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 成】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西岳文化 2021-02-19

文/王成

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在我的家里,有一个四四方方的老镜子。挂在老家的一个房间里。据说是四十九年前的镜子(或者是匾)。回忆起来,家里多个长辈人就说这幅镜子的确是段家镇段家一组二组好多村民联合所送。


我们经常说,毛主席思想永不忘,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在1972年,全县范围内修苏村拦河大坝时,段家镇(那时叫段家公社)好几百人在我们家盘灶做饭。由于是集体劳动,重体力劳动,因此伙食稍微好些,都是各个村子的主要劳动力。顺便说一下,对于这些好社员,上级专门安排集体住宿。他们大队派的村干部和队里边会计记工分。还有,1974年时在修拦河大坝加宽时,沙底公社的几百人也在我们家院子盘灶蒸馍做饭。所以,几十年过去,突然想起这个纪念,说明那个年代那些生产队的人们和我们这里关系很好。镜子上现在能看到的是熊猫和竹子,能在玻璃上画画在几十年前一定特别新鲜稀少。段家打坝是两地百姓共有的记忆。我估计这篇文章发出后一定会引起更多的回忆。当天一定是非常郑重的送别。段家公社深感我们家给他们驻村修坝帮忙,非常感激。所以,他们请了“军师级"一样有创作力的人写了这两行字“渭水含情深又深,阶级感情亲又亲。”年代久远,字迹不见了,我家里人都记着原文。据说,在两年之后又有驻村加固打坝的,是沙底公社的人,有霸一和霸二村的人。我村有人和他们结下了深厚友谊,还有人和他们认作干亲,相互来往多年。那个时候,没有公交车,沙底到苏村公社槐元西王特别远的。感动于那个时代人的朴素、淳朴、热诚。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革命理想点燃生活。我们这儿的人也支援过著名的东雷抽黄工程,早期还有用架子车拉石头,为108国道铺路基,从遥远的华县出发,两三个人一辆架子车,宏图出发,战天斗地。今天,当人们回忆起那个红色时代,修水利工程(如抽水站工程,像槐元抽水站,供应槐元、苏村村、堡子村、洪善村等。有一级站、二级站、三级站),修拦河大坝(以后不断扩展,到了这几年,被连成了渭河水文堤坝工程,打坝上边修路,从大荔三河口可以直达西安、咸阳、宝鸡)。历史总是和人文相遇,所以,我们村上有人叫河啸的,大概是因为那时渭河涨水,又有叫河坝的。官池村季炳南老人在苏村公社当过革委会主任或者叫公社书记,就是因为打坝,在苏村镇老人心中留下无穷的回忆。甚至在季书记年龄大退休后,好多当过生产队队长的人共同组队相约去看望他老人家。


一个镜子,可以关照灵魂,一个玻璃匾,代表了多个公社人民的心。再次回忆一盏镜子,是火红年代峥嵘岁月的历史沉淀印记。春节刚过,各级领导宏图决策传来,有关部门准备再沿渭河修一道跟着渭河水流冲刷方向一致的保护路、观光路,让大家感到高兴。“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们渭河边的村民倍感兴奋。社会主义大农村,总是让我们越来越好,关键是在整体谋划。段家公社、沙底公社的联系不会成为过去,人民集体主义永放光芒。小岗村人们按手印包产到户经过轮回,又发展到大集体大农场大股份大合作阶段,赞颂过去,期望以后。全国人民紧密团结,众志成城,有共同目标,让大家牢牢聚在一起!


作者简介: 成,陕西省大荔县人。共产党员。渭南市著名英语教师。陕西省外国专家局特邀英语演讲嘉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