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霞|分离,生命中的功课

 阿苏心理工作室 2021-02-20

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会如此匆忙又和我的女儿雅分离如此之远之久,但事情还是发生了。


雅出生后的状态按育儿理论来说是个“高需求”“高敏感”的宝宝,从刚满月就开始认人了,除了让我抱,谁都不要。


两岁前每天都是夜里两三点钟才睡,而且都是抱在怀里,我每晚都是跪在床上,将身子拱成一个半圆的帐篷似的把她圈在我身下,很原始的哺乳动物喂养孩子的模样。这样她才能睡得安稳,否则就会哭,翻腾,闹。一直到上小学,未曾有一天与我分离过。带她带得相当辛苦,我们的联结也相当深厚。


|如何面对分离给她带来的冲击?

这样的分离,对我是撕心裂肺,并且可以直接眼前看到内化的图像化:

骨胳和着血肉的撕裂并着扯不断的筋。对孩子就更甚了。
有多痛,就有多难。

分离的第一周,她直接呈现了躯体反应:发烧,而且高烧不退。


在她发烧的第三天,我坐上高铁回京,当晚就守了她一夜。后来一直都是白天退烧晚上继续。没日没夜地查体温,抓药熬药,物理降温......第八天,她终于晚上也好了。而我订的就是后天的票回长沙,她仿佛也知道,再病下去,也留不住妈妈,只有好起来,才能和妈妈在一起。


这个设想很残忍,但事实的真相往往没有那么多温情脉脉。

在这些天里:

1

尽可能地全身心地高质量地陪伴雅雅

及时地满足她的情感需要

不停地表达对她的爱(雅从小就得到了非常富足的爱的表达和承诺)

一再保证:我不会丢下她,我们会在一起,并且这个时间不会太久,而且承诺她以后都不会再和她分开。

因为长期以来我诺不轻许,有诺必践的方式以及和雅之间的联结建立得非常之牢固,所以她虽然很不舍,但是却很放心地放我离开了。


|在离开前做了这几件事:

我和雅爸给雅配上了电话手表,上好电话卡,让她可以随时联系找到我。

帮她建了一个微信号,可以方便她多渠道地联系我。

告诉雅并让她看到我把自己微信中的她设置成最优先的位置,保证第一时间能看到并回复她发来的信息。

总之,就是让她知道,能够并且可以24小时随时找到妈妈,妈妈虽然不在身边,但是不会消失,一定会随叫随到,音频视频,随时奉陪。

(以前我是每天晚上或者午休的时候都关机的)

|尽可能多地保持以前的日常生活状态

在前几周里,雅雅平均每天放学到睡前的几个小时中要给我打上二十个电话以上,有时候说得时间久有时候只说一两句。


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跟我说放学到家了,然后就告诉我要开始写作业,写完作业又要打电话告诉我写完了,还要跟我说说作业的内容或者学校发生的事情,准备出门和小朋友玩也会电话说一声,有时候刚挂电话接着又打来。每天早上六点半左右她会准时电话给我,我马上从睡眼朦胧到精神抖擞,跟她聊好一会直到她去上学。


我们通电话频率和内容就像平常在一起的日常通话。

至于如果有难过或者一些特殊事件发生的时候电话打得就更多更久了。无论如何,我都坚持两个原则:

第一时间接电话;

认真地倾听并表示对于接到她电话的开心和欢迎,结束时万年不变地说“你是妈妈的宝贝,妈妈爱你”。

刚开始正好工作也不是很多,有足够的空余时间,如果有工作安排,我会提前一天就电话告诉雅我的工作安排时间,让她有心理准备。


到后来慢慢工作量大起来后,我除了会口头提前告知,还会发短信告诉她我的具体工作安排时间,如果需要连续做一个下午或者一个晚上的咨询,那么我会在两个咨询之间的休息时间给她通电话或者发语音及文字短信。

也就是说,我们之间的失联时间不会超过一个小时(除了白天她在校上课)。

她也会知道我工作性质,在工作期间手机会静音无法接听电话,一般在我工作结束的时候她都会准时打我电话。

有时候遇到特殊情况,工作稍有延时,那我会在结束工作后第一时间回复她的电话。也幸好我的工作对于时间的精确度要求是很高的,一般不会超过十分钟的误差。

|变化的是生活,不变的是爱


其间雅有过一次比较大的情绪波动,说不想上学了,想妈妈,我当即直接就支持她:来吧,妈妈在这,只要你想,你愿意,随时都可以过来!功课我们可以想办法自己来完成。她立刻破涕为笑,并且能听到她长舒了一口气。从那以后,就再也没说过不上学这回事了。

