新镇中心校、周庄中心校、锦溪中心校、张浦中心校、陆家中心校、开发区实验小学、娄江实验学校

愚以为,“小昆班”在初中高阶段延续下去是可行的。诚然,孩子们在初高中阶段的学业压力会比小学阶段更大,时间和空间没有小学阶段充裕,但是不管是教育目标的达成,还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都提及要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唱昆曲、演昆曲这么高雅隽永的能力,不正是死搞死学的师生所缺乏的吗?昆曲是中华艺术瑰宝,继承并传承祖先的优秀传统文化,昆山人责无旁贷。

目前,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都规定要开设综研课,这节课完全可以用来开设昆曲课,而且各校都可以因校制宜,在校本课程中纳入昆曲教育题材。昆曲教育的师资力量其实也没问题。想当初,徐允同老师退休了才开始自学昆曲,带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昆曲苗子。我想,如果辅以政策的支持和偏爱,我们广大音乐教师完全有这种能力,更应该有这份责任去传承昆曲。

徐允同老师与小菲老师合影

传承昆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自上而下的努力。以活动促普及,以比赛促提升。君不见每年的“昆曲进校园”活动非常受欢迎,昆曲演员们走进校园,给孩子们普及昆曲知识,讲解昆曲动作,示范昆曲唱腔,在孩子们心里播下了一颗颗会发芽的戏曲种子。每年的全国戏曲小梅花比赛,“小昆班”的孩子们获奖无数,成为昆山艺术教育的一个亮点。我以为,每年举办一次昆山市级“校园昆曲大赛”也是可行的,一方面它会促进学校更加重视昆曲教学,扩大昆曲在校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它有利于增进孩子们的昆曲才艺,营造一个良性竞争的氛围。

当然,昆曲的传承不能像搞奥运项目一样,拉点精英,搞点集训;昆曲更不能成为装点学校的门面,拉个大旗,说散就散。

非常可喜的是,昆山正越来越重视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如建造昆山当代昆剧院,打造巴城“昆曲小镇”等,相信昆山作为昆曲的发源地,一定会把昆曲传承好并发扬光大。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昆曲就是昆山孩子们的信仰,让昆曲不断浸润孩子们的心灵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