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有文西】荔枝窩古村梅子林 隱山之人的「字癒畫」 | LINE TODAY | LINE TODA...

 健康快活人 2021-02-20

平日的香港山頭,是屬於動植物的快活時光。稀少的人流顯得綿長的山徑清晰易見,尤其周末難見蹤影的石龍子及網絲蛺蝶,此時此刻都走出步道曬太陽。上山約莫一個多小時,眼看快要到達約定的時間,心裡著實有點焦急,步伐不其然加快,深怕讓今天的「隱山之人」久等,更怕梅子林的鳥兒牛隻不等人。

眼前的梅子林村,散發著一股隱世村落的氣息。80年代以後,原居民全數遷出,偶爾周末才有一兩戶人家回來打掃、拜祭。
眼前的梅子林村,散發著一股隱世村落的氣息。80年代以後,原居民全數遷出,偶爾周末才有一兩戶人家回來打掃、拜祭。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幸而一個轉彎,山徑頓然開揚,映入眼簾的就是隱世村落——荔枝窩梅子林。大多數人只知馬鞍山的梅子林,卻鮮有人知道香港的新界東北也有著另一個梅子林。這個梅子林擁有近400年的客家歷史,早年與鄰近的蛤塘、小灘、牛屎湖、荔枝窩、鎖羅盆及三椏組成了一個客家古村群,名為「慶春約七村」*。

*「約」又稱「丈量約」,是丈量土地的專用名詞,在這裡意指「地段 (Lots)」(感謝資料由網民K W Yu提供)。昔日海盜橫行,村落之間訂立鄉約結盟,共同對抗外敵,「慶春約」便是「十約聯盟」其中之一。後來每十年以荔枝窩為首舉辦太平清醮,讓村民歸村祭祖,聚首一堂。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梅子林故事館內有生態工藝導師Stony用鐵線編織出馬、蛇等動物,栩栩如生。
梅子林故事館內有生態工藝導師Stony用鐵線編織出馬、蛇等動物,栩栩如生。
館外一處荒廢了的小公園,由藝術家們以百家布及彩帶繩等構成藝術裝置,展現出昔日客家人的家常用品及編織工藝故事。
館外一處荒廢了的小公園,由藝術家們以百家布及彩帶繩等構成藝術裝置,展現出昔日客家人的家常用品及編織工藝故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拜見「隱山之人」

舊日的客家樓房,今天搖身一變成為「梅子林故事館」,盛載著不同的藝術創作、人物和故事。其中一位藝術家葉曉文正站在館門迎接每一個城市人的來訪。她既是半個駐村導賞員,更主責為這裡的房子外牆畫壁畫。活化計劃以外,她則是一名熱愛大自然的作家及畫家,著有《尋花》、《尋牠》、《隱山之人In situ》等以生態為創作靈感的小說及圖文著作。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走近葉曉文,見她正跟一對住在荔枝窩的母子聊天。男孩往田圃與故事館通處奔走,不亦樂乎,好一個在山林長大的野孩子。對出身城市的葉曉文來說,縱然她喜愛山林的一切,但「隱山」生活也是戰戰兢兢的熬過來。「因著活化計劃,有時需在村內留夜,然而原居民早已遷出,入黑後杳無人煙,只有自己一個,初期實是非常害怕。後來適應到早睡早起的習慣,晚上9時入睡,清晨5時起床,看到漂亮的日出挺是寫意。鄰村蛤塘村的人更厲害,他們一般凌晨4時便醒來了。」她笑言。

現在梅子林村的房子門外,都有來自葉曉文手筆的壁畫。畫中是村內真實存在的牛,牛的背後則重現昔日故事館前曾存在的稻米田。
現在梅子林村的房子門外,都有來自葉曉文手筆的壁畫。畫中是村內真實存在的牛,牛的背後則重現昔日故事館前曾存在的稻米田。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因著活化計劃及村長的幫助,梅子林日久失修的房子得以復修並恢復供電,更引入溪水在館前的梯田種植桔樹。
因著活化計劃及村長的幫助,梅子林日久失修的房子得以復修並恢復供電,更引入溪水在館前的梯田種植桔樹。

生態文學與藝術

葉曉文從小到大對寫作、繪畫都富有濃厚興趣,她直言只是嘗試把自己喜歡的東西糅合在一起。「我本是一個內向的人,過去的創作經常侷限在圍繞自我觀感,讓我跳出框框的就是『生態』。藉著觀察動植物間的掙扎求存或連繫,學習以客觀視角看待外在環境,令我的創作擴闊出更多的可能性。而且運用大家身邊都有的動植物作話題,更能與陌生人打開話匣子,引伸出更多的故事和靈感。」

「牆後的房子雖已倒塌,但村民認為這幅牆是人們進村最先遇見的第一道牆,別具意義,所以放手讓我美化它。」葉曉文說。
「牆後的房子雖已倒塌,但村民認為這幅牆是人們進村最先遇見的第一道牆,別具意義,所以放手讓我美化它。」葉曉文說。
「這幅牆的難處在於它需要在搭建的台階上繪畫,對體力的需求很大;另繪在炎夏的室外,要克服不少的蚊叮蟲咬。」她補充。
「這幅牆的難處在於它需要在搭建的台階上繪畫,對體力的需求很大;另繪在炎夏的室外,要克服不少的蚊叮蟲咬。」她補充。

「壁畫的題材也是多靠跟村民聊天,把打聽回來的歷史故事,再結合當地生態特色所繪製而成。例如牆身右方的雀鳥是村民俗稱的『孟婆雞』,正名為『褐翅鴉鵑』,以前的村民經常會捉它來浸酒喝;另外昔日梅子林因多種梅子而命名,故此畫中可見梅子;而左邊三隻鳥兒,分別是這裡常見的『赤紅山椒鳥』、『暗綠繡眼鳥』及『蒼背山雀』。希望能透過繽紛的畫作,打破這裡以往的廢墟形象。」

村民憶述村內曾有俗稱「白鼻樑」的果子狸出現。
村民憶述村內曾有俗稱「白鼻樑」的果子狸出現。
還有不少由葉曉文與學生、其他組織所共同創作的壁畫。
還有不少由葉曉文與學生、其他組織所共同創作的壁畫。

當你細閱葉曉文的文字創作,或觀賞她所繪畫的畫作,腦海自不然會走進一個鳥語花香又帶點靜謐的大自然世界。在這個紛亂動盪的時勢,更恰如避世天堂,感覺相當療癒。

《隱山之人In situ》:一本屬於香港的在地自然生態小說集。「In situ這個詞,是一個拉丁文片語,指『在原本位置』;進行in situ在地研究,人們便能發現研究對象如何在同一片土地世世代代,與環境及附近物種產生互相依存的親密關係。」──葉曉文
《隱山之人In situ》:一本屬於香港的在地自然生態小說集。「In situ這個詞,是一個拉丁文片語,指『在原本位置』;進行in situ在地研究,人們便能發現研究對象如何在同一片土地世世代代,與環境及附近物種產生互相依存的親密關係。」──葉曉文

【天、地、人——梅子林藝術活化計劃】:www./TTYCULTURE/

撰文及攝影:文西
IG: @simpleshot.simplelife 

FB:@ https://www./simpleshot.simplelife

世上無聊事,只靠有心人;無聊的日子,都總有意思。最喜歡無聊事認真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