平时还会根据她的需要买一些衣服鞋子等日常的生活用品寄给她,因为对她有着充分的了解,知道她的喜好,也知道她适合什么,雅每次收到都刚好能用并且喜欢,很是开心欣喜。

2

收到了妈妈的讯息,知道妈妈一直在身边,没有远离,更没有被抛弃。

妈妈稳稳的存在,就是一个永远可以依靠的力量。作为妈妈从“离开”的那天起,就真正作好了准备只要她愿意,就可以随时将她带在身边。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可以和妈妈在一起的选择不只是“说说”而已,是真真正正可以实现的,孩子内心深处关于会和妈妈分离,会失去妈妈的恐惧便消除了。


长期的相处,彼此之间的了解以及紧密的情感联结为我们这次暂时的分离之后的心理支持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让相聚可以看得见


漫长的一个月过去了,国庆中秋双节将至。

很早就和雅约定好节日假期来长沙和妈妈一起,开始爸爸一直没买到火车票,她很不安心,每天都念叨怎么办(从刚开学就开始念),后来提前半个月直接买了机票,她再不担心了,换成每天电话都问还有几天放假,并且一天会问很多次,而我每次都当成第一次来回答她。

从刚开学就开始倒计时国庆假和妈妈的相聚,分离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的煎熬和难耐!

到快临近国庆节假期的那一个多星期,雅已经减少了给我电话的时间和次数,并且明显情绪也好很多,一方面快和日夜想念的妈妈快见面了,另一方面,经过每天不断地承接和联接,她的安全感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不再需要和妈妈维持那么高强度和频率的联系了,慢慢安心了。

假期一共七天,另请了六天假,让她提前将课本作业放在行李箱里带来,本来是想再多请一段时间假的,但是雅不想缺席芭蕾课,所以遵照她的意见,在舞蹈课前回京(不是文化课对她来说不重要,而是她认为文化课自己可以通过自学跟上,但舞蹈课只能亲自去学)。

假期前我已经将自己的工作安排作了调整,假期中全程安心陪伴雅,并让她来制定假期计划,陪她去看各位亲朋好友,还带她去看我工作的地方。

3

让孩子对妈妈在这里的生活和工作有更多的了解

不要让分离把妈妈变得陌生

尽量地让她了解妈妈的方方面面
安全感的建立,永远都是怎么做都不嫌多的

|分离,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功课

从机场接到雅,她不停地跟我叽叽喳喳到假期结束送她到机场分别,她都是如此笃定,难分,难舍,但是却能感受到她的安静与沉稳。
她经常对我说:妈妈,别太想我了,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别太难过,没多久我们就又在一起了。
内心充满了爱和力量。

4

人生无不散的宴席,最终所有的人都要面临分离,

只要有爱,就不孤单。

因为有爱陪伴,

死亡都不会将我们真正分离,

因为我们已经活在彼此的生命里。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经常想到很多需要同样面临分离的孩子和家庭。
以前也会遇到过有父母问:如果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不能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该怎么办?

首先要慎重地对待和孩子分离这个决定,和孩子的分离会引发很多的因果能量。

很多的决定的后果和代价就是自己欠的债,在将来是一定要偿还的,并且很大可能是需要几代人来偿还。

和孩子的分离往往会引发父母强烈的愧疚,如何面对自己的愧疚,将愧疚与爱区分开来,不让愧疚淹没了界限(往往愧疚会让人根本无法坚持界限)这是父母需要做的。

尽量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多陪伴,高质量的陪伴,如果实在做不到,那就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陪伴。


如果还是做不到,那就用自己所有能想到的办法,孩子需要的方式来表达对Ta的爱


爱,意味着安全,

分离,会带来创伤,也可以是成长的机会,

孩子对爱的渴望和需要是永远不嫌多的。


只要有心,一定可以有办法去表达爱,并建立联结。

注:今天的文章插图选用了雅小时候最爱的故事主角之一:小鹿斑比

故事正好也是讲述了分离与成长的故事。

带着爸爸妈妈的爱成长

永远爱你,宝贝。

阅读延伸:

湘霞:死亡焦虑与韩剧及亲密关系

湘霞|成人不容易,容易不成人——人性·本分·良知·因果

湘霞:英雄or美女,拯救or被拯救——我的移情对象与模式之一

湘霞|成长是一种背叛

专业 专注 阿苏心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