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青草颜 2021-02-19

(《拾遗》)

  【释名】糜。

  时珍曰︰粥字象米在釜中相属之形。《释名》云︰煮米为糜,使糜烂也。粥浊于糜,育育然也。浓曰,薄曰酏。

  小麦粥

  【主治】止消渴烦热(时珍)。

  寒食粥(用杏仁和诸花作之)

  【主治】咳嗽,下热气,调中(藏器)

  糯米、秫米、黍、米粥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益气,治脾胃虚寒,泄痢吐逆,小儿痘疮白色(时珍)。

  粳米、米、粟米、粱米粥

  【气味】甘,温、平,无毒。

  【主治】利小便,止烦渴,养脾胃(时珍)。

  【发明】时珍曰︰按︰罗天益《宝鉴》云︰粳、粟米粥,气薄味淡,阳中之阴也。所以淡渗下行,能利小便。韩《医通》云︰一人病淋,素不服药。予令专啖粟米粥,绝去他味。旬余减,月余痊。此五谷治病之理也。又张耒《粥记》云︰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良。妙齐和尚说︰山中僧,每将旦一粥,甚系利害。如不食,则终日觉脏腑燥涸。盖粥能畅胃气,生津液也。大抵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寝食之间尔。故作此劝人每日食粥,勿大笑也。又《苏轼帖》云︰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此皆著粥之有益如此。诸谷作粥,详见本条。古方有用药物、粳、粟、粱米作粥,治病甚多。今略取其可常食者,集于下方,以备参考云。

  赤小豆粥利小便,消水肿香港脚,辟邪疠。

  绿豆粥解热毒,止烦渴。

  御米粥治反胃,利大肠。

  薏苡仁粥除湿热,利肠胃。

  莲子粉粥健脾胃,止泄痢。

  芡实粉粥固精气,明耳目。

  菱实粉粥益肠胃,解内热。

  栗子粥补肾气,益腰脚。

  薯蓣粥补肾精,固肠胃。

  芋粥宽肠胃,令人不饥。

  百合粉粥润肺调中。

  萝卜粥消食利膈。

  胡萝卜粥宽中下气。

  马齿苋粥治痹消肿。

  油菜粥调中下气。

  菜粥健胃益脾。

  菠菜粥和中润燥。

  荠菜粥明目利肝。

  芹菜粥去伏热,利大小肠。

  芥菜粥豁痰辟恶。

  葵菜粥润燥宽肠。

  韭菜粥温中暖下。

  葱豉粥发汗解肌。

  茯苓粉粥清上实下。

  松子仁粥润心肺,调大肠。

  酸枣仁粥治烦热,益胆气。

  枸杞子粥补精血,益肾气。

  薤白粥治老人冷利。

  生姜粥温中辟恶。

  花椒粥辟瘴御寒。

  茴香粥和胃治疝。

  胡椒粥、茱萸粥、辣米粥并治心腹疼痛。

  麻子粥、胡麻粥、郁李仁粥并润肠治痹。

  苏子粥下气利膈。

  竹叶汤粥止渴清心。

  猪肾粥、羊肾粥、鹿肾粥并补肾虚诸疾。

  羊肝粥、鸡肝粥并补肝虚,明目。

  羊汁粥、鸡汁粥并治劳损。

  鸭汁粥、鲤鱼汁粥并消水肿。

  牛乳粥补虚羸。

  酥蜜粥养心肺。

  鹿角胶入粥食助元阳,治诸虚。

  炒面入粥食止白痢。 

  烧盐入粥食。止血